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 魏兴格 刘东梅
摘 要: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开局之年,在明晰“腐”和“廉”的关系的前提下,高校反腐倡廉应切忌被“温水煮青蛙”;应切忌“为官不为”;应对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同时本文对高校如何反腐倡廉进行了思考,认为要将制度反腐和内心自觉相结合;扩大民主监督,加大打击力度;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高校应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积极纠正“四风”,协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一切形式的腐败斗争到底。
关键词:高校;反腐;倡廉;思考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048-02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上强调:“我们要主动适应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敢于正视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不断把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推向前进,努力营造教育系统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1]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开局之年,新的形势对高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应该认真学习和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坚决拒绝和打击任何形式的腐败,形成风清气正的廉洁从政环境。
一、“腐”和“廉”的关系
从“腐”和“廉”的笔画来看,两者有着相同的开始,却走到了不同的结局。为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廉”站在正确的原则和立场且能做到始终不渝地坚持;而“腐”自律性不高,渐渐偏离,很快便陷入深不见底的腐败黑洞而无法自拔,最终的结局当然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只要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按规矩办事,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就能沐浴廉洁之风。
“腐”和“廉”就在一念之间。“廉”的“腐败值”为零,但它可以发展为“腐”。所以,要守住廉洁就必须对腐败采取“零容忍”态度,即容不得一丝丝的腐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斩断能作为“廉”和“腐”中间介质的桥梁。首先是贪图享乐之心。作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全校师生服务,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拒绝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不做任何有损于师生利益的事情。因此,廉洁奉公用来要求领导干部是再合适不过了。其次是对权力认识不清、运用不当。高校领导干部拥有的是用自己的权为师生出一份力的“权力”,而不是用自己的权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权利”。最后是没有坚持到最后的恒心。通常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被“重在坚持”这句话所鼓励,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往往决定着一件事的成败,在廉政这件事上就特别需要领导干部的坚持。
我们不期望“廉”变为“腐”。在坚持和腐败做斗争的同时,我们要坚守廉洁,避免其“失足”。腐败是个坏东西,它侵占人民群众的利益,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扰乱有条不紊的公共秩序,污染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所以我们要抵制。相反,廉洁是个好东西,所以我们才会这么小心翼翼地呵护。我们决不能忍受“廉”变为“腐”,正如我们不能忍受自己的领地被敌人占领。我们肩负着为促进学校腾飞而贡献个人力量的义务;我们拥有着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勇敢发声的权利;我们还期待着高校政治清明、师生其乐融融的美好愿景。
高校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正确认识“腐”和“廉”的关系,并结合实际工作,营造良好的廉政环境,为反腐倡廉出一份力。
二、高校反腐倡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切忌被“温水煮青蛙”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是高校乃至整个社会井然有序的有力保障,不讲规矩便不合法理,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伤人伤己。習近平也讲道:“可以说所有腐败问题,起初往往都是从作风失范开始的,从不讲规矩开始的,从违反规律开始的。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一失足成千古恨。”[2]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因为是一些不起眼的小腐败便不去警惕,当其发展到一定规模从量变引起质变,为时已晚,正是这些小腐败的累积才会最终酿成大祸。我们常说要注重细微之处,见微知著,但很多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不能警醒,总是不自觉地走上歧途。一些领导干部被查处后,仍然不能意识到自身错误,将责任推给家人的贪婪或其他人的诱惑,这是很丢脸的。
因此,高校领导干部要做一只警醒的青蛙,随时随地保持戒备,对一切腐败不论其大小全部拒之门外。这种态度应该贯穿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让消极丑恶无从下手,腐败也就无法产生。另外,高校领导干部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时刻注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有明确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不做权力以外的事,也不利用权力寻租谋取私利。
2.切忌“为官不为”
“为官不为”是指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在其位却不谋其政,不为服务对象谋利益,对工作敷衍了事讲究形式主义却没有实际意义。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党员干部开始出现懒政、怠政、惰政等现象,具体表现为工作上不上进、庸碌懒散,人心散乱浮躁,做事拖沓不积极。“为官不为”不仅是一种消极的工作态度,还是一颗对其他事物产生恶劣影响的“老鼠屎”,这对高校的发展极其不利。正如李克强同志所说:“我们要惩治乱作为,也反对不作为,庸政懒政是不允许的。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就是不办事,这是为官不为啊,必须严肃问责。”[3]因此,高校应该坚决抵制不作为现象,切实改变庸、懒、散、浮、拖的不良工作状态。
