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治瑞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180例接受免疫比浊法检查患者,其中90例治疗组和90例参照组,治疗组为不同程度乙型肝炎患者,参照组为健康体检者,治疗组按照乙型肝炎由轻度向重度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并予以患者相应治疗,对比各组及治疗后有效者和无效者的免疫球蛋白A、G、M水平。结果 经过检查后,治疗组免疫球蛋白A、G、M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A、B、C组免疫球蛋白A、G、M水平逐渐增高,差异明显(P<0.05);经治疗和检查后,治疗组中有效者的免疫球蛋白A、G、M水平比无效者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应用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以反映乙型肝炎不同程度病情,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预后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检测;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6.21 【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07-01
在临床众多发病率高的疾病当中,乙型肝炎属于其中一种。乙型肝炎[1] 患者临床表现为呕吐、食欲不振等。据资料显示[2] ,乙型肝炎致病原因与患者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现阶段,临床上多采用和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但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机制较为欠缺。为此,本文就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180例接受免疫比浊法检查患者临床效果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180例采用免疫球蛋白检验患者,其中,9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90例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治疗组均排除:近半年内为接受过正规抗病毒治疗;妊娠期和哺乳期;失代偿肝病;合并慢性肝脏疾病;心、肾、肝疾病史。其中,48例男,42例女,年龄在30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0±0.5)岁,病程在3个月至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7.0±0.5)年之间,按照患者病程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在临床表现、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存在一定可比性。参照组均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且近期内未发生过感染,其中,50例男,40例女,年龄在32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5±0.5)岁,治疗组和参照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给予180例接受检查患者进行免疫比浊法[3] 检测。具体方法如下:于患者第二天空腹抽取2至3ml静脉血放入抗凝管并充分混匀,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离心,进行10分钟后将其放置在零下20℃的冰箱内保存。通过使用相关蛋白自动分析检测仪器,并结合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A、G、M水平。
1.2.2治疗方法
予以确诊患者对症治疗,当完成3至9周治疗后,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抗病毒药进行治疗,具体用药情况如下:替比夫定,每次口服600mg,一日一次;恩替卡韦,每次口服0.5mg,一日一次,饭前或者饭后服用均可,1年一个疗程;贺维力,每次口服10mg,一日一次,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连续服用100至130周;贺普丁,每次口服一片,一日一次,1年/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治疗组和参照组在免疫球蛋白A、G、M水平方面的情况,比较治疗组中A、B、C三组及有效者和无效者的免疫球蛋白A、G、M水平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4] 将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检测,治疗组免疫球蛋白A、G、M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治疗组中A、B、C三组免疫球蛋白A、G、M水平也随着病程严重程度逐渐增高,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和表2;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有66例有效者,24例无效者,而有效者的免疫球蛋白A、G、M水平分别为(2.0±0.5)、(14.5±0.5)、(2.0±0.5),无效者分别为(3.0±0.5)、(16.0±0.5)、(2.5±0.5),两者低具有较大差异(P<0.05),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据临床资料显示[5]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对人体肝组织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同时会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最终损伤到肝细胞,而肝细胞损伤后相应导致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上升。因此,随着乙肝患者的病情不断加重,患者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也会不断增高。本文实验中治疗组与参照组之间、ABC三组之间及有效者与无效者之间的免疫球蛋白A、G、M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临床资料结果相似。
总而言之,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较为直接地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指导患者预后,因此,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萍.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56-57.
[2] 周臣敏.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03):376-375.
[3]莫清江.关于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08):44-45.
[4]杨律,范明亮,许沉龙.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5110-5120.
[5]朱丽坤.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意义[J].河北医药.2012,34(02):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