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莉 肖文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心理焦虑行为及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的9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孕妇心理焦虑改善情况及围产结局。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危妊娠率、剖宫产比例、产后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有效心理疏导可有效改善孕妇产后的不良情绪,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焦虑;SAS评分;围产结局
分娩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自然生理过程,初产妇由于分娩健康知识水平的缺乏,常出现恐惧、抑郁等心理变化[1],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及分娩时产妇自身情况,对分娩的正常进行产生不良影响。伴随着现代医疗体系不断的完善,人们除了对分娩过程医师技术和医疗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孕期的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消除初产孕妇紧张感,满足患者不断升高的要求水平,对于产妇孕期专门研究进行的孕期心理护理也逐渐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本研究对我院分娩的孕妇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90例孕产妇,孕妇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4.7±2.45)岁,胎儿胎龄为37~40周,平均胎龄(38.6±3.25)周。两组孕妇均为初次怀孕,且未有多流产经历,所有孕妇均无严重肝肾、心脑等严重器官病变。本次选取符合自愿原则,所有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孕妇各45例,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心理护理,两组孕妇年龄、教育水平、体重、孕周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中的孕妇在分娩前后均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孕妇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娩前后接受系统的孕期心理护理,内容如下:①产前心理护理:产妇入院后护士应热情接待,并且为产妇安排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为产妇陪同家属进行系统的陪护培训,并印发相关知识手册。利用宣传片、科普视频等方式对产妇进行分娩过程及怎样控制呼吸和放松心情等技巧性培训。护士要尽量多安排各待产孕妇之间、产妇家属之间的交流,形成优生优育观念,摒弃重男轻女等传统封建思想,从而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②产时心理护理:临产前将产妇转移至温度适中,环境优雅的产房之中,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全程陪同,护理人员应当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以及临产前指导。③产后心理护理:因产妇为初产妇,对妈妈这一新角色未能全面适应、对新生儿性别的不满、对母乳喂养新生儿的焦虑等心理,所以待产妇恢复后,护理人员应给予产妇及家属系统全面的育儿知识,母乳喂养技巧,并普及男女平等等观念,使产妇能有一个轻松的心态[2]同时护理人员应该调动产妇家属对产妇予以最大程度的心理支持,并保证其充足的睡眠。④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制作心理调查表对孕妇进行心理调查,以保证对孕妇心理发展情况进行记录与指导分析。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慮评分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心理状况进行评分,分值越高,心理状态越差;对比两组孕产妇高危妊娠率、剖宫产情况、新生儿窒息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心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观察组(51.14±2.35分),对照组(51.41±2.52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观察组SAS评分(42.18±3.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0.12±3.14 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高危妊娠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情况对比
观察组发生高危妊娠1例(4.4%),对照组发生高危妊娠3例(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2例(8.8%),对照组4例(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新生儿窒息1例(4.4%),对照组发生新生儿窒息3例(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随着空气、饮食污染加剧,高危妊娠产妇比例正逐年增加,加之初产妇受分娩、初为人母身份转变等多种因素影响,负性情绪会在围产期中加以积累,甚至影响分娩结局和母婴健康。围产期心理护理不仅有效提高妇幼心理和保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和改善妇幼健康状况。
本文结果显示,经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危妊娠率、剖宫产比例、产后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有效心理疏导可有效改善孕妇产后的不良情绪,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凤兰.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作用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4):680-681.
[2]李丽.心理护理用于初产妇分娩护理48例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0):696-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