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肥东县粮食生产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粮食生产要在增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科技水平、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扩大规模种植、发展产后加工上下功夫的对策。
关键词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5-307-02
作者简介梁英波(1965- ),男,安徽肥东人,农艺师,从事农业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农民教育培训、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收稿日期2014-12-22
1肥东县粮食生产发展现状
肥东县是合肥市的东大门,全县辖18个乡镇、2个省级开发区。全县总人口108.7万,其中农业人口96.2万;全县现有耕地8.07万hm2,常年种植主要作物有水稻、油菜、小麦、玉米、花生、瓜菜等,是粮食生产大县。肥东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粮食面积、产量逐年增加,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进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13年全县粮食总产68万t,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预计,2014年全县粮食总面积11.35万hm2,比上年增加0.30万hm2,增加2.7%;总产72.2万t,比上年增加4.1万t,增加6.1%。其中,水稻22.16万hm2,总产53.6万t,较上年增加2.58万t,增加5.1%;小麦2.45万hm2,总产12.5万t,增加2.2万t,增加21.4%;玉米2.70万hm2,总产4.0万t。
2肥东县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做法
2.1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县、乡两级政府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落实中央及省市粮食发展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来抓,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工作的领导,县成立了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农委主任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生产“三大”行动(水稻产业提升、玉米振兴计划、小麦高产攻关)领导小组。县每年都要制定粮食生产目标计划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水稻高产攻关等粮食生产方案,对各乡镇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进行分解落实,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粮食生产计划,并分解落实到村组和农户。县几个班子领导都深入到联系点开展督查指导,县直单位都到联系乡镇开展联络帮扶;乡镇干部和农技人员广泛进村入户,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发展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切实做到保面积,保产量。县政府每年还专门召开了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要求有关企业做好粮食保护价收购,实行订单收购,促进种粮农户、生产基地与粮食收贮企业的联结,以减少种粮农民的生产风险,使企业增效益,农民得实惠。
2.2深入宣传,狠抓培训肥东县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各项政策,县农委各级政府出台的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措施进行梳理,编印成宣传材料在全县广为宣传,还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对农民进行政策宣传;各乡镇也通过召开会议和技术培训,将有关政策和技术培训到村组和农户,使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真正理解政策,熟知政策,掌握政策,进而运用政策自觉发展粮食生产。全县印发优质水稻、玉米、小麦等高产栽培技术材16.8万份;组织农技人员202人,深入乡镇、村组,开展包村联户2 000多户,面对面指导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等项目,在乡镇村组共举办技术培训班375场次,培训农民11.3万人次,主要讲解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选用及平衡施肥、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无公害栽培管理等配套技术,使农民正确掌握和使用水稻、玉米、小麦新品种、新技术,促进粮食增产增收。
2.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机装备水平,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肥东县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江淮分水岭治理、高标准良田建设等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和水利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增强,2014年水稻面积22.16万hm2,较上年增加0.23万hm2。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全县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68%。全县水稻、小麦机耕机收率均达到100%;水稻机械插秧占水稻面积的23.5%;小麦机播面积占小麦面积的20%;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全县形成以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龙头、7个区域站为纽带、18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保障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2.4积极开展粮食生产“三大”行动,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
