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颂
摘 要:习作既要发展学生的個性,就必须倡导学生的“无拘无束”——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说就怎么写,享受写作乐趣。作文教学“个性化”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写作内容自由、情感表达自由、表现形式多样。
关键词:作文教学;个性发展;享受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写作时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可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文本时不禁感叹:学生的作文这是怎么了?现如今信息化发达,学生很少能够再去真正“我手写我心”了。多数同学依赖于网络,把写作当成了抄抄背背,而忽视了心灵的感悟。老师稍不留神就会当成范文来读,直到本人羞红了脸,同学满脸不屑,才惊呼上当。呜呼!到底谁错?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为了秉承以文载道,塑造人格的语文精神,我认为给学生自由,鼓励学生放胆习作对小学生尤为重要。
一、写作内容自由
学生写什么内容,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有求新、求异的广阔空间。教师在完成本单元训练习作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观察日记、小练笔、课文读后感等。不一定要“有意义”“记忆深刻”等,哪怕细微的小事、一个微笑、一时矛盾,都可以在笔下自由表现。既可以写真善美,也可以写假恶丑;既可以写真实生活,也可大胆合理的想象。若要设题目,也必须是开放式的或半命题,引导学生从各自生活经历中捕捉写作素材,以便所写作文表现真实的自己。
二、情感表达自由
学生习作,只有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流露和表现出来,才能算作优秀之作。绝不能让学生说一些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而把所谓的“立意深刻”的要求强加给学生,那样就会阻碍其思维的活跃和自由。而那些真正令人心有情、情有所动的事物,必然会使学生想说、想写。比如:《我喜欢 》《我想说 》就是通过写人写事,抒发学生各自的喜怒哀乐,展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表现形式可多样
以往的教学偏重于技巧、构思、结构等方面的指导,程序化严重,学生思维僵化,思路狭窄,因此,当今教师要“重内容,轻形式”,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自由倾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如《我是一名粉丝》《身边的变化》这类习作,时代感强,把习作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课堂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个性。
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能够体现一个人独特的观察思维和创造。作文教学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开辟独立发展的空间,让写作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骗人的游戏。
?誗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