东洋 于睿
摘要: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5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为一般心绞痛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口服治疗;联合组为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和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期间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联合组血液生化学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试验组及对照组(P<0.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液生化学指标,临床使用安全。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栓通注射液;血液生化学指标
中图分类号:R541R256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01.034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1009302
现代研究表明,血栓通注射液可有效降低心肌耗氧量,明显改善心肌缺血,通过降血脂作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高黏血症,预防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等[13]。本研究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和血栓通注射液进行临床观察,血液黏度相关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5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患者,诊断明确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联合组,每组60例。诊断标准为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4],不包含孕妇及心力衰竭患者。试验组男36例,
女24例;年龄46岁~87岁(65.7岁±4.5岁);病程2年~10年(5.0年±1.2年)。联合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5岁~86岁(62.9岁±4.1岁);病程1年~12年(5.3年±1.2年)。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7岁~85岁(63.5岁±4.2岁);病程1年~13年(5.2年±1.1年)。所有入选患者均无肝肾功能障碍,无免疫系统疾病,对实验药物无过敏史。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一般心绞痛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每次20 mg,3次/天;联合组在试验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每次450 mg,1次/天[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治疗。
1.3观察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测定。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间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服药治疗14 d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改善情况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试验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严重类型,临床发展过程多样性,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迅速缓解症状防止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成为临床首要任务[5]。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血脂代谢异常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6,7]。血脂异常已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8]。高脂血症可使冠状动脉痉挛的危险性平均增加2.3倍[9]。因此调脂治疗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环节。
盐酸曲美他嗪是新型的抗心肌缺血药物,其独特之处在于对心肌的直接保护作用主要通过抑制游离脂肪酸的氧化,改变心肌能量代谢途径,增加葡萄糖的有氧代谢,使能量代谢在缺血状态下从脂肪的氧化转移到葡萄糖的氧化,优化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作用,特别是对活动后诱发的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明显[10]。已有文献报道,曲美他嗪短期应用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减低血脂,改善血黏度,改善心脏功能。本研究表明在常規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14 d,检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全血黏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显著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血栓通注射液是从中药三七提取而成。安全性好、毒性低、使用方便、作用迅速等优点,其能改善血脂代谢异常[11]。血栓通注射液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是其抗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血栓通注射液通过增强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红细胞聚集,降低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改善心脏缺血状态的血流,以发挥心脏保护作用。本研究表明,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使降脂疗效更加显著,与单纯使用曲美他嗪改善血脂情况更佳,存在统计学意义。
血栓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液生化学指标,临床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霁,王阶,何庆勇.三七总皂苷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23.
[2]李冠烈.三七的现代研究与进展(一)[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10):619623.
[3]李冠烈.三七的现代研究与进展(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11):687691.
[4]贝政平. 3200 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S].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6.
[5]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J].中华内科杂志,1981,20(4):253.
[6]李妍,韦福起,付东旭.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血压晨峰106例效果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3):2425.
[7]潘兴寿,陆克兴,蓝景生,等.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特点的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5):717719.
[8]夏天,赵利华,王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107108.
[9]张翠英,张龙俊.血栓通治疗中青年单纯性高脂血症86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8):38.
[10]曹建中.血脂康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6061.
[11]芦涛,袁学琴.血栓通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液粘度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杂志,2012,10(8):4647.
(收稿日期:20140725)
(本文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