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清 王莉
摘要:小学科学课堂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对大自然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正确认识。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产生的思维和认识上的不同,教师往往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世界,而小学生尚不具备丰厚的生活经验,教师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却难以理解,造成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课堂教学效率也不高。本文针对这种现象谈谈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堂 教学效果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在讲解课程的内容的时候也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经历和感受,简单直接的从自身的经验出发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造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端正态度,加强对学科知识、教学理论的学习,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那么,小学科学课堂应该采取哪些办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利用课堂实验,演示知识原理,提高教学效果
许多科学课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是简单的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授课,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下难以提高学习的兴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的效果。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一些科学现象和原理采取实验的办法,不但能够深化学生的直观认识和感受,而且能够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习“热胀冷缩”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个圆底玻璃瓶装满红色的水,瓶口密封并插入一根细管。然后,将圆底瓶放在一个透明的器皿中,再用事先烧好的热水淋在圆底瓶的外壁上。在淋水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看到教师的热水淋下去后,圆底瓶上的細管喷出红色的喷泉。学生的好奇心一下被吸引起来,心里在想这是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课堂的氛围会变得空前活跃。实验完毕后,教师引入热胀冷缩的知识,学生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再观察圆底瓶冷却后里面的红色水果然少了一些。教师告诉学生生活中热胀冷缩的应用,如电线杆上电线不能绷得紧,否则冬天的时候会因为热胀冷缩被拉断;水泥路面每隔一段要留有一个空隙,否则会在夏天因为热胀冷缩造成路面破坏;装满热水的杯子盖子不要拧的太紧,否则等水冷却了会让盖子难以再打开等等。通过实验演示的方法,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加强烈,课堂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二、利用自己动手,总结科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科学课作为一门阐释科学原理和规律的课程,教师的课堂授课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却不是唯一的方式,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后学习的方式,自己来总结科学规律。比如,课堂教学中的关于“铁锈”的知识,教师可以先设定三个空气、水、酸等条件,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的数据,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准备4个玻璃杯、玻璃瓶或透明的塑料瓶等容器,将瓶子编上1——4的号码:1号瓶中注满凉开水,形成无空气、无酸和有水环境;2号瓶注入少量水,形成无酸、有水、有空气环境;3号瓶加入一些醋,形成有空气、有水、有酸的环境;4号瓶中什么都不放,实际是有空气、无水、无酸的环境。依次在4个瓶中放入一枚铁钉,让学生记录铁钉每天的变化,并根据记录结果总结造成铁钉容易生锈的条件。学生根据每天的记录,发现三天后有水、有空气、有酸的环境下3号瓶的铁钉最先生锈,一周后有空气有水无酸环境下的2号瓶的忒定铁钉也开始生锈。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得出空气和水是铁钉生锈的主要原因。教师根据学生总结出的规律,提出疑问:怎么才能让铁钉不生锈呢?学生根据实验中的条件,想办法隔绝铁钉与空气、水、酸的接触,有的学生提出先在铁钉表明涂上一层油然后再用保鲜膜裹起来,这样就隔绝了生锈的条件,铁钉就不会再生锈了。通过这种动手的方式,学生不但能够更深刻的接受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三、利用细心观察,发现细节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科学上许多重要发现都是经过科学家的细心观察而得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查找细节上的差异找出其中蕴含的科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比如,介绍纸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作业本、草稿纸、教材等,让学生仔细观察不同的纸张有哪些不同,并找出造成这些不同原因。有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草稿纸的质地比较单薄,厚度也不均匀,有的还有一些杂质;作业本上具有一些纵横交错的纹路;而教材的纸张显得更加细密,也比其它两种纸质厚一些,同时三张纸张的颜色也存在一些差异,有的白一些、有的微微泛黄。通过观察学生能够得出不同的纸质具有不同的质地,教师再介绍造成纸质不同的原因有原材料的不同、制作工艺的不同等。再如,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盐水分离的知识。教师在实验以前让学生自习注意观察。教师先将烧杯中倒入一定的清水,接着放入一些食盐,搅拌后学生发现食盐不见了。教师问学生,食盐去哪里了?学生按照日常的经验会说溶解到水里去了。教师用酒精的加热烧杯,问学生水烧干后会有什么?有的学生认为盐随着水一起蒸发了,烧杯里什么都不会留下。但是当水没有后,杯底却有一层细密的粉末。教师继续问学生这层粉末是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粉末与盐有一定的区别,更加细密,有胆大的学生用手指蘸了一些尝了尝,发现很咸,于是得出这时盐的结论。教师鼓励仔细观察和勇于尝试的学生,最后告诉学生这就是盐,从水里析出后会更细一些。学生通过这种观察的方式获得的科学知识,会比教师单纯的讲解更有效果。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需要广大教师从学生特点出发,付出大量的努力和研究,让科学课堂成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赵剑锋;吕晖.农村小学科学课知识的切入点——从"四季交替"教学案例探寻农村小学科学课的难点及解决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2)
[2]郭璇娜.“情境创设—启发提问”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思维培养课堂的应用研究——以宁夏少数民族素质教育中科学思维培养课堂为例[J].科教导刊,2013(26)
[3]高雪.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在科学课堂上的有效体现--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种子的萌芽》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