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炽翔 陈晓晓
【摘要】目的:本次论文主要对氧驱雾化吸入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进行简要的探讨。方法:将需要接受相关放射治疗的46组鼻咽癌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并将总体分为数量各为23人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每组进行实验的患者进行严格的口腔卫生管理,随后在反射治疗后,将本次实验研究中吸入超声雾化的对照组,与吸入氧驱雾化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和分析,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定。并将每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口腔酸碱程度与产生的唾液量显示数据进行记录,对实验组患者吸入氧驱雾化后,减少口腔痛苦以及相关口腔问题效果进行研究。结果:从实际角度出发,可以發现两组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性治疗中,吸入氧驱雾化的鼻咽癌患者通过治疗能够有效的减少口腔问题,整体的治疗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较为明显,其中P值小于0.01,两组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研究价值和意义。结论:从实际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吸入一定剂量的氧驱雾化对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性口腔治疗方面,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口腔黏膜治疗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改善相关症状患者的口腔咽喉疼痛感,以及其他的不适情况。
【关键词】氧驱雾化吸入;鼻咽癌;口腔黏膜;放射性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9.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19-01
现阶段,我国临床医学在放射性口腔黏膜治疗方面加大了研究力度。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鼻咽癌的相关患者在具体的临床治疗中,仍然以放射性治疗为主要操作手段,但是这种放射性治疗手段对很多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口腔黏膜方面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形式为口腔出血,咽喉肿痛,黏膜破裂等情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阶段氧驱雾化吸入已经成为我国医学在治疗肺部以及咽喉方面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但是在口腔治疗中的效果并不明显,以此,氧驱雾化吸入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效果成为了本篇文章研究的重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首先随机抽取在2014年11月-2015年1月这段时间内在我院需要接受相关放射治疗的46名鼻咽癌患者,并将总体数量分为各为23人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1.2相关标准
1.2.1纳入标准
首先要确保本次研究的人群为已经确诊的鼻咽癌患者,患者出于自己意愿原意配合接受相关检查,并进行确诊;患者应该知情并自愿参与此次实验性治疗;随后确保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在71分以上。其次整个放射性治疗的过程中,不要使用相关的增敏放射性药剂。在分组方面应该将全部46个患者进行随机的抽取,并分配给不同患者相应顺序的数字,确保整个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1.2.2排除标准
口腔出现龋齿,义齿以及其他口腔问题的患者;并不是第一次参加相关放射性治疗的患者;
1.3方法
1.3.1放射性治疗
首先应该将两组患者同时进行放射性技术治疗,采用的X射线为6MV标准,其次,确定患者整体GTV每次为2.2GY,并对高危以及低危患者进行区别,例如前者主要的临床放射性计量为每次不超多2.01GY,后者主要的放射性计量每次不超过1.81GY[1]。
1.3.2评价方法
首先,确定固定参加研究的4名医院护理人员,并对整个放射性疗程出现的项目数据进行记录。例如,在酸碱数值的采取方面,应该利用两点取平均值的方式,确定患者的口腔PH数值,另外利用相关的专业仪器,例如三角漏斗或试管对收集到的患者唾液量进行整体的统计,在唾液取样之前,应该帮助患者进行口腔清洗,例如,咀嚼口香糖等方式。随后对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实际的观察,并根据相关的放射性治疗口腔损伤黏膜的标准进行分层次的讨论,最后应该利用模拟视觉评分的方法对患者表现出来的口腔疼痛程度进行判断,并充分了解患者自身感受,有针对性的对相关部位进行合理的标记,最终确定不同痛感的口腔问题。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数据利用SAS9.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统计数据进行非参量对比,并对患者的唾液量以及两组对比的酸碱值进行合理的检验[2]。
2.研究结果
在两组患者结束放射治疗以后,将收集到的两组数据进行合理的对比,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P值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并整体小于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研究意义和价值,并且吸入一定剂量的氧驱雾化对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性口腔治疗方面,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口腔黏膜治疗水平。
3.讨论
3.1放射治疗致口腔局部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医学在对鼻咽癌患者的相关治疗方面仍然以放射性疗程为主要方式,其中放射性治疗会给相关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整个放射治疗中,患者的唾液分泌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影响了自身的唾液腺分泌功能,其次,患者的口腔酸碱值相对来说有所减少,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调强适形放疗在对腮腺功能发挥保护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患者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其次,同期加量调强适形放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负担[3]。
3.2氧驱雾化吸入可预防或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的负担
首先,从医学角度来说,氧气能对产生的细菌进行一定的抑制,主要发挥的抑制作用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能够有效抑制产生的氧气细菌,并阻碍细菌进一步的繁殖和演化,由此可见氧驱雾化吸入能够保证氧气高流量的同时,还能够增加氧气的吸入量,提高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分压氧气水平,改善患者局部缺氧的状况,能够对发炎的口腔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疗,改善局部部位以及炎症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文对氧驱雾化吸入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评价进行了简要研究,希望能够发挥参考文献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春华,吴贤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5:1426-1427.
[2]谷振芳,崔巍,胡东玉.康复新雾化吸入防治鼻咽癌放射相关口腔黏膜损伤的时机[J].中国实用医药,2013,18:28-29.
[3]张海宝.鼻咽癌放疗患者含服生理盐水冰块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08:1070-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