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东
【摘要】目的: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的4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40例患者中有39例(97.5%)进行保守的治疗后获得痊愈而出院,有1例患者(2.5%)由于存在肠管间的广泛的炎性水肿及紧密粘连而进行回盲部的造瘘术,患者在术后12d后肛门可进行排气及排便,3个月后进行造瘘口的关闭术并痊愈后出院。结论: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较为特殊,多数患者仅进行保守的治疗即可获得痊愈。
【关键词】腹部;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early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Method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12 April to 2014 April in our hospital underwent abdominal operation treatment of clinical research of 40 cases appeared after the early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patients. Results: in 40 cases, 39 cases (97.5%) wer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as recovered and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1 patients (2.5%) due to the presence of intestine extensive inflammatory edema and close adhesion of ileocecal fistulization, patients in the postoperative anal exhaust after 12D and Pai then,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made closure fistula and cured. Conclusion: abdominal postoperative clinical symptoms and pathology in patients with early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s more special,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only and can be cured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key words 】abdomen; early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中图分类号】R656.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43-02
腹部手术后出现早期的炎性肠梗阻是在临床上的腹部普外科中一种患者比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一般多数发生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1~3周左右,若不能正确的进行判断并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腹腔感染、肠瘘等多种比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2]。本文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所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的4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患者的年龄为16~72岁,平均年龄为(44.3±2.3)岁。其中,19例患者为急性坏疽性的阑尾炎合并严重的腹膜炎术后,14例患者为粘连性的肠梗阻术后,4例患者为胃和十二肠的溃疡穿孔修补术后, 2例患者为小肠的破裂修补术后,1例患者为化脓性的附件炎脓肿引流术后。40例患者的肠梗阻都发生在进行完腹部手术后的6~17d,平均时间为(11.4±1.2)d。所有患者均已经发生肛门的排气或者排便的现象并已经可以进食。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禁水并为患者进行胃肠的减压处理,给予一定的胃肠外营养支持,使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水平保持一定的平衡。按照患者病情的不同严重程度和一般的身体状况对患者使用小剂量的肾上腺的糖皮质激素,例如可以每8h给使用一次5mg地塞米松,按患者不同的病情在5~7d逐步给予停药以使患者的炎症反应得到缓解,并使用生长抑素胃肠道分泌的消化液和相关的激素对患者出现的低蛋白血症进行纠正。
共对39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患者持续24h以静脉泵注的方式给予含有0.6mg奥曲肽的生理盐水250mL,对患者使用中药复方大承排气汤进行鼻饲及保留灌肠,并使患者口服100mL 76%的泛影葡胺,然后观察患者的血常规、体温等基本的情况进行一定的抗感染治疗;由于另1例患者在术后表现出腹膜炎的相关症状,患者的腹痛出现持续加剧的现象而无法缓解,考虑到可能是出现狭窄性的肠梗阻而对患者实施手术,然而在术中发现患者出现肠管壁的厚且广泛粘连的症状,水肿十分明显,不能进行分离故对患者进行回盲部的造瘘术并给予一定的肠内营养相关治疗,在3个月后再进行回盲部造瘘口的关闭手术。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统计的数据均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有12例患者在腹部术后7~9d表现出持续性的腹胀症状,肛门无法排气或者排便;7例患者在腹部术后8~16d表现出持续性的腹胀并伴有严重的腹痛症状,肛门无法排气及排便;有8例患者在腹部术后10~13d表现出轻微的腹痛及持续性的腹胀症状,肛门无法排气或者排便;13例在腹部术后12~18d表现出恶心、腹胀、呕吐症状,肛门无法排气及排便。对患者进行胃肠道的造影检查表明均出现小肠的梗阻症状,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肠管扩张、积气、积液的现象,其中10例患者的CT检查表明出现小肠壁的增厚及肠管的积气、积液现象。
对所有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后,40例患者中有39例(97.5%)进行保守的治疗后获得痊愈而出院,有1例患者(2.5%)由于存在肠管间的广泛的炎性水肿及紧密粘连而进行回盲部的造瘘术,患者在术后12d后肛门可进行排气及排便,3个月后进行造瘘口的关闭术并痊愈后出院。
3 讨论
接受腹部的手术治疗的患者因受到部分腹部手术造成的创伤、在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操作、受到异物的刺激、腹部内的炎症反应等致使患者出现肠壁的水肿及渗出,进而形成肠梗阻,由于患者肠壁的水肿炎性的渗出、肠管之间的相互粘着而致使患者肠蠕动的功能产生一定的障碍[3-4]。多数在接受腹部手术后出现早期的炎性肠梗阻的患者出现1次和多于1次的腹部手术史,患者的肠管之间出现一定的粘着、水肿、炎症等,致使解剖结构不清楚,给患者的手术治疗带来较大的挑战,而且对腹部手术后出现早期的炎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无法将肠梗阻进行有效的解除,还可能会对患者的肠管造成一定的损伤,给患者带来更加严重的梗阻情况,此时盲目的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则容易使患者出现短肠的综合征或者肠瘘的情况,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5-6]。
一般情况下,行腹部手术后的1~3周期间十分容易出现肠梗阻的症状,是因为在术后的3~5d期间患者的肠蠕动逐渐的恢复正常,在进食之后则迅速的表现出恶心、腹胀、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等一些临床的表现症状,表现出轻度的腹膜炎的相关体征,经CT检查可发现患者的肠壁出现水肿及增厚等症状,将腹腔的感染或者麻痹性的肠梗阻等的可能性排除后一般级可基本的诊断为出现早期的炎性肠梗阻。对于已诊断为腹部手术后早期的炎性肠梗阻的患者,多数情况下可给予保守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禁食进而禁水,并对患者的胃肠进行持续的减压处理,使用生长抑素对肠腔内消化液的聚集情况进行抑制,避免出现肠壁的水肿及肠管的扩张现象,对患者出现的肠壁水肿和相关的炎症反应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给予患者一定的胃肠外营养以使患者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降低和维持患者体内相关物质的平衡状态,对患者输入一定的血浆或者人血白蛋白以对患者的低蛋白血症进行纠正,并注入一定量的76%泛影葡胺进行消化道造影,其对于患者出现的肠壁水肿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有比较好效果的脱水作用,可以对患者小肠的蠕动进行刺激,从而使梗阻的症状进行缓解,而对患者给予的复方大承气汤则具有先进行抑制后进行兴奋的作用,可对患者机体的相關免疫功能进行加强等。总之,对行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保守的非手术治疗基本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患者可获得尽快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廖龙凡.腹部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诊治疗体会[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3,19(2):114-115.
[2] 蒙岭.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4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039.
[3] 周海生,杨志红,王惠等.64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分析[J].健康之路,2013,12(11):135-136.
[4] 张全军.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92-93.
[5] 王建国.8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7):155-156.
[6] 吕国存,郝强.1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