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口腔修复材料摩擦性能的比较

2015-10-21 20:03杨淑敏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口腔修复

杨淑敏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口腔修复材料摩擦性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口腔修复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修复材料,分为陶瓷组20例、金属组20例、树脂组20例,对比三组口腔修复材料摩擦性能。结果3个月、6个月后,陶瓷组口腔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5.00%、90.00%,明显高于金属组的85.00%、80.00%,树脂组的80.0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陶瓷组松动或脱落、畸形、牙根纵裂、牙龈出血、牙周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金属组的30.00%、树脂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陶瓷、金属、树脂等口腔修复材料各摩擦性能各具优势,但陶瓷材料在磨耗方面表现优异的性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作为首选口腔修复材料。

【关键词】口腔修复;材料磨耗;性能研究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26-01

口腔修复材料或具有良好的牙齿咬合功能,其可代替天然牙釉质。口腔修复材料的磨耗性与修复牙齿功能紧密相关,其应用决定了牙齿修复效果与使用寿命。随着口腔修复技术的发展,各种优质口腔修复材料不断更新。但新口腔修复材料的应用,可能会产生自身及其他天然牙釉质的磨耗。因此,选择修复材料的关键在于确保修复材料的耐磨性[1]。目前,金属、树脂和陶瓷等材料各具不同的性能。比如,在牙齿修复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陶瓷材料,其具有明显的透明性、抗腐蚀性、耐磨性、抗老化性、兼容性等。动力、环境和材料自身等因素对口腔修复材料的磨耗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2]。本研究在临床中分别应用陶瓷、金属、树脂等材料口腔修复材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口腔修复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修复材料,分为陶瓷组20例、金属组20例、树脂组20例。陶瓷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为15~42岁,平均(32.13士2.48)岁。金属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为17~43岁,平均(33.04士2.22)岁。树脂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为18~41岁,平均(31.22士2.03)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陶瓷组、金属组、树脂组使用的修复材料分别为人造高级陶瓷、钻铬合金、合成树脂。三组患者分别采取相应的口腔修复材料进行修复口腔。

1.3评价指标

3个月、6个月进行比较三组患者口腔修复效果,统计患者口腔修复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松动或脱落、畸形、牙根纵裂、牙龈出血、牙周炎等。

1.4统计学处理

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取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三组患者3个月、6个月的口腔修复效果

6个月、12个月后,陶瓷组口腔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5.00%、90.00%,明显高于金属组的85.00%、80.00%,树脂组的80.0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對比三组患者口腔修复并发症发生率

陶瓷组松动或脱落、畸形、牙根纵裂、牙龈出血、牙周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金属组的30.00%、树脂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人体的牙齿主要分为牙冠和牙根两个主要部分。一层半透明的牙釉质覆盖于牙冠表层,其中无机物、水和有机物分别占96%、4%[4]。牙釉质和牙骨质产生的物质为牙本质,牙釉质将其紧密包围。牙本质中含有矿物质、蛋白质和水分大约为65%、35%[5]。因此,与牙釉质对比,牙本质的坚硬程度本身较低。同时,牙齿中的牙釉质作为人体中最为坚硬的组织,其摩擦学性能较为良好,其硬度及牙本质本身的洛式硬度值分别为340、60,后者可抵抗较大的咀嚼磨耗。由于牙本质硬度低、耐磨性差,在牙釉质脱离的影响下,将会很快磨耗牙本质。因此,在选择口腔修复材料时确保其磨耗性能,增强与天然牙釉质的匹配程度。

牙齿和食物之间的机械摩擦、热能及化学反应表现为牙齿磨损,进而消耗牙齿坚硬组织的磨耗。牙齿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减轻表面牙釉质层的厚度,最终裸露出牙本质,加剧牙齿的磨损程度。陶瓷材料、金属材料、树脂材料作为主要的口腔修复材料类型,其摩擦性能各不相同。相关研究表明[6],天然牙齿和修复材料之间的摩擦将会大量损耗天然牙齿,导致修复后牙齿的耐磨性降低。虽然复合树脂材料与天然牙齿之间的摩擦较小,但聚合转化率、填充含量、颗粒形状、百分比、填充种类、整体构成等方面,此材料存在各种明显的不足。金属材料耐磨性良好,对牙齿造成的磨损较小,但受到酸碱度的腐蚀影响,及食物颗粒可能会对金属修复体产生摩擦,而造成金属材料磨损。相对于金属材料、树脂材料,陶瓷材料的硬度较高,且在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和材料表面特征等方面更具有良好的性能,可有效抵抗外界压力对牙齿造成的磨耗。

以上研究表明,陶瓷组口腔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5.00%、90.00%,明显高于金属组的85.00%、80.00%,树脂组的80.00%、75.00%;患者松动或脱落、畸形、牙根纵裂、牙龈出血、牙周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金属组的30.00%、树脂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材料、树脂材料和陶瓷材料各具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不同的患者提供合适的材料修复治疗,或考虑选择联合多种材料治疗。综上所述,与金属材料、树脂材料对比,陶瓷材料口腔修复磨耗性明显最好,与牙齿之间的吻合程度较好,金属材料磨耗性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守英.不同口腔修复材料摩擦性能的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9):10-11.

[2]邵文俭,樊永杰,李婧,等.不同口腔修复材料与天然牙耐磨性能的比较[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3,4(12):231-234.

[3]桂芳.口腔修复不同材料的摩擦性能比较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69-70.

[4]王艳芳.3种不同口腔修复材料抗摩擦性能的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5(17):1159-1160.

[5]王东明.不同口腔修复材料磨耗性能的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6):89-91.

[6]李先忠.3种不同修复材料抗摩擦性能的比较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4,15(17):1473-1476.

猜你喜欢
口腔修复
牙齿残根保存修复与拔除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对比
口腔修复中磁性附着体的临床应用
在口腔修复中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探讨
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研究
分析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疗效评估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应用研究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试谈口腔修复与治疗方法
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