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轶文
摘要:表演艺术中的所谓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实际上是演员在创造角色时体验与体现的关系,它们互为表里、缺一不可,可又彼此区别、相对独立。生活里,人的形体活动总是同一定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相联系的,同时人的思想情感又总是要通过相应的表情、行动表现出来。
关键词:生活化形态本质;体验;体现;内心情感
一、引言
英国著名戏剧家彼得布鲁克在《空的空间》一书中说过,“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①其实表演艺术的本质就是生活的本身。演员所塑造的角色也必须是生活中有迹可寻的。表演专业的学生经常会有阶段性的困扰,就是在某个阶段突然不知怎样去塑造角色。觉得虽然很努力去做可就是会假。越觉得假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假。作为学生这是心理上的通病。老师应引导学生,放松心态,找到平常心,不要急于求成,急于求好。去生活中寻找生活,寻找所需的形象种子,在表演中找到自己的生活化形态。
“演员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分为四个时期:认识时期,体验时期,体现时期,和影响时期。”②戏剧表演当中创造角色的过程包括两个环节:一要体验角色,二要体现角色。体验角色是体现角色的前提,体现角色是体验角色的结果。只有深刻地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戏剧最终是要给观众看的,学生学习四年戏剧表演也是为了最终能在台上展示自己,没有体现的体验是无效的体验。
二、什么是生活化形态
生活化形态的本质就是自然人在自然条件下表现出来的自然性格化形态。比如此时的我正在思考如何写论文,我此时的动作表情,此时的形态要是被录下来,那么这就是我自己扮演自己的生活化形态。那么生活化形态的本质应该是自然性,但绝不是说生活化形态就等同于生活,不然大家就不需要学习表演,也不需要有戏剧 影视这一系列活动了,想看就站在大街上看好了。那么生活化形态应该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生活,再由演员的表演展现给观众看的。既然说是生活化形态那么对应的就应该是刻板化形态,脸谱化形态,两者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也就是表演的有痕迹和无痕迹。非生活形态主要是话剧和影视上的表演痕迹。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文革"的冲击,导致表演创作被政治扭曲而陷入公式化、刻版化、概念化的境地,而没有沿着性格化的道路发展下去。最终导致了党是电影与话剧的衰败,“样板戏”充斥着舞台。具有鲜明的阶级倾向性和政治目的性的“高、大、全”人物,确实具有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它凸显强化人性的一面,而忽略了人性的实际形态。在现今电影电视产量众多,演员也很多,只重产量不重质量。所以在拿到剧本后并不去认真分析,只能作出普遍的性格表演依然很刻板。并不能打动观众。在高校表演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表演状态,做专业的演员,反映最真实的生活。这种生活化的表演体现出的就是质朴之美、自然之美、写实之美。而这种表演之美是必然会被观众接受并打动观众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表演的生活化形态。
三、体验与体现的定义
“戏剧情感的体验既包括演员本人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同时也包括演员对人物的内心生活与思想情感的感受,即对人物所处的情境中的情感的体验。体验的创作是以人的精神和形体的天性的规律,以真正的真实感和自然美为基础的有机过程,由于内心已经积累了情感并创造出了激情的生活,也就出现了可以用来交流的材料”③当演员在表演创作时,他对于角色的内心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体验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基础的,在人物的创作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体验是基础,而体验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人物的创造。因此,演员在创作中,绝不能是为体验而体验。
“体现为角色而体验的情感,最容易借助于眼睛,面部表情来完成,形体动作最后完成并且在事实上执行了创作意志的企望。”④戏剧的体现是指演员把体验到的情感在舞台上展现出来的外化过程。演员在表演创作时,外部的体现应该是在體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从属的,但又反过来为表现人物的内心生活与思想情感服务。
