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书梅
【摘要】 目的 检测MMP-2在新生小鼠模型中的表达,探讨MMP-2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7 日龄C57BL/6J小鼠置于75%plusmn;2%高氧环境中,5 天后再置于正常空气环境中,建立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小鼠模型。于鼠龄17 天时处死动物并摘除眼球,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2在对照组和高氧组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6.33plusmn;4.13和21.12plusmn;6.2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160,Plt;0.01)。结论 MMP-2可能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新生血管生成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MMP-2;视网膜新生血管
【中图分类号】R77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86-0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发生于早产和低体重儿的一种致盲性视网膜病变,其病理特征为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严重者可引起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等多种并发症。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早产儿的成活率也显著提高,ROP的发病率也随之呈上升趋势,在体重低于1 000 g的超低体重儿,发病率高达80%以上[1,2]。目前,ROP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约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3]。防治ROP以改善早产儿的生存質量己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己经明确ROP与吸氧治疗高度相关,早产、高氧和低出生体重是发病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但其发病的确切机制至今仍不明确。
研究表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在ROP的发病机制中起主导作用。尽管近年来人们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认识研究有了不少突破,但由于其确切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目前临床上尚无完全根治性手段。在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的研究中,诸多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发挥的作用一直是关注的重点。近些年来,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研究成为热点。
本研究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小鼠模型中,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进一步探讨MMP-2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健康的清洁级C57BL/6J幼鼠(与哺乳母鼠在一起),选择鼠龄7 天的共40 只,雌雄兼有。
1.2 实验试剂
MMP-2免疫组化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建立
选择鼠龄7天的健康清洁级C57BL/6J幼鼠40 只,与哺乳母鼠在一起,雌雄兼有,随机分成2组,高氧组20 只,对照组20 只。对照组在正常环境温度下饲养;高氧组置于密闭有机玻璃容器内。容器内接入100%湿润医用纯氧气,使容器内氧分压保持在75 %plusmn;2 %,并用测氧仪全程监测容器内的氧分压,确保氧浓度的恒定。高氧环境下饲养5天,然后移置正常环境温度中饲养。每天日光照明12小时,环境温度控制在(23plusmn;2)℃。每日打开氧箱更换垫料、加食、替换母鼠1次。
1.4 标本的制备
鼠龄17 天时处死幼鼠,将眼球摘除,浸泡于4 %多聚甲醛中性缓冲液中固定24 小时,保存温度为4 ℃。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常规石蜡包埋。标记方向,制作切片时应避开视乳头周围,含有视神经的切片应排除在外。连续切片,厚度6 mu;m,切片方向平行于角膜至视乳头的矢状位平面。
1.5 免疫组化法
按照即用型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石蜡切片置于60 ℃烘箱2~3小时溶解石蜡,二甲苯常规脱蜡至水,0.3%过氧化氢室温孵育5~10 分钟,切片置于抗原修复液中92~98 ℃水浴10 min,室温中冷却20 min。滴加5%BSA封闭液,滴加适当稀释的一抗(1:150),4 ℃过夜。次日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工作液,置湿盒内37 ℃,滴加试剂SABC,室温孵育30 min。DAB显色:使用DAB显色剂试剂盒,取蒸馏水1 mL,加试剂盒中A、B、C试剂各一滴,混匀后加至切片,室温避光10 min。苏木素复染1 min,脱水、透明、封片、镜下观察。
1.6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均数plusmn;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以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5 for windows 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以Plt;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