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施工初探

2015-10-21 18:50李孔宜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20期
关键词:深基坑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李孔宜

【摘要】对房建工程中的深基坑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分析探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施工技术。

【关键词】房屋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

1、工程实践

阳江市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共12层,总建筑面积为2400m2,其中地上11层,地下1层,其坑底是-12.22m和11.03m,但由于工程的总平面是“L”型,不仅场地狭窄,而且四面环路,因此基坑的工程量较大,在支护基坑时选取型号为Φ850﹫600的深层搅拌桩进行止水,且桩长为17m,水泥土桩的无线侧抗压强度大于等1000kPa渗透系数小于等于2.4×10-7cm/s。

2、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施工技术研究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在本工程中,严格按照深基坑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施工工艺技术分析如下。

2.1精心确定施工工艺流程

在本工程中,首先就对整个深基坑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了确定,具体如下:支护桩支护→降水井进行降水→开挖到帽梁的底部→进行帽梁施工→开挖土方到首环梁底→进行栈桥施工→首道环梁施工→养护→第一道环梁下方范围土方开挖至第二道环梁底→第二道环梁施工→养护→土方幵挖至坑底→人工清槽首→垫层→地基与工程桩头处理→降水井降水→底板施工→底板与钻孔桩间土方回填,做换撑板带→拆除第二道环梁→地下二层结构施工→外墙与钻孔桩间土方回填,做换撑板带→拆除第一道环梁→地下→层结构施工→回填土→降水及基坑监测为施工全过程。

2.2基坑支护施工工艺技术的研究

在本工程中主要釆取间隔跳打的方式进行打桩,并对成桩质量进行了严格控制,为整个支护施工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并在水下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确保了桩身混凝土的强度达标取木模作为支撑水平环梁的模板,为了确保支护的及时性,施工方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并放大样,在施工现场对支护模板进行了预加工,且尺寸符合施工的需要。结合环梁半径对环梁侧模所选取的主龙骨横钢管进行了弯曲和成型工作,并采用直钢筋作为环梁的主钢筋,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因为环梁的半径较大,而对于小环梁而言,由于其半径较小所以应选取弯曲成型的钢筋作为主钢筋,当大小环梁相切实,应将相切部位进行连接和封闭,并在预先设定的位置绑扎钢筋,从而确保两个刚劲绑扎完毕的环梁得到有效的安置,并在每一层的水平支撑系统中采取连续的方式进行了混凝土的浇筑,也没用预留施工缝,并对浇筑完毕之后的支撑系统进行了覆盖和浇水养护。从而让最大户的确保了基坑支护施工质量。

2.3基坑降水施工工艺技术的研究

在本工程进行基坑开挖施工时,首先降低了基坑内的地下水水位并将其及时排除,并采取排水固结技术对坑内的土体进行了强化,促进了土体水平抗力的提升,同时降低了基坑变形量,提高基坑底部的稳定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预防坑底中土体隆起;其次,结合每个井位所对应的地质坡面对降水井滤水管的位置进行了确定;再次,选取无砂大孔砼管井作为基坑内部的降水井,并利用钻进进行钻孔,并将直径为500毫米的管并在管井的外侧包裹尼龙网,再将粒径为2到5毫米的石料回填到地面一米下的管井之内,选取粘土对孔顶部一米处的深度进行了填塞,且在开挖基坑前的半个月就进行了降水施工,并不确保整个基坑施工持续地进行降水;最后,利用观测井对基坑外的低下水水位和基坑内的降水进行了严密的监测,结合基坑内外的水位发生的变化,对降水速度和幅度进行了有效的调节,尤其对附近地下管线及邻近建筑的安全加大了观察和监测力度,最大化的确保了基坑降水施工质量。

