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的几点感受

2015-10-21 17:20胡晓英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读本教法一节课

胡晓英

对语文的态度曾刻苦钻研过,也曾游戏调侃过,也曾淡然冷漠过,然而选择了中文,走上语文教学的岗位,也就注定了终生与语文的不解之缘,我逐渐走上了读语文的征程。

一、读教材

一轮又一轮,总是那么几本书,其中的篇目更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似乎有些腻味。然而,我记忆力不好,只能对课文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对教法更是过往烟云,未曾留下一点蛛丝马迹,所以每次都只能重新来过,这反而是我教学的新契机。突然发现教材是常读常新,每一篇课文,首先达到对内容的了如指掌,边边角角也尽收囊中,这样可以处变不惊,任何时候都能应对自如,接着对教材的有效处理,以前讲课总想面面俱到,尤其是一到课后,便发觉一节课的时间太短,讲的内容太少,忘了这又忘了那,下一节课又不停地去补充,使学生对课文的讲解无整体感,发觉老师只是在进行着知识的堆砌。现在,我力求一条线贯穿始终,从不去牵牵挂挂,以期学生每一篇课文都有一点收获。最后对学生理解性偏差问题,老师主张自己观点的自圆其说,做到天衣无缝,让学生明白语文可以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二、读读本

以前总感觉读本是学生的事,与老师无关。而如今却发觉老师不去引导的话,读本只能是一本废书。既然下发给学生,它就是有效资源,就得合理妥善利用。而且读本大大延伸了课内知识,拓宽了课外视野,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的财富。我采取了以下方式:

1.写读书笔记

广涉猎,再作深挖掘,实现知识的丰富与自我个性的展法,读本会成为一个窗口、一个舞台,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2.教师客串

这主要是针对读本中的文言文,因为书下的注释特别多,学生完全可以采用自主学习,但一定会进行效果检查,让学生对知识再现、归纳,甚而演绎,我只充当客串。

三、读学生

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又迎来一批又一批学生,老师的身份在永远不停地重复着,然而这不是也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转念一想,原来我的学生在不停地变化着,既是一届届的变化着,也是一年年的变化,甚而是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地变化着,其实这个变就是教学的生命力,就是创新的契机。特别是課堂上学生的发言,课后的写作,无不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更可喜的是他们会撞出老师思想的火花。每一次教学的改进,很大一部分驱动力都来自于学生,教学真的可以相长,学生就是你教学永远的财富。

四、读老师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语文老师的队伍是宏大的,那该有多少我的老师。如果我能从每位老师那儿学到一点教法,我又该有多少种教法啊!把教学局囿在个人天地中,要么是偏执张狂,要么是自掘坟墓,所以得向老师学习,有一颗求知的真心,更要有请教的虚心。说实在话,无论是上次的说课还是这次的讲课,我都是糅合众多老师的智慧,我展示的不是个人观点,而是在散发着集体智慧的光芒。各位老师就是我知识的源泉。

五、读自己

语文老师在学生心中已成为知识渊博的代名词,为了名副其实,也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只能多给自己充电,博览群书。语文教学也不是一潭死水,我将时代的热点作为平台展示着语文的鲜活,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还会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加入其中,既展示自己对语文的解读,又融合着个性的T台秀,告诉学生语文教学不是千篇一律,用自己个性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

……

真的,语文越读越有味,而且可以读的东西太多太多,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读本教法一节课
雏燕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