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明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中丙泊酚与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时应激反应和苏醒期并发症情况。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140例合并高血压的手术患者,随机方法分组。A组患者术毕在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B组患者术毕在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气管拔管前(T0)、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10min(T3)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指标的变化和苏醒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B组T2时SBP、DBP、HR等明显低于A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1、T3时SBP、DBP、HR经t检验分析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效果优于七氟醚可保持心血管系统稳定,减少苏醒期并发症,对术后康复有益。
【关键词】高血压;丙泊酚;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应激反应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79-02
合并高血压的手术患者对麻醉要求较高,应保持整个手术过程中血压平稳。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拔管可导致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在深麻醉下拔管可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1]。本文分析了高血压患者中丙泊酚与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时应激反应情况,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140例合并高血压的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其中男性76例,女性64例;年龄47岁~76岁,平均年龄(62.65±10.51)岁;体重55kg~84kg,平均体重(64.37±11.58)kg;高血压病程1年~20年,平均病程(8.54±2.30)年。
使用患者术前经药物干预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研究对象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内分泌系统疾病、血压未控制、药物滥用、酒精成瘾者。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A组、B组患者各70例。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高血压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控制血压在150/90mmHg以下,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仪。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瑞芬太尼0.4μ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丙泊酚1.5mg/kg进行麻醉诱导。2min后行气管插管,行容量控制通气。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3mg/(kg?h)、瑞芬太尼0.1μg/(kg?min),吸入2%七氟醚,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
术毕A组患者停止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继续吸入七氟醚[2]。B组患者停止泵入瑞芬太尼,停止吸入七氟醚,继续泵入丙泊酚[3]。使患者处于深麻醉状态,经气管导管吸痰时无呛咳,自主呼吸恢复,患者经气管导管吸痰时无明显呛咳,自主呼吸恢复,次数≥12次/min,潮气量≥5ml/kg,吸空气血氧饱和度≥95%时拔管[4]。
1.3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流动力学指标
B组T2时SBP、DBP、HR等明显低于A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1、T3时SBP、DBP、HR经t检验分析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2苏醒期并发症
B组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3.讨论
高血压患者由于心血管代偿能力较差,在血压、心率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易引起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因此在高血压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状态下接受手术时对麻醉效果要求较高。在清醒状态下或浅麻醉下拔管的强烈刺激可导致患者血压、心率剧烈波动,甚至可能诱发心力衰竭、脑出血等严重不良后果。术毕时通气良好、无呕吐危险时,可在深麻醉下拔管,可减少呛咳、喉痉挛、喉气管损伤和心血管应激反应[5]。
七氟醚、丙泊酚是全身麻醉剂的代表药物。七氟醚血/气分配系数低,麻醉诱导和苏醒均快,但拔管后由于患者通气量相对下降,可能影响七氟醚从肺内排出而导致苏醒延迟。丙泊酚在体内消除快,苏醒迅速而完全,持续输注后在体内无蓄积[6]。
本研究中在七氟醚或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其中以拔管后5min时血压、心率最高,其中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者拔管后5min时血压、心率均明显低于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者。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在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效果优于七氟醚,可保持心血管系统稳定,减少苏醒期并发症,对术后康复有益。
参考文献
[1]范丹,蔡兵,卢静,等.丙泊酚复合曲马多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0,31(10):1451~1452.
[2]白玉玮,张伟.丙泊酚与七氟醚深麻醉下拔管在高血压患者的观察比较[J].河北医药,2011,33(7):1023~1024.
[3]王昌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高血压患者鼻内窥镜术中的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1,9(2):218~219.
[4]赵建英,林财珠.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肌酶及心肌肌钙蛋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10):869~871.
[5]孙天小,王冲.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2):17~18.
[6]吴晓丹,曾凯,高友光,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预防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拔管反应[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2):1186~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