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
【摘要】根据现代研究表明针灸疗法能够有效治疗上千种疾病,尤其是对于神经类疾病、骨科类疾病以及人体功能性疾病等治疗方面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针灸疗法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就给实际的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于针灸临床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针灸临床实验中干预措施现状,对于针灸临床试验干预措施设立提出来科学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针灸;临床实验;干预措施;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48-01
引言
中医针灸理论是中国医学界数千年的临床总结,其对于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病情的分类治疗学说已经广泛地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近些年由于针灸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临床治疗中,很多针灸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正逐渐被现代医学界所承认和接受。这些研究结果之所以含金量高,是因为其临床试验水平较高,试验设计科学合理。干预措施在针灸临床试验中尤其重要,其对于整个临床研究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临床试验干预措施设立的意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临床试验需要一个科学的试验设计。在进行试验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这也是医学界公认的PDICOT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照(Ccontro1)、病人(Ppopu1ation)、干预措施I(intervention)、结果衡量(0outcome)、设计(Ddesign)、试验时间(Ttime)。我们常用的是PIC0原则,这是因为在研究中对照、结果衡量、干预措施、病人对于整个实验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设计PIC0原则的时候要首先考虑到面对什么样的病人、采取什么样的干预措施、通过何种对照措施、采用何种结果衡量、最终得出什么样的临床结果。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临床试验来说,干预措施的设立是非常重要,这也是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实验前实验者要考虑实验采取的干预措施是否有效,采用什么样的对比才能得到完美的是研究结论,怎么样才能将实验结果转化到实际临床实验中,这也是临床试验的基本意义。
二针灸临床试验中干预措施设立的具体要求
在进行针灸临床试验要对于每个试验小组的干预措施等实验内容以及要求进行明确的划分,并且就试验流程进行足够的细节描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实施这些干预措施,怎么样才能保证无关因素对于干预措施的影响。由于在很多临床针灸临床试验缺乏详细的说明,不能够进行重复论证,从而导致试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很多都是因为试验的干预措施描述不详细、不具体,导致试验不能够进行反复的论证。针灸疗法作为非药物疗法的干预措施,缺乏有效的操作流程以及计量的要求,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要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针刺的数量以及穴位、针刺的角度、力度以及深度、针在患者体内停留的时间以及对于患者进行针灸的次数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说明。针对于此,根据针灸临床试验的特殊性,现代医学界普遍认为针刺的细节要领分为以下七个方面:(1)对于患者进行针刺选择的穴位,包括对应穴位,单双侧穴位;(2)不同患者的针灸疗程,即对于患者进行针刺的次数以及频率;(3)对于患者进行针灸疗法的得气反应;(4)针灸疗法中针刺的角度、力度以及深度;(5)针在患者体内停留的时间;(6)采用何种方式的针灸刺激方式进行治疗,包括手针和电针;(7)针具规格,包括针具的粗细大小、长短、生产厂家。以上七个要点是进行针灸临床干预的基本原则,在针刺报道里要对于这七点进行详细的描述。
三针灸临床试验干预措施设立的类型
毫针刺针灸疗法是进行针灸临床试验中最常用的干预措施,也是最有效的干预措施。同时我们也会用到走罐法、电针、艾条悬灸和留罐法、隔姜灸、闪罐法等干预措施,这极大地丰富了针灸临床试验的干预措施。临床通常采用一下几种方式来进行针灸临床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干预措施对照。
(一)针灸干预与药物对比
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采用的就是针灸干预与药物对比,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与药物治疗效果之间的对比,针灸干预与针灸加药物对比。通过与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之间的对比,可以进一步明确针灸干预的效果,从而在临床针灸治疗中采用合理的针灸疗法,促进患者病情的治疗。
(二)针灸干预与假针灸对比
在现代医学经常采用假针灸或者假穴位作对比来进行临床针灸干预,这一方法在传统药物无法根治的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在进行针灸干预的时候通过假针灸或者假穴位作对比,可以进一步明确患者的患病穴位;针灸干预与假针具的刺入与假刺入之间进行对比,可以明确对于患者进行针灸疗法的疗程。
(三)针灸与其他对比
除了针灸干预与药物对比、针灸干预与假针灸对比这两种对比方式之外,在实际临床中还采用针灸干预与微针对比、针灸干预与等待治疗对比等对比方式。这些对比方式是近年研究使用得比较多的方法。
四针灸临床试验干预措施的具体应用
(一)针灸与药物/安慰剂对照
英国的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中,采用针灸疗法与阳性药物氟桂利嗪之间相对比,并且就实验过程对患者注射安慰药物,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由于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医师不能够确认是采取针灸疗法还是传统药物治疗方式或者是两者混合的治疗方式,通过针灸与药物/安慰剂对照可以进一步明确针灸与药物在实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
(二)针灸与假针灸对照
在针灸医学杂志上关于治疗肩周炎针灸治疗的随机实验论文中,对照措施采用的是两种不同取法的选穴,其一是采取中医理论中的传统针灸取穴方法,另外一种是国外常用的假针灸取穴方法,针灸干预依据传统中医的非标准化,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对于不同取穴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于相同穴位非刺入的假针灸治疗,再结合西医方式诊断以及假针灸对照,进一步明确了针灸疗法的临床效果。
结语: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之一的针灸疗法在现代医学方面有着较为广阔的运用,针灸疗法因其副作用小、简单便捷以及治疗周期短等特点深受患者的喜爱。但是由于针灸疗法缺少标准的评价体系,不能够避免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而通过干预措施的建立,可以极大地针灸提高干预措施的设立的规范性,保证操作细节详细,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參考文献
[1]张琰,王麟鹏.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特点与方法[J].北京中医药,2008.
[2]蔡玉颖,刘志顺,刘保延.基于系统评价结果探讨针灸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3]王珑,邹伟,迟庆滨.创新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促进针灸国际化进程[J].中国针灸,2009.
[4]王禹毅,王丽琼,柴倩云,梁宁,刘建平.国内针刺随机临床试验文献中对照类型的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