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静
摘 要: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作用。”美是客现存在的,而且无处不在。对于小学生来说,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有时会感受不到“美”的存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重通过审美活动,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的感知、鉴赏、创造的能力;营造、提升审美境界,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性格。让美洋溢在学生心中。笔者认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感受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教育;新课标
现实生活中审美无处不在,自然、生活、艺术等都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画画技能,还要通过课堂中一系列的熏陶,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感受力和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感受自然之美
如今,我们的学生会对一幅色彩斑斓、眼花缭乱甚至无法看懂的油画赞叹不已,却对一幅古韵古香的中国山水画无动于衷。那是因为,中国山水画的写意艺术与现代学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差异。当然,要让学生拥有一双会发现自然之美的慧眼,并不是向学生宣讲种种审美意向,而是要依靠教师提供欣赏自然的机会,让自然用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逐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
如写生课是最能让学生接近自然并欣赏自然的,也是学生最喜欢上的美术课型。写生课既可以让学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到绿树红花,也可以让学生在虫鸟嘶鸣中激发作画的灵感。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自然,在自然中发现万事万物的美。
二、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美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之源头,有时候学生的想象力非常奇特,他们会画出一些奇怪的作品,这时,教师切忌直接否定,应在了解学生作画的初衷之后给予引导或鼓励,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在《水墨游戏》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宣纸上用笔锋的线条自由涂抹,发挥想象。由于宣纸上的线条时粗时细,变出的各种姿态让学生浮想联翩:细致挺拔的好像树枝,淡淡的色块好像淡淡的天空……接下来,我带学生将任意涂抹的线条添加笔画,画成各种具体的事物。有人在老树上点出叶片,有人将墨点变成人的头发。这样,学生对一无所知的水墨画充满了兴趣,发现那些随意的线条经过加工原来还可以变成这么有意思、有意境的作品。这些在平凡普通的线条之上进行添加就能创作出来的作品,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多途径促使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感受美术之美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创造力的美,让学生领悟到创造的乐趣。如何让学生掌握“力透纸背”这一看似高深实际为中国画画的精髓这一画画技法?课外我们经常看到学生玩这样的游戏:孩子们经常用手指在别人的背上瞎画,让别的孩子猜猜他画的或者写的是什么,而孩子们也能很迅速地猜出来。我从中受到启发,创造性地将这个游戏用到画画教学中――我画你猜。经过示范,学生在对方的背上用手指画出各种不同力度、不同点线面的组合图案。大部分学生都切身地感受到别人所画的内容。我相机问他们的感想。有的说:“我使的劲太大了,手指都疼了。”有的说:“不轻不重,舒服,像按摩一样!”也有的说:“动作太轻了,我怎么都猜不出来。”我借机引导:“对啊,我们的身体就好比是纸,我们的手指就像是笔,太轻太重都不对,太轻了,没有力度,太重了,又会划破纸。如果你做到了不轻不重,就像是给纸做按摩,相信纸也像我们一样感觉舒服的。”这样,轻而易举地就让学生掌握了这一画画技法。
当然,在学生作画时,我们可以配以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画画是快乐的。例如,在画鸭子时,可以让学生先唱《数鸭子》这首歌,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受到学画画的乐趣。
又如,在教学梵高的《向日葵》时,在众多的外国作品中,独独选择了梵高的代表名作《向日葵》让学生欣赏,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由于没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可能无法感悟到这幅画的艺术价值。课上,我模拟竞拍活动,让学生给这幅画定价。起初,学生都觉得这幅画画得不好看,给的价钱比较低。我肯定了他们的看法,然后出示了另外一幅向日葵图画做对比。学生能很快地感受到梵高的《向日葵》里表现出来的向往美好之情,他们由衷地赞美画家的高超技艺。我则借机告诉学生这幅画的价值,并向学生介绍了画家的相关作品和艺术风格,以及其在世界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样,学生就会在惊讶之余对这种画画技法十分感兴趣。
美术是美的课程。当下的美术课都很注重画画技法技能和基础知识的传授,把审美这个应该具有的功能忽略掉了,或者是不愿意花精力去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其实,如果忽略了美术课程的审美功能,就无法使学生掌握美的精髓,教師只有在学生和美之间构筑生活与艺术的桥梁,才能让技能技巧训练充满美的享受,不再机械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