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奕芳
摘要:当前由于小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甚少留意生活,使得他们的习作空洞无物,虚假现象普遍。本文从“走进生活,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学会思考;记录生活,学会积累”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日常生活,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生活 观察 思考 积累
当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夺走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使得学生甚少留意生活的五彩缤纷。这使得学生提起作文,常常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勉强写下来的习作也往往单调乏味、空洞无物;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缺少童真童趣,更没有真情实感。这是因为学生缺乏一双会观察的眼睛,缺少一颗善留意的心。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但学生习作泉头活水堵塞了,怎能流出清澈的水呢?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表达真情实感,提高习作水平呢?这几年,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走进生活,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体验生活。如观察自然界的风云雨雪、花鸟山水、蔬菜瓜果,观察家人、邻居、同学的生活表现。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看,去听、去感受后,都会从普通的生活中“挖掘”出习作的素材。那么,怎样观察生活呢?
(一)讲究方法
俗话说得好:“做事没技巧,吃力不讨好。”同样的,只是想要观察,而没有方法,是很难收到良好效果的。小学阶段,学生会学到不少“观察”的方法。如利用各种感官观察,观察要有顺序,观察要全面细致,观察要抓住特点,等等。每种方法都是一把钥匙,平时都要提醒学生应用。
(二)抓住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只要仔细观察,善于抓住特点,也能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我常安排学生写这样的观察日记。如观察人物在某一时候的动作神态,并将它记下来;观察某一种动物在某一时候的动作神态,把它记下来;观察某一种植物在某一时候的颜色姿态,把它记下来;观察某一景物在某一时候的变化,把它记下来……经过长期这样的练习,学生逐渐养成了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的习惯,写作素材源源不断,习作兴趣随之而来。
二、体验生活,学会思考
叶圣陶说过:“凡是好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了一种经验,一种意思,觉得它和寻常经验、寻常意思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生活的标记,以备将来需用的時候查考,这才提笔写文章。”由此看来,写文章是人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一种思考。
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及写作的能力。如我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运会、艺术节、文化节以及校外实践等各类活动,并及时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体会,再动笔把经历感受写下来。我还引导学生就突发事件发表看法,说话写话。如班里有同学迟到,使班上丢失了流动红旗;某学生因小事大打出手;乱扔垃圾被环保小卫士看见了;午餐时不排队被扣分等,引导反思后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大餐。学生在生活中得到体验,在交流中学会思考,作文时有了感受,有情可抒,就越写越爱写。尝到了“甜头”,学生逐步养成了关注身边事、关注天下事的好习惯。作文有了“源头活水”,写作能力逐日提高了。
三、记录生活,学会积累
唐朝“鬼才”诗人李贺,他的成功在于养成了记录生活、积累素材的好习惯。为了搜集素材,他早上背上锦囊,骑着毛驴,外出游历,观察生活,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于锦囊中。一天下来回到家中,将锦囊中积累的纸条拿出,在灯下选择整理,将有用的纸条再存入另一个锦囊中供以后写作用。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贺终成一代“鬼才”。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的确,记录生活,学会积累很重要。
(一)从日常中积累
每天,学生经历的事很多,听的,看的,做的,学校里做的,家里做的,社会上做的……事情再多,若不注意积累,则成“过眼烟云”。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向李贺学习,要求学生“每事一句”。即每人备一个日记本,将日常中每经历一件事都要随时记下来,有什么记什么,不必拘束,如有感想,有收获,随手多记几句更棒。这样做,既能让学生打开思路,为日后作文积累素材,又能使学生不断练笔,熟能生巧并逐步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用词造句的方法等,从而感到写文章并不是一桩难事,只是描写生活而已。
(二)从阅读中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阅读中积累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学生写作的典范。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弄懂课文的字、词、句的基础上,知道课文写什么,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并从阅读中借鉴和积累作文材料、写作方法。我还要求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把一些好词好句抄下来,熟读、背诵。
除此之外,我还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适合的有用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摘抄优美词句,作旁注,写体会,交流心得。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累素材,习得语感,作文时自然有话可说,假话、空话少了,真情实感得以自然流露。
(三)从媒体中积累
现代的生活,离不开媒体。通过报纸、电视、电脑、广播等媒体,人们了解了世界,获取了大量信息。可以说,媒体是人们的第三只眼睛。关注媒体,不仅可以娱乐,还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取得新知。对于小学生写作文来说,还可以找到习作的素材和话题。因此,我允许我的学生有控制地看电视、玩电脑……
如我班的体育委员是学校田径运动员,练习跑步,过去只是凑凑热闹,有时还偷懒。自从收看了奥运会实况转播,看到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带伤苦战,为国争光后,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他在作文里写道:“……我身体不舒服,但我坚持跑完800米,同学向我投来不解的目光。过去我的英语成绩不好,现在,我用练体育的狠劲练英语,成绩明显提高了。妈妈问我现在为什么干事劲头这么足。我自豪地说:‘跟世界冠军学的——电视不能白看。”这位学生通过看电视,积累了写作的题材,还受到了人生的启迪。真的是“思想”“作文”双丰收。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的作文,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文只有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多彩的生活,为我们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天地。但写作不是一时一日的事,我们不妨从“走进生活,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学会思考;记录生活,学会积累”等方面引导学生。这样坚持不懈,就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我相信,只要我们勤探究,勤反思,勤耕耘,学生的文思定能如长江之水,奔泻不止,永不枯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3.
[2]李龙文.轻松作文.学苑出版社.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