体验之所以是基础,是由于它赋予了人物以真实的生命。离开了体验所表演的人物,往往只能是苍白无力地表现出一个角色的躯壳。也就是我们表演时常说的谁演戏时不走心。很多学生一开始创造角色时,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忽略了属于角色本身的细微动作,细微表情。只注中所创造角色是好人坏人,年老年轻,是开心是难过,虽说可以对角色了解大概,却不能打动别人。在表演创作中,演员能不能够深入地体验人物精神生活和思想感情,是鉴别演员在表演上是真实还是虚假的分水岭。戏剧情感的体验是一个演员表演能力的综合考验,而演员能否做到对戏剧情感的收放自如,直接关系到一部戏的成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同样也十分强调在表演艺术中体验的重要性。他认为演员的表演应该是:“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象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乞求和动作。演员只有在达到这一步以后,他才能接近他所演的角色,开始和角色同样地去感觉。”接着他又说:“用我们的行话讲,这就叫做体验角色。”⑤
戏剧的体现是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但这并不是说有了体验,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外在的表现形式,特别是产生出准确、鲜明、生动的表现形式。人物的内心活动要想准确的表现出来,是要经过演员创造性的劳动才能达到的。
四、如何去体验人物
“体验发展了创作向往,激发起意向,内心冲动去采取行动,因而是为外部身体动作或角色的体现做了准备。”⑥演员体验角色可从几个方面人手:细致深人地挖掘剧本提供的规定情境,使自己能够感受到它。逐渐消除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距离,体验的真实感便由此而生。
进人角色的关键是要设身处地。就是在他的情境之中,按照他的思想逻辑和行为特点去思想和行动。培养起角色的愿望。不论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都是有愿望的,只是角色的立场不同,观点不同,达到愿望的手段不同。演员首先要明确角色的愿望,然后真诚地去寻找角
色追求愿望的独特的方法。研究角色的经历、职业、身份、年龄、喜好等等,掌握角色的生活习惯,摸索和寻找角色特有的心理状态,并用自己的心去感受这种状态。如我在给学生排演片段《阮玲玉》时,其中的饰演唐季山这一角色的同学,无论时代,家事,性格,外贸,都与我他身有很大差别,在他看来无法完成这一角色,觉得找不到感觉,压力很大。于是我现让他首先查阅了当时大上海关于富豪的很多资料,在生活中先从外形去接近,如每天穿西装上学并且增肥。学着沉稳的说话,去想象角色应该有的性格,所以最演出时,他所饰演的这一角色整体还是比较丰满的。反之一些同学在刚入门学表演时会对人物有所排斥,走不进人物内心,拿到角色单凭想象,说的语言和比的动作都比较程式化难以打动观众。只会做表面的肢体动作,会让对手以及观众觉得我的感情只是伪装。所以,当演员在饰演一个角色的时候,是要完全投入到角色的生活中去,在舞台上体验角色的生活,因人物的喜而喜,因人物的悲而悲。在每一次的演出时都全身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这样才能获得表演创作的愉悦感。
五、如何体现人物
演员要想在表演中获得准确、鲜明、生动的表现形式,一方面必须在声音、语言、形体与表情的表现能力上训练有素,使之在表现内心体验时,能够在物质上有所依托,无论是表现细腻入微的情感变化还是激荡澎湃的巨大激情,都能应付自如;另一方面,则要求演员在体验的基础上必须反复地探索、寻找最能够表现出其内心体验的外部形式。人物的内心活动要想准确地表现出来,是要经过演员创造性的劳动才可能达到的。声音的高低强弱、语言的重音、顿歇处理与语调的抑扬顿挫、身体姿态的变化、手势与表情的配合等等,需要演员精心雕琢。只有这样,人物的内心体验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其实一个人物要使他鲜活,生动不能只有一面,人是具有多面性的,所以创造出一个好的人物必定是在他身上聚集了许多此类人的特点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大量的去阅读资料和观察人物。我记得最开始我做观察人物练习,是观察一个卖鱼的。这人物具有买卖人的鲜明特点,他性格灵活,热情,略带倔强。首先要学会他怎样卖鱼那里和别人不一样,和记录他的习惯,语言。先从外部造型入手,排练时有几个瞬间我都认为自己是他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在形体领域里,却最容易从极细小,极平常的形体任务和动作中找到或者激起真实和信念。形体任务和动作是捉摸得到的,稳定的,看得见的,感触得到的,使服从意识和命令的。再说,它们是比较容易确定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去请教它们,借它们的帮助去接近所创造的角色。”“外部体现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它是传达内在的‘人的精神生活的。”我们说内在情感要通过外部动作表露出来,外部动作又总是有其内心活动的依据,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紧密关联的,这还表现在不仅内在情感能激发产生相应的外部动作,而外部动作也能反过来激发产生相应的内在情感。