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萍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被教育界人士誉为近十多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与认可。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重要意义,及实际应用策略,践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组合作;意义;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合作、竞争和创新的能力,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竞争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学习单位,系统利用教学过程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各类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养成与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转变教师角色。
1.教师是组织者。教师主要是分配学习小组成员,确立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等非智力因素,根据“小组内异质,小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六个人组成:两名优秀生,两、三名中等生,一、两名差生。小组内异质可以促进优等生带中差生,推动学习进步,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间同质可以确保各学习小组实力水平相当,为各小组间的公平、良性竞争提供了保障。
2. 教师是指导者。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教师的完全放手,学生因自身基础知识掌握、生活阅历与年龄因素等的限制,需要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推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保证小组学习不流于形式或刚开始就夭折。这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初始阶段,学生不知如何进行,当小组的讨论遇到困难或偏离主题无法有效进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必要的点拨与指导,为学生指明学习方面,从而使小组讨论顺利进行。
3.教师是评价者。合作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至关重要。评价得当可以让学生看到合作学习的优势,激起更强大的学习动力,产生主动进行合作学习的意愿;评价不当则会打击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丧失信心,将合作学习扼杀在摇篮中。通过评价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代表小组的成功,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才是最终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探索的动力。利用创设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进而产生强烈的与他人讨论与交流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初中生思维灵活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学习兴趣需要调动的特点,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求知与探索的最佳状态,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各小组合作的进程,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与点拨。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经过小组成员的积极探索与讨论,基本能够解决老师抛给学生的问题。实践证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为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经过合作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牢固,运用更灵活。学生尝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今后自然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三、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底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机会,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探索的机会,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讨论与交流,将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底。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提出问题:如果只已知一个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的度数,能否判定出这个三角形的形状。部分学生反应能够判定,有些同学认为不能判定,但说不出道理来,此时我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将问题抛给各学习小组,让各小组展开讨论来解决这一问题。集体智慧胜一人,经讨论发现: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可以判定,但锐角三角形只已知一个角的度数并不能判定形状。此时再次引导学生:如果已知两个角的度数否能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学生发现除锐角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可以判定,因为不管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是锐用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此时各小组的讨论与交流异常激烈,最后学生终于达成共识:已知一个角是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已知一个角为钝角是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判定是三个角都为锐角。在如此宽松的学系氛围中,每个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对知识的掌握更透彻,对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学习劲头更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促进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积极探索,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同时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强与合作精神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要身体力行的深入贯彻小组合作学习,把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中国人事出版社 王坦
[2]《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人民教育出版社 張天宝
[3]《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 李嘉骏
[4]《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