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主体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教学中的意义

2015-10-21 19:37张艳茹
新丝路(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主体性身体素质必要性

张艳茹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是一种现代体育教学形式,其特点是“主体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主体异步、分类推进,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在教师设计的游戏、练习方法和手段启发之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身体素质训练效果的暂进性和迟效性,决定了它的长期性和训练的主体性。解决好初中生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即使学生离开了教师和课堂也能科学地进行锻炼,从而稳步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主体性;身体素质 ;课堂; 必要性

一、分析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心理上叛逆情绪严重,不想学习不爱学习的情绪也比较严重。身体素质训练不仅能促进他们的正常发育,而且能增进自信、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各种身体机能水平。多年来,初中体育完全以教师为主体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式体现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主体异步、分类推进。因此我们应按着新课程标准,加强学生主体性身体素质训练。

二、主体性身体素质训练的必要性

身体素质训练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必要性,学生只有在身体锻炼中才能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再好,如果不能通过自身合理的运动完成,身体素质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在训练中,如果以教师为主体,全程安排练习次数、密度和强度,那么教师更多的是要照顾"全体学生",即"平均水平"的大部分学生。突出不了异步分层,毕竟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身体素质条件都各不相同,教师的这种方法不适合任何一个学生。所以学生面对教师安排的统一练习内容和运动量进行选择和创造,从而变成自身合理的运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这就体现主体性身体素质训练的必要性。身体素质训练效果的暂进性和迟效性,决定了它的长期性和锻炼的主体性。

三、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途径和措施

初中生在身体素质训练中,要激发学生练习的参与热情,因而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十分重要力量、耐力、柔韧性缺一不可。衡量身体素质的指标由力量、耐力、柔韧性组成。想提高身体素质也应从这三方面着手。进行这三种锻炼的总原则是: 因人而异——不同体质的人莹区别对待,适当选择锻炼的内容、方法时,锻炼者应根据自身条件来确定。持之以恒——为了坚持锻炼,最好在每天严格规划自己的作息表中,固定锻炼时间,形成习惯。循序渐进——锻炼者在训练中不要急于求成,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合理地提高锻炼目标。 三项素质分别练,具体说来,力量锻炼可分为上肢锻炼和下肢锻炼。锻炼上肢力量可选择引体向上(男生比较适合)、俯卧撑等运动,也可借助哑铃、推杠铃片,拉力器等器械;锻炼下肢可选择蹲起、跳台阶、快速跑等。对于本身力量较小的人,练习的强度和次数应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如每次少做几个引体向上,跳台阶时少跳几阶等。 耐力锻炼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以长跑为例,可以从每天600米开始,循序渐进增加到800米、1200米等,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柔韧锻炼可使全身舒展,须持之以恒才能见效果。柔韧性较差的人应注意,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运动时减小动作幅度。最好的柔韧锻炼是户外慢跑,它能使全身各器官舒展、心情舒畅,陶冶情操,保持运动乐趣。因此体育教師应当善于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采用各种措施,以多种方式培养、保护和调动广大学生参加身体素质训练的积极性。

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体育教师,应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上下工夫,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从学生的不同体育基础上出发,选择和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不同的技术细节,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都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学有所得。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阶段的练习而达到这一目标,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而获取的。探究式学习不是先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结论,而是通过实践加以验证,再通过自己在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中新得出来的结论。体育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引导学生积极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一般来说,学生在开始学习新内容时,总是以模仿为主,先模仿教师的,然后有可能模仿学习好的同学。经过多次的反复地练习,学生逐渐形成运动技能以后,就可以完全摆脱模仿动作的模式,从个人的特点出发,做出有创新的动作,形成自己的模式,这就进入“创造型”。例如,篮球课时,我以单元教学为主(以初一年级为例):第一教时,先让学生自己掌握所喜欢的方式进行尝试性学习,看学生喜欢投篮球的人数多,还是运球的人数多。通过观察,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喜欢先学习投篮动作开始。我立即采取措施,利用伴友型(3—6)组的徒手对投、投高、投准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通过游戏的投准投篮比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教时,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在此的基础上,老师起着引导、点拨、激励作用,让学生主动的参加探究学习,摸索创造出适合自己个性的技术,如转身投篮。但不要强求学生过多的学习动作,这样会导致物多必反、多而不精,学生的个性就不能发挥出来。所以,激活创新只好适合自己的个性。

五、结论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身体素质训练中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激发不同训练层次的锻炼兴趣,使学生的被动训练成为兴趣锻炼,针对性练习,稳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使学生走向社会后,志趣体育成了健身体育,必将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使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优秀运动员技能评定手册》.浦钧宗.高崇玄.冯炜权等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2]《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冯连世.李开刚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主体性身体素质必要性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新发现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