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分层教学中设计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的一点体会

2015-10-21 19:37李学江
新丝路(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李学江

摘要:因材施教是在班级授课制下的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学情等各方面因素,给学生分类,并且确立多层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和不同类学生匹配,使每个学生都有兴趣,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学目标;评价任务

我国古代教育的开创者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面对所有学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有针对性的,因势利导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这一原则,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在面向多数前提下照顾少数,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赋予不同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恰是分层教学的目的所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以上的理论把学生做一下分类,对学习情况分析,对学生进行分层。分析学情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各个教师召开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情分析会,会诊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深入了解每个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具体分层标准是:A层学生基础知识好,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浓,成绩好;B层学生基础知识较好,接受能力一般,情绪不够稳定,学习成绩中等,这一层次是班级的主体,占全班的多数;C层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困难大,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厌学。分层结果由教师隐性分层,教师心理有数,不能给学生贴标签,不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学生分层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是设计教学目標和评价任务的前提。

物理教学以学生一生发展为大计,以提高所有学生素养为总体目标。我们需要一种与分层教学相适应的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即尝试通过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次、多样化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我就以物理力学中的长度和时间测量来谈一下我在分层教学中如何确立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的一点体会:

一、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进行评价的出发点和依据,是课程评价的决定因素。选择合理目标、讲述目标的过程是评价的一部分。评价要始终与教学结合在一起,评价并不是在教学进行完成后才出现的,评价始于确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制定教学目标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是应该学的,也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

研读课程目标,确定知识的难度。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属于一级课题“力学”中的二级课题“机械运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为: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认知性学习目标要求不高,可以着重于技能性和体验性目标的制定。这是基本目标,是面对全体学生的目标。

2.是能够学的,主要是面对A、B两大层学生的教学目标,C层学生尽量引导他们达到。

了解学习起点,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初次涉及测量长度工具,要知道会选、会放、会看、会读,测量工具的使用过程。初次涉及“测量活动的必要性、确定单位的必要性、估读方法的意义和方法”等体验或思维活动。这几项学习内容都比较抽象,所以可以在教学过程增加体验、尝试环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潜能,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阶段学习水平。尽可能多使用能说出能写出能归纳能总结等比较容易评价的行为动词,而不使用理解感悟体会等评价困难的行为动词。

3.是可以教的,主要是增加全体学生兴趣,并使A层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严谨逻辑思维。

利用已知资源来丰富学生知识,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学习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时,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达到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

案例一:可以向学生介绍沙漏、日晷等,还有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物:漏壶和复壶。为了保持滴入漏壶中的水滴的速度,人们想到增加补给壶的办法,形成多级漏壶,复壶的使用大约始于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在教学中当学生知道这些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这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达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求知欲的目的,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挖掘,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终身受益。

二、可以依据学习目标和评价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1.创设暴露问题的情景,了解全体学生状况,从而确定讲解、练习难度和方法,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通过设计暴露学生已有概念的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通过实验验证、比较类比、概念重释等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体验。

案例二:通过学生学习课本中对长度单位与常用单位的解释和小学时已有的概念,设计了这样一个阶梯型图像,从“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十进制、然后重点强调出1毫米=1000微米=1000000纳米的进制关系。并且让学生上台表演,给他们体验的机会,他们认为此活动毫无难度,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这个表达过程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改进,从而达成了“能说常用的长度单位”这一教学目标。

2.设计发现问题的情景,主要面对A、B层学生激发其探究兴趣,提高其探究能力。

通过设计发现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和同学们交流,和学生自我评价、互评,逐渐改进方案,发展其科学探究能力。

案例三:演示单摆摆动情况,请学生观察摆长10厘米的单摆摆动一个来回估测时间。同学们直接测一次单摆的周期的话误差太大,教师因此提出反应时间一般人大于0.2秒,学生此时有了深刻体验,都觉得需要改进测量方法。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同学们能很容易的想到测多算少,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少误差。要让学生意识到在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面对误差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情趣和乐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总之,只有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进行多层次、多样化评价从而使评价目的、评价目标、学习目标相互匹配,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3]《论语·雍也》

[4]周文叶的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