2.4基坑施工中的土方开挖施工技术分析

首先,在开挖土方之前,就对整个房建工程的土方开挖能方案进行了精心的编制,同时进行了技术性的论证,施工方结合论证的结果,决定本工程的土方开挖采取了分层、分区的方式进行开挖;其次,将本工程的基坑开挖作为三个开挖段进行开挖,将大环梁的对撑进行划分,分别为南北两段,以及小环梁作为第三个开挖段,并釆取分层的方式进行开挖,将基坑的水平环梁作为支护体系,并将室外地面到首道环梁底作为开挖的第一步,随后从首道环梁底的两侧放坡处开挖到次道环梁底作为开挖的第二步,从首道环梁到基坑底部的开挖作为开挖的第三步;再次是将钢筋砼栈桥分别设置在南门口和西门口,并采取由四周均匀对称中心岛的方式进行开挖,当第一步开挖到道水平环梁底部-2.154m的时,开始首道环梁的施工,并保证环梁的强度为C35,第二部开挖到环梁的下部土方到次道环梁底部的-5.654m时,第二道换枪的强度同样达到了设计的强度要求;最后,为确保整个挖图過程具有较强的均衡性与运土的循环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施工方在对结构进行计算和设计进行复核后,将大小环梁之间的对撑位置和相切位置进行了加固,即把4C25钢筋增设到第一道支撑梁的上部,把2C25钢筋增设到第二道支撑梁的下部,并将规格为530×12的钢管作为支撑,支撑后并在支撑梁的周边进行石硝的夯填,并铺设,选钢板,且能通行40吨的车辆,为基坑开挖过程中土方的运输奠定了基础,有效的缩短了工程的进度。

2.5坑中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研究

在本工程中进行土方开挖施工时,由于发现坑底具有较大的涌水量,并不存在的一定的流砂现象,因此施工方决定采用一边降水一般挖土的方式进行水中挖土施工,且加大了坑中坑外侧降水井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并结合道路和附近建筑的沉降情况,利用观测井进行井点回灌,从而预防由于抽水量过大而导致周边环境安全性降低的可能出现,同时对坑内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即在土方开挖到坑底的标高之后,就在基坑的附近挖了贯通的排水盲沟,在开挖的同时将过滤碎石填筑到基坑内,并与坑内的降水井相连接。而为了提高垫层的施工进度,提高了垫层的厚度,整个垫层的厚度为35m,并在垫层浇筑混凝土之前进行无纺布的铺设,并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了及时的浇筑和养护。但在施工中发现某楼梯的楼梯井位置的槽底深度为-12.5m,且地质条件不好,并对放坡的稳定性进行了验算,经过验算,其整理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为1.335,而且具有较大的涌水量,就采取了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了开挖过程的安全。具体技术措施如下:首先在该电梯基坑的上口一米的范围进行高压旋喷桩的施打,为坑中坑进行支护的同时将其作为止水帷幕,并将主楼的基坑坑底的标高为准,选用的旋喷桩长度为7m,将粉砂若透水层切断的同时将水泥和水玻璃掺入,并利用水泥将其固话且达标之后才进行土方的开挖,直到整个开挖施工的结束。

2.6环梁的拆除施工工艺分析

在环梁拆除过程中,首先对角撑进行了拆除,其次分别是边梁、环梁和撑梁。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当支撑出现质量问题时,为了确保其更好地发挥其支撑作用,就应对发生质量问题的支撑及时进行更换,此时就会涉及到换撑,因此笔者在此对换撑技术进行重点介绍,同时也是由于在本工程中出现了换撑施工。具体做法如下,在相同结构的板面标高处制作厚度为300mm的素砼板,并在其它部位利用素土将其进行回填和夯实,并确保换撑板带的砼强度为C30,而楼板和结构底板的砼强度为C50,当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能对原有质量问题的撑梁拆除,最终确保基坑支护施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7基坑施工中的监测内容分析

为确保基坑支护的安全,在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施工及支护拆除过程中的各阶段主要进行以下项目监测:围护梁顶水平位移和沉降、环梁水平支撑位移和沉降、周边建筑的沉降、周边道路的位移和沉降、水位变化等,才能最大化的确保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金炯球、洪禧、黄国平.广州某深基坑支护优化设计实例分析[J].山西建筑.2013,(19).

[2]董利华、杨兔德、徐绍仲、屠森祥.某大厦深基坑支护方案的修改与施工[J].嘉兴学院学报,2014,(3).

猜你喜欢
深基坑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广州某地铁深基坑降水设计分析
地铁深基坑承压水控制研究
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探讨
基于地铁深基坑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
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
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探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中的房建地基施工论述
关于房屋建筑结构坎镇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