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要:电影《艺术家》以其独特的黑白、无声效果致敬默片时代,通过电影主角命运来折射电影发展的历史,在戛纳电影节尾声成功逆袭。本文尝试从声像、电影史和人物特写三个方面来分析《艺术家》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艺术家》;默片;声像;电影史;人物特写
《艺术家》(The Artist),是一部由法国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Michel Hazanavicius)执导的一部复古黑白默片电影。电影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好莱坞默片明星的故事,男主角乔治·瓦伦汀是当时默片電影末期的一位英俊幽默的演员,正值事业顶峰时期的他备受观众和制片人的青睐,甚至在演员的选定上,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技术不断进步,有声电影开始崭露头角,带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倍受欢迎。女主角佩皮·米勒极具表演欲望,在男主角的推动下,进入影视行业,适应新生事物的她,很快便熟悉并接受有声电影,并凭借自己的表演优势和相貌特征,在有声电影中迅速蹿红,成为观众的新宠。而此时的男主角乔治却因为自己对默片电影的热爱和沉溺,无法接受新生的有声电影,陷入人生、事业和婚姻的低谷,慢慢淡出观众的视线。
一、从声像角度看——黑白无声带来不一样视听冲击
本片一出,就以鲜明的黑白无声特点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被观众定义为是向默片时代电影的致敬,此次“逆袭”效果显著,此片一举斩获第84届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原创配乐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影片奖,以及第69届金球奖(Golden Globe)最佳原创配乐奖、最佳男主角奖和第6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第一眼看到此片的时候,确实在声音和色彩上给人很大的震撼,如今电影已经发展到了3D时代,色彩和声效以及视觉的逼真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受众完全沉浸在现代科技带来的视觉和听觉盛宴之中,对于默片电影了解少之又少,而主流电影也投观众所好,不断追求听觉和视觉的逼真效果,通过技术的优势来吸引观众。而《艺术家》却反其道而行之,没有人物声音、没有彩色上的视觉效果,而是通过字幕、配乐和人物表演中的夸张动作和表情来向观众推进剧情发展。正如女主角在一次采访中说的那样:“挤眉弄眼来讨好观众”,这从侧面反映了默片电影的一大特色,用这种夸张的、幽默的表演给观众带来欢笑。这种对现代人来说相对陌生的表演方式,从第一印象上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成为一大卖点。相信无声、黑白和近乎还原默片时代的夸张表演也是本片成功的一大要素,也是观众定义其为向默片时代致敬的一部电影的重要原因。
二、从电影史角度看——人物命运折射电影发展
《艺术家》中的人物角色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男主角乔治·瓦伦汀、女主角佩皮·米勒、男配角制片人和宠物狗杰克。故事情节也比较简单,以传统的好莱坞叙事手法,讲述了默片时期著名男演员乔治和当时尚为群众演员的佩比因为巧合一见钟情,在他的推荐提携下佩皮慢慢成名;与此同时,由于乔治拒绝接受有声电影即将取代无声片的事实,被电影公司解雇。他企图重新凭借一己之力,孤注一掷独自投资拍摄默片以求证明自己的艺术价值,结果不巧适逢经济大萧条时期,他的惨败让他一蹶不振,在企图自杀后又遭已成为巨星的佩比的帮助,最终两人终于团聚在一起。
这样简单的情节设置,也许是考虑不仅要在色彩和声音还原,故事情节也要接近默片时代的电影。故事虽简单,却把电影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无声到有声的过渡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现的淋漓尽致。乔治作为默片时代的明星,红极一时,并对默片产生一种依赖和近乎疯狂的热爱,有声电影的到来,让他措手不及,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或者说打心底里,他是不愿意主动接受这样的事实的,于是他离开原来的公司,自己拍摄自己钟爱的和熟悉的默片电影,换来的却是倾家荡产的打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一部分默片演员生存处境,面对技术革新带来的冲击,无法及时适应新生事物而被长江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相反,女主角佩皮,一个新生代的不为人知的演员,因为接受了电影革新的事实,并为之改变,凭借有声电影达到事业的巅峰,成为新生代的电影明星。从传统明星到新生代明星的命运转换过程,折射电影由默片时代到有声时代的更迭过程。而这样的更迭,真正的幕后推手却是科技进步带动的电影技术的革新。
同时,这样简单的故事情节,也是该片的致命缺点,过于简单的故事情节,更像是向观众简单的推销默片,而忽视了观众对故事情节的苛刻要求。看完影片,在对于默片带来的冲击退却之后,猛然发现,情节简单到流于框架,更像是一个经过提炼升华之后的模板,这或许符合当时电影不成熟时期的剧情特点,但却不能满足从小经受电影电视剧洗礼的现代观众对于复杂曲折情节的苛刻要求。
三、人物特写——小狗杰克
在默片时代,杰克是陪伴在男主角乔治身边的重要角色,他在银幕上的表演带给观众无数乐趣,首映礼上首先引起观众大笑的是杰克的出现。而在主演出场的顺序上,女主角甚至被杰克“欺压”,成为当仁不让的第二主角,这一切有乔治的“手段”使然,但杰克的影响力也是实至名归。
杰克在默片时代的成功,从侧面反映了默片时代的电影表演的特点,因为没有声音,从语言上消除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障碍,使杰克的表演显得更加自然,更容易与观众进行交流。同时无声的特点,只能靠画面来撑起整部电影,动物表演本身自有的滑稽性,恰恰符合当时电影的要求,很自然的就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乐趣,所以杰克的成功依赖于默片电影,而杰克的成功又推动默片电影的发展,为电影表演开拓了另一种表现方式。
四、结语
《艺术家》的成功并非单纯地依赖致敬默片电影的噱头,它在向新世纪的人们讲述默片电影的魅力的同时,也道出了默片电影走向没落,有声电影崛起这一过渡时期的电影人的尴尬地位,使观众能够更加立体地了解电影发展历史。在如今的商业电影大潮中,能够做到像这样以艺术为中心的电影已为数不多。正如电影中乔治对佩皮说的那样:“如果你想要成为一名明星,就需要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电影的成功也同样如此。我们不得不说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是一个善于发现和把握这一点的人,相信这也是导演通过这句台词和这部电影想要告诉大家的人生经验。
【参考文献】
[1]张欲晓.《艺术家》:向默片时代的致敬[J].电影文学,2012(21)
[2]龙明延.艺术家:胶片的“别离”与默片时代“末日”的重现——探析电影《艺术家》的几个关键词[J].电影评介,2013(03)
[3]董伟,郝丽娟.向音乐的力量致敬——电影《艺术家》配乐赏析[J].电影文学.2013(08)宋枫.
[4]多模态话语分析电影海报——以201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艺术家》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2(06)
[5]张妮.电影与文化怀旧——以《艺术家》《我与梦露的一周》为例[J].电影文学.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