把不作为的原因归咎于为官不易极为不理智。高校领导干部如果真的是为师生着想,那么他的心就应该是主动的,有一颗主动的心,做什么都不难。所以,要避免不作为的现象发生,领导干部就要提高自身主观能动性,把师生利益放在首位,师生所想就是自己所想,师生的满意度就是工作目标和奋斗方向。领导干部要把师生的利益和自身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把师生工作得好不好、学习得好不好、生活得好不好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量化指标,这样才有益于高校事业的发展。
3.对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
反腐倡廉不光要反腐,还要倡廉,即倡导廉政、廉洁。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出人才的摇篮,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对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是极其重要的,这将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产生,反过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高校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学生都要从高校毕业走向社会,走向不同的岗位,如医院、政府、学校等,肩负起一定的责任,如果没有受过廉政文化的教育,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就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最终走向法律的边缘,走向腐败的歧路。
高校对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应让学生了解以下:腐败是什么?可能通过哪些途径产生?应怎样反腐?腐败可能造成的危害,包括对个人对其他人对社会的危害。除此之外,应鼓励学生对各种未萌芽的腐败进行监督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为高校反腐倡廉保驾护航。
三、高校如何反腐倡廉的思考
1.制度反腐和内心自觉相结合
反腐倡廉是党心民心所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及哲学的高度从中汲取力量。高校除了在制度上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外,还应该多多挖掘高校领导干部的内心自觉,把制度反腐和内心自觉相结合,为反腐倡廉筑起一道坚固的城墙。
制度反腐就是健全制度,弥补反腐败盲区所导致的漏洞,让腐败人员在法律制度上無处钻空子,从而有效减少腐败的产生。而内心自觉是通过内心正面能量的约束来预防腐败。因此,要提高反腐效率,既要防也要治,应内外兼修,把制度反腐与内心自觉相结合。这是在加强高校反腐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让党员领导干部认识到腐败必然会触及法律的警戒线,必然会受到惩罚,从而唤醒其内心自觉,是把反腐倡廉逐渐转化为内心自觉。这种自觉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深刻体会对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优秀品质,并将这些品质融入工作、生活和学习之中,主动拒绝腐败和丑恶事物的自觉。
制度反腐和内心自觉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即高校领导干部既要遵守制度设定的准则,又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如果只有制度,那反腐就是机械的、没有灵魂的;如果只有自觉,那反腐就是盲目的、没有明确标准和方向的。因此,强化制度建设条件下通过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来加强内心自觉才是正确的反腐倡廉方式。
2.扩大民主监督,加大打击力度
高校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可能发生的腐败及时制止,对已然发生的腐败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正如李克强同志所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受到社会的监督,公职人员要提高自律意识,以权谋公而不能以权谋私。”[3]高校领导干部也应该受到全校师生的监督,比如进行民主评议、述职报告等,让高校师生清楚地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这样,师生不仅能明确领导干部所做的惠师生、惠学校的实事,反过来对领导干部也是一种鞭策。针对暴露出来的腐败问题,高校应该加大力度打击,让法律的威严震慑住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从严反腐的高压态势,对腐败做到不敢、不能、不想。
3.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校园廉政文化的建设对反腐倡廉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活环境,还在思想和行动上指引着正确的方向。高校可以借助网络、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电视台等平台多多宣传廉政文化,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还可以将校园环境作为阵地,贴宣传标语和图画,使师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将反腐倡廉的警示铭记心中,时刻提醒自己。
高校反腐倡廉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战斗,需要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前提下,积极纠正“四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一切形式的腐败斗争到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召开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EB/OL].
(2015-03-20)[2015-05-06].http://jj.ecust.edu.cn/s/56/t/81
/e7/46/info59206.htm.
[2]宛诗平.领导干部要谨防被“温水煮青蛙”[J].四川党的建设,2015(4):13.
[3]孙杨.李克强:反腐既要惩治乱作为,也反对不作为[EB/OL].新华网,(2015-03-15)[2015-05-07].http://news.xinhuan
et.com/politics/2015-03/15/c_11146430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