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

2015-10-21 18:31丁东杰冯刚
科技与企业 2015年18期
关键词:任课老师目标职业

丁东杰 冯刚

引言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往往极大的不适应工作环境,表现为吃苦耐劳能力弱、对工作环境不适应、眼高手低等,很多人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历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想在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充分认识自己,明确自我身上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所缺少的技能,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通过组织、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提升职业素养,成功实现就业。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养之间的联系

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有重要意义。学生在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能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就业环境与就业形势,以及目标职业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在自身素质与目标职业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之间进行比较后,学生在学生生涯有针对性培养自身的素养与能力,对成功实现职业目标积极地作用。所需要的职业素养

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人才测试工具对职业生涯规划者的职业兴趣、个性特征、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等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对职业环境进行分析、总结,进而确定个人职业目标。在确定职业目标以后,设置清晰、合理、有效的实施路径,并为实现职业目标付出努力。科学制定评估职业目标的标准,并依据个人与环境的变化对职业目标方案进行调整与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的五个步骤如下:

1、自我认知。学生运用专业测评工具,对自我兴趣进行探索,确定自己的兴趣类型,做好职业与兴趣之间的平衡。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探索自己的性格特征,并通过自身性格的了解,探索理想的工作方式。学生描述自身所具备的的专业知识、可迁移、自我管理的技能,并进行证明。运用价值观交换的方法,明确自身的价值观。通过对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的分析,学生对自我有个清晰认识。

2、职业认知。学生通过搜集国家整体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目标职业的行业环境与现状,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景与就业需求;通过职业人物访谈熟悉目标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从事目标职业所应该具备的技能与素养。

3、职业决策。在进行职业决策的过程中要以了解行业的形势、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环境机遇与挑战为基础,以自身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为依据,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作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目标。职业的目标制定要具有可执行性且具备可持续性。

4、计划与路径。在作出职业决策后,制定短、中、长期的行动计划。短期的计划包括专业的学习、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实践计划等,要详细、清晰,行动方案可行。中期的计划要清晰,具有灵活性。长期计划要具备导向性。职业发展路径要符合逻辑与现实。

5、自我监控。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的工程中进行检验,科学制定标准明确的职业目标评估方案,正确评估行动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依据个人、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制定可执行的调整方案。

三、职业素养提升的实施途径

1、利用就业指导课,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利用就业指导课,教师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步骤,指导全体同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时间,提升职业素养。

2、教学与学生管理相互渗透。专业教研室利用每个周二下午开展教研活动,学生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明确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专业素质目标。根据专业素质目标的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给全班同学强调学习专业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飯碗”;通过召开班委会,让各班委明确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谈心谈话,让个别同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找准学习方向,通过大学的学习与锻炼,顺利实现就业。班主任在参与教研活动时向任课老师反馈学生的各科学习情况,任课老师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任务,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任课老师兼任班主任、积极参与学生管理的专题会议。任课老师通过兼任班主任,了解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以外,还需要提高其他方面的素养,并有针对地组织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学校、院系、班级的各项活动,如鼓励内向的学生参与全民宣讲,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另外,任课老师积极参与学生管理的会议,明确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素养,还要培养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各方面的职业素养,在进行项目教学任务设计的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内容融合进去。通过加强任课老师、学生管理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真正实现教、学、管一体化,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进行教学改革,实施项目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实施项目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程,把课程讲解通过实施一个项目来进行,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在教学单元的设计中,设置任务,通过各个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情景模拟,一方面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岗位所具备的素养有哪些,另一方面,通过情景模拟,有针对性地提升职业素养。通过教学改革,一方面学生了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4、把职业素养的提升融入到校园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学术类活动。学生会设置专业学术工作部,管理专业学术协会,负责组织各类专业学术活动的开展。学生通过参与专业学术类活动,加深记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例如,有港口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的院校,可以设置建筑工程协会与测量协会,学生通过参与建筑工程协会的活动,了解建筑工程行业的工作内容;通过参加测量协会,熟悉测量仪器的的使用。学生通过参与专业学术类活动,拓宽视野,锻炼、提升综合素养。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综合素质。学生通过参与校园文体活动,能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等各方面的职业综合素养。学院、系部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各方面的活动。例如,通过在全系开展全民宣讲,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开展专业设计大赛,提升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篮球比赛,一方面提升学生的体能,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组织各类晚会、各项文艺活动的过程中,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多种职业综合素养都会得以体现。学生通过参加丰富的文体活动,逐渐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通过参与与职业目标相近的社会实践,学生提前熟悉相关职业环境,提升组织、协调、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职业适应性。

猜你喜欢
任课老师目标职业
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
如何协调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等教育转型期的素质结构与养成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