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强
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在语文文本朗读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呢?让朗朗的读书声回到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中来呢?我认为首先是要培养小学生对语文文本朗读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对朗读无精打采,让学生的朗读水平进步在我们的预期当中。
首先,教师要在课前根据朗读文本的情况创设出一个朗读的情境氛围,引导孩子对文本朗读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出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从内心愿意读,喜欢读,对文本朗读产生浓厚兴趣,这是在小学生文本朗读教学中最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视频录像等多媒体以及挂图和老师的肢体语言等来创设课堂情境,使学生能产生身临其境感受,激发出学生对文本朗读的兴趣。
在《赶海》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为能使学生对赶海有感强的体验感受和兴趣,用多媒体对赶海的影片进行播放,学生立刻被沙滩上美丽的贝壳和海水里的鱼儿深深地吸引住了。贝壳、螃蟹、大虾、各种各样的鱼儿全部展现在大家面前,学生像是自己到了赶海这个场景中来了似的,都手舞足蹈起来,争着抢着要读课文,仿佛自己就是那威武的虾,横行的蟹,各色的鱼儿……有了这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文本朗读中不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学生自己都已经进入了文本的意境当中,有了朗读的欲望和冲动,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文本朗读的兴奋状态之中。
教学《望庐山瀑布》中,大家从来都没见过瀑布,认知的缺失对课文文本的学习是一种严重的不足。我用多媒体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在阳光的照射之下,从山顶高处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四溅的水珠、缭绕的雾气,壮美的场景足以震撼大家。直观的感觉让学生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采用夸张修辞的诗句有了直观的理解。视频的播放使所有的语言都显得那么地苍白无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学生通过一边吟读,一边想象,一边记忆,直观的形象对理解起到很大的促进,大家很快就把这首诗背下来。
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创设文本朗读情境中,我要求学生在情境中把自己看作孟郊,带着感情来诵读诗句,我创设如下情景:
夜深人静在灯下,母亲一针一线在缝补衣服,见母亲那专注的神情,吟诗想意境。
天亮在大门口,母亲深情为你披上衣服,看到母亲苍老的脸庞,吟诗想意境。
母亲驻立在村口,望着你远去的背影,吟诗想意境。
学生在这样的反复诗句朗读中,领会到诗句中母子之间的那种情感。
其次,教师示范朗读文本,让学生动情地学读。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文本时,教师示范文本朗读很重要。教师应理解课文文本的思想感情,在文本的感染和教育下,用声情并茂标准的普通话范读文本,引领学生深入课文文本的意境,激发出大家的文本朗读兴趣。学生在榜样的带领下,目标清晰,再加上小学生语言模仿力强,在模仿中纠正发音和语气等方面不足,掌握好文本朗读方法,使文本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例如,在《梦圆飞天》这篇课文的文本朗读中,我展示出身穿宇航服的杨伟利向地球发回了问候的插图,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范读。激动自豪的文本朗读,在学生心中形成情感氛围,受到感染,仿佛置身梦圆飞天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欢呼出:“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终于成真了!”老师的文本示范朗读,能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夕阳真美》的文本朗读中,我先读一遍,既是欣赏,又是让学生在文本朗读的一个模仿感知。
在一篇新课的教学导入课题之后,首先要对全文进行范读,能激发学生对整个文章文本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范读前要认真备读,研究范读语气和语调,发挥最佳水平,使学生听后,能产生出强烈的想读好这篇课文文本的强烈欲望,起到范读的最佳效果。
学生在文本朗读不到位的情况下,范读能起纠正作用,引导同学们读出正确感情和语气。教师范读能让学生较快掌握文本朗读语气。说十遍不如做一遍,教师范读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文本作用是高效而现实的。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产生直接感知和对课文内容和思想理解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语言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获得途径。“孰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假如没有文本朗读时间的充足保证,“会吟诗”、“如有神”是不可能做到的。依据不同年级和教材特点,留给学生朗读文本朗读时间一定要充足。使课文的文本朗读高于“讲、问、答”。特别是在预习时,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读完、读好课文文本,匆匆过场和草草收兵都是要不得的。在文本朗读前还要精心设计,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朗读针对性强,使学生的文本朗读达到读得准,读得流利,读出感情、情趣和韵味,并要安排时间让学生边读边品边思考。通过保证文本朗读的足量时间,促进对课文文本的理解,达到课堂氛围良好,学生文本朗读积极性得到调动,从而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最后,还应该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时机智的评价。
做到以评促读,通过对学生的朗读评议,强化激励、诊断和调节功能。
巧妙机智评价学生。小学生的朗讀语感和节奏都有待培养,常常会出现一些的小问题,朗读中漏个把字,加个把字在所难免。小学生朗读也会有错误百出时,对朗读文本的语气和停顿等处理不当。我们就应当善于机智巧妙地评价诱导学生,达到引而有发。在《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中,我就要求孩子们在文本朗读中把丹顶鹤的美表现出来。开始学生那儿能读到那个效果呢,我就适时说道:“读得很响亮,可是大家还时没有欣赏到美丽的丹顶鹤。”接下来,学生们有进步了,我说:“呀,我看到美丽的丹顶鹤啦!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丹顶鹤很逗人喜爱!”依着学生的样子把最能表现丹顶鹤美丽的句子重复朗读一遍,像是示范,又像模仿,无形中强化文本朗读的要领。在这生动形象的语言诱导下,学生们都达到心领意会,达到趣味盎然地朗读文本了。
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实际文本朗读教学中,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每个学生被评价到的机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除了老师、同学作为主体主体外,我们还可以安排学生本人和家长来作为评价的主体。学生自我评价可以安排在课堂中,自己评价自己读得不错的,就让他说说理由,学生就会进一步说出自己朗读文本的感受。感觉自己读得不够好的,也给他机会重新感受,提倡在合作小组中读评互动。听众评价都到位,这样自由轻松的文本朗读环境能最好表现自己的文本朗读能力。在互评中,学生的读和评的机会大大增加,达到多读多悟,这样无疑是增强学生文本朗读能力的较好途径。
总之,语文的教学归根到底是语言,语言的实践必然是朗读。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课文文本教学中重视文本的朗读,共同来逐步提高学生课文文本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