例如:激怒的情绪使你大声争吵,拍桌子,甚至摔东西,而猛地一下拍桌子、摔东西,这些外部动作也会刺激情感,帮助你内心产生相应的激怒情绪。这种生理上相互刺激、相互作用的关系,对表演很重要。尤其在表演强烈激情的场面时,演员千万切记不能为了求得真实的内心感受而去‘挤感情,越想‘挤出内心的激动,越会把感情吓跑。这可以通过外部动作帮助自己,准确的动作以及与对手真实的交流,认真的感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诱导、唤发情感的作用。形体与语言是演员创造角色时从外部来体现人物的两大支柱。演员在体现角色时,角色的内心生活和情感只能通过形体与语言这两方面的手段才能够展现出来。
六、体验与体现的关系
我们前面说内在情感要通过外部动作表现出来,外部动作又总是有其内心活动,可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表演艺术中的所谓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实际上是演员在创造角色时体验与体现的关系,它们互为表里、缺一不可,可又彼此区别、相对独立。生活里,人的形体活动总是同一定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相联系的,同时人的思想情感又总是要通过相应的表情、行动表现出来。表演是通过行动来展示生动的艺术形象,演员应深人角色的内心生活,真切感受他所表演的情感,激起和角色同样的真实感情和充实的内心体验。而角色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必须提炼,选择精确的外部行动去体现去揭示角色内心世界、突出角色性格。这需要演员去寻找最能体现角色此时此刻的心情,符合角色性格的形体行动和说话方式演员要想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就不能不面对这一问题。从演员接觸剧本开始一直到人物形象创作完成的整个过程中,都不能离开体验。离开了体验,演员的创作是无法进行的,同时也无法寻找到准确的表现形式。体验与体现的目的是为了塑造出一个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因此既不能是为了体验而体验,也不能脱离了体验的基础仅仅去追求表现的形式。体验与体现是形与神的关系,它们是互为表里、缺一不可的。没有体验的表现必然是苍白的、缺乏感染力的;然而有了体验但找不到鲜明的表现形式,即使是最丰富的体验也难以得到完美的体现,同样也难以动人心魄。有的演员,经过细致的体验后会产生很多新的东西,在体现上会有亮。但如果过于体验角色不能自拔,到了忘我的境界,那就会失控甚至连戏都演不下去。所以演员表演应是在意识控制下进行的。,一个演员要创造出真实动人的人物形象,一方面要有十分真挚、深刻的体验,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地探求精确的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他所创造出来的人物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也就是我们要求学生去掌握的生活化表演形态。
七、结语
完全生活的表演和完全投入的表演都是行不通的,表演全靠理智,排斥感情是行不通的。相反全靠感情,排斥理智也是不行的。演员在创造角色时,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别人哭的是泪,演员哭的是戏。正确的认识演员与角色的关系和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在对这两种关系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正确的表演观念。实际上艺术创造过程就是情感与理智,体验与体现的矛盾统一过程,是一个有机结合的过程。“体现人物”这个词比较准确,它反映了表演艺术是体验和表现的结合统一,塑造一个从内而外的好角色。
【参考文献】
[1]《空的空间》彼得布鲁克,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
[2]参看【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创造角色》 中国电影出版社 第49页
[3]参看【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创造角色》 中国电影出版社 第49页
[4]参看【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创造角色》 中国电影出版社 第143页
[5]参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二卷,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年版。
[6]参看【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创造角色》 中国电影出版社 第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