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藏族文化中的印度文化因素

2015-10-21 17:47拉关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3期

拉关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也是一个民族特有的东西。然而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世间的每一种文化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与别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的。本文主要探讨了藏族传统文化在初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与印度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历史悠久的印度文化对藏族文化中的医药学、天文历算学、文学等方面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以文化融合为核心,详细的介绍了印度文化对藏族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藏族文化;印度文化;影响融合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67-02

从古至今,人类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更而不断创造和发展。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讲,由于人类的基本需求和价值取向是相一致的,所以有时往往会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中,出现类似的社会环境,进而创造出相似的文化现象。如此一来民族文化间的相互影响与渗透就逐渐地被人们所忽视,人们将一切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现象解释为“文化共生”物,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至少有些偏颇,因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民族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民族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将直接或间接、积极或被动地与异族文化发生某些冲突,进而受到某种影响。民族文化的内涵越丰富、发展历史越悠久,与异族文化的联系就越频繁、越活跃,受到异族文化的影响也就越大、越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乃至融合异族文化的某些成分,绝非是民族文化的耻辱和不幸,相反,这种融合是富有生命力的一种表现,是民族文化不断得以发展进化的先决条件。“如果一种文化仅仅满足自身的前进而缺乏文化的参照与交融,那么它就只能在白身的模式定型之后,逐渐的衰退,甚至消亡”①。藏民族是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一颗“启星”,它历史悠久,并且具有灿烂的文化。藏族先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极地吸收周边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内容,从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藏族文化的内涵,由此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藏族传统文化体系。

公元七世纪初期,藏王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大力提倡印度佛教在吐蕃的传播。为了弘扬佛法,他先后派了很多王宫贵族的子弟去印度求学,学成归来后在西藏进行大规模的传教活动。从藏王的这些行为和举动来看,古印度文明是伴随着佛教的传人而传进了西藏大地,在和本土文化进行斗争、吸纳、融合之后,逐渐形成了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族传统文化。从文明发展的视角来看,象雄地区和雅砻地区是西藏早期文明的两个发祥地,其中象雄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印度文明的影响,而不断地充实、完善它的内涵,而雅砻文明一直延续到公元七世纪后,伴随着佛教的传入而逐渐与印度文明相融合,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它的内涵。

印度(藏语称为“伽噶”,汉文古籍称为“天竺”)与西藏地区毗邻,长期以来,两地居民相互往来,互通有无,促进了文化交流。纵观印藏文化的交流史,藏民族从印度引进了许多东西,对藏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依据多数藏文经典,藏民族对印度文化的借鑒及吸收主要表现在宗教艺术、文学、医学、天文历算等几个方而。关于佛教在藏区的传播以及发展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宗教源流史与高僧大德的大小传记中发现,藏传佛教是印度佛教的一个支派,它是印度佛教与藏族本土宗教长期斗争、融合的产物。尽管其中吸收乃至融合了大量的苯教及原始自然宗教等成分,但基本理论体系则源于印度佛教。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藏族先民翻译大量佛教经典的史实中得到佐证。在藏族历史上,藏族学者们究竟从印度翻译了多少经典著作现在很难得到确切数字,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数量很多,仅德格版藏文<大藏经·甘珠尔》②中就保存1114部,很显然,这仅仅是一部分,并非全部;二是印度佛教的一些主要典籍都被译成藏文,这些经典的文献是构成藏传佛教理论体系的基础。那么,没有印度佛教的传入,藏传佛教就不可能形成,更无法得以发展,也就更不可能对藏族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文学方面

吐蕃王朝第二十二代藏王松赞干布执政时期,伴随着佛教在藏区的传播和大规模的译经运动,一些印度的文学作品、天文历算、医学等方而的书籍也被译成藏文,并且在藏区慢慢流传开来,这一举动对后世藏族文化的发展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印度文学对藏族文学创作乃至某些文学体裁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藏文《大藏经·修身部》收入了印度的七部格言诗作品,它们分别是:龙树的《百智经》《修身论智慧树》《修身论众生养育点滴》,尼玛白巴的《颂藏》,却色的《百句颂》,遮那伽的《修身论》,摩苏罗舍的《修身论》。这些格言作品成为藏族文学创作的滥觞。白此以后,藏族学者纷纷效仿,创作出大量的格言诗作品,如萨迦班智达的《萨迦格言》⑨、贡唐?丹白准美的《水树格言》、班钦索南智巴的《甘丹格言》等作品。印度文学对藏族文学的影响,首推佛经故事,在《本生论》《百缘经》《撰集百缘经》等许多佛经中的故事中,都吸收了大量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随着佛经的翻译被译成藏文,在藏区广泛流传。公元9世纪前后,蚁蛭仙人的《罗摩衍那》④被藏族学者翻译成藏文,此书的翻译在藏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公元13世纪,藏族翻译家洛顿多吉坚参在印度班智达拉恰噶日的协助下翻译了《诗境》之后,学习《诗境》便在藏族知识界蔚然成风,并且对后来的藏族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藏族历史上,积极著书立说且潜心研究者数不胜数,只要对早期藏族学者的许多著作加以考察,则不难发现,印度文学的思想颇为深刻。在《大藏经·声明部》中,共收入的文论著作达37部,其中有些是印度学者所著,如檀丁的《诗境》、月宫的《字经》、宝作仗的《韵律宝生论》等作品。

二、天文历算方面

藏族天文历算是藏族及其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反复实践之后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当然也吸收了外来国家的天文历算学的知识,其中也有印度天文历算的成分。随着佛教的传入,大量经典被翻译为藏文,印度天文历算学已经对藏族文化产生了影响。印度天文历算被藏族文化真正接受,则是公元11世纪以后的事情了。据相关文献记载,公元11世纪,印度班智达达哇贡波和