通过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一是制定秋种工作方案和高产创建工作方案,提出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小麦推广品种,水稻主要推广两优6326、Y两优1号、丰两优香4号、新两优6号等;小麦主要推广杨麦13、杨麦16等;目前,全县粮食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其中水稻优质率达85%以上。二是通过统一供种,集成技术,在全县建立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19个(部级高产创建示范片6个、省级高产创建示范片10个、市级高产创建示范片3个),面积2万hm2辐射面积达到4万hm2。示范区(片)通过集成调整播种期避高温热害、培育壮秧、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后期延衰及病虫综合防控等技术,单产水平明显提高。据调查统计,2014年肥东县2万hm2水稻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达9 225 kg/hm2,较全县平均单产增加950 kg/hm2,增幅26.8%,2万hm2水稻核心区计增加稻谷3.9万t,新增效益 1.07亿元。
2.5强化服务,落实措施一是积极组织良种供应。县农技、种子等服务部门和单位根据县农委提出的水稻、小麦良种推广意见,结合农民对粮食品种的需求,及时组织调运优质品种,确保生产之需。有关种植大户还与农业部门紧密配合,通过实行统一购种、统一技术指导,积极创建水稻核心示范区。二是搞好信息服务。县农委设立信息平台,指派专人负责农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县农技部门开通了农技110,为农民选用水稻良种、解疑答难提供咨询,并进行跟踪服务。县植保站对病虫情报进行网上发布,直接发送到各乡镇,以提高情报传递速度,由于病虫预报及时准确,指导防治有力,我县水稻上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小麦上的纹枯病、赤霉病,玉米上的玉米螟等病虫害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夺取粮食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县农技部门还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粮食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5.33万hm2,提高了粮食产量,节约了生产成本。三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在2014年夏季长期低温阴雨不良天气条件下,肥东县广大干群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指导群众采取喷施磷酸二氢钾、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实施面积达到5.33万hm2,保障了水稻等作物的正常抽穗和灌浆结实,减轻了病虫危害,确保了水稻产量的提高。四是狠抓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肥东县狠抓了土地经营流转,想方设法将撂荒农田调整集中,发包给种粮大户或组织群众代耕代种。全县目前3.33 hm2以上种粮大户近400个,基本解决了撂荒地。五是认真组织水稻、玉米、小麦良种补贴的登记和申报,及时发放良种补贴资金1.6亿多元,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六是抓农资管理。县农业执法大队春秋两季组织開展种子、农药等农资市场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确保了粮食生产的顺利进行。七是加大投入。全县以种粮大户为平台,2012~2014年在桥头集、包公镇等地共建立10个标准化水稻育秧工厂,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县财政每年都要从粮食大县奖励资金中拿出60%,主要用于高标准粮田建设、水利设施配套、水稻高产创建,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和关键技术的推广等,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2.6促进产销联结,创建优质品牌县内新禾米业、永江米业、天雪面粉等粮食加工市级龙头企业与在包公、石塘、店埠、杨店等乡镇都建立了自己的粮食生产核心基地,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粮食生产,同时与基地农户签订产销协议,实行优价订单收购,调动了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实现了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双赢。我县还积极帮助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基地创建和“三品”认证,共帮助上述企业创建市级粮食标准化基地3个,认证绿色大米品牌10个、绿色面粉品牌4个,有机稻米品牌1个,认证面积达到12万亩,总量达到5万吨,为企业创建品牌,提高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3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
肥东县粮食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争地的矛盾比较突出,粮食生产仍然还受到自然灾害的制约,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偏小、品牌不响等问题。今后肥东县粮食生产主要思路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粮食大县的资源优势,挖掘粮食产业发展潜力,努力提高粮食生产和产业效益,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3.1要在增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工夫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推进高标准良田建设、兴修水利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增加旱涝保收面积,稳定粮食生产面积,逐步提高粮食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2要在提升科技水平上下工夫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抗性较强的水稻、小麦等新品种;积极推进水稻工厂化育秧,大力推广机械化插秧;大力推广小麦旋耕施肥播种等一体化播种、小麦氮肥后移、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先进的适用技术,努力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使粮食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升。
3.3要在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上下工夫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解决好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争地的矛盾,努力稳定粮食生产面积。
3.4要在扩大规模种植、发展产后加工上下工夫重点培育粮食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粮食生产集约化水平;搞好优质稻米和小麦的系列加工,扩大加工规模,在创建品牌上下功夫,提高优质粮食生产附加值,带动优质粮食规模生产和订单生产,提高我县稻米等粮食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朱振初,赖永超.试论经济全球化的東莞农业发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3(1):48-50.
责任编辑胡剑胜责任校对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