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心理健康课中的运用

2015-10-21 19:55陈群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运用

陈群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与传统心理学关注负面情绪不一样,它研究个体的积极特质,鼓励人们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尝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中职心理健康课,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成长,引导他们学会更好地发挥潜质,感受幸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心理健康;运用

爱和幸福并不是地心引力偏向我们这一边时上天砸在我们头上的,相反,爱是一种艰苦的工作,需要深思熟虑和努力经营。因此,我们的理想状态不是“坠入爱河”,而是“行走于爱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得到普遍重视,但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中职学校中实施,如何更好地为更多学生服务,却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领域。

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认识误区

目前,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功能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结果人为地弱化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功能。

(1)德育途径论,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德育的一种途径。(2)心理障碍矫正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作用就是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等心理问题。(3)人格补救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对人格有缺陷学生的一种心理补救,目标是使这类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中职学生历来以问题多而被认知,针对这些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游走在修补问题的漫长道路上。但这种补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太多的消极情绪、负面状态,忽略了学生的积极品质与幸福成长。

二、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幸福的奥秘是什么?现代人为什么经常不快乐?怎样保持生命的最佳状态?怎样走进一个洋溢积极的精神、充满乐观的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状态?

积极心理学是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它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而不仅仅是有心理疾病、心理问题或心理不适的人群,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带领人们超越自身的不快乐、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三、积极心理学的运用

相对于其他同龄人,中职学生存在着更多行为问题或心理偏差,如,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情绪控制等。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繁琐,但收效甚微,因为总是在问题后面追着跑,却永远也追不到尽头。各种统计数据都是停留在矫正了多少心理问题,改善了多少心理偏差,总是满足于问题个案的减少,很少去关心那些在数据统计上显示“正常”的群体的心理成长。我们只关心不要让“正常”数据变为“不正常”,而不关注怎么让“正常”的数据变得更“优秀”。

积极心理学改变了这种传统模式,转而研究人类的优点,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首先是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它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正性的利己特征、与他人的积极关系。前者是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后者则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积极个性特征中引起较多关注的是乐观。

其次是群体层面上的人群与社会环境关系,主要研究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创造力的体现、培养、发挥等社会环境因素。研究证实:当孩子们的周围环境和师友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反之,孩子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方式。

作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心理健康课逐渐引入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教师带领学生剖析個人优势,探讨创造力、学习风格,探索灵性,寻找主观幸福感,感受心灵体验,寻求乐观希望……

例如,在传统的心理健康课中,第一节课是讲心理学的一些相关概念。虽然对心理学领域感觉比较新奇,但面对理论性较强的讲授方式,中职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去接受。最关键的是,这些理论知识,中职学生即使记住,也不会灵活地去运用它们。

笔者在实践中尝试借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框架,参考美国的幸福课内容,将积极心理学引入中职的心理健康课堂,以团体辅导课的方式代替传统的讲授形式。针对新生班,第一节课设计为破冰,通过游戏形式,让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介绍自己、相互介绍,力图在最短时间内让自己记住别人,让别人记住自己。一开始,很多学生不太习惯这样的上课形式,要么游离于游戏之外,要么说话时缺乏自信、没有新意。但通常在一个群体中,总是会存在几个具有领头作用的人,教师只要将典型学生放大,其他学生自然会很快进入模仿甚至创新模式。通过这种看似简单的上课形式,学生个人的自信度和群体间的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再如,近几年受到普遍关注的生命教育,同样也被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所重视,教师往往通过列举很多反面事例来引起学生的警戒。但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角度来看,笔者更倾向于放弃这些极端的案例,让学生看到更多美好的事物。针对中职学生落后、自卑、不受重视的现状,我引导学生欣赏美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以“生活中的美”为主题,带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亲情、爱情、友情的美,让他们理解“慢一点、简单一点、善良一点,其实也可以很快乐的”。再通过撕纸条的游戏,以时间为刻度,把一张代表生命长度的纸条慢慢撕去已经过去的童年,撕去未来睡觉的时间、吃饭的时间等,当学生哭笑不得地捏着一张小纸片的时候,教室里沸腾了。此时,无需教师多言语,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珍贵。

其实,没有一个人是一生注定沐浴爱河的。我们奢望于有朝一日坠入爱河,但即使坠入了,我们会幸福永驻吗?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让我们学会发现爱,感受爱,让我们的中职学生同样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己行走于爱中。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徐红,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06.

[2]阳志平,等.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成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

编辑 董慧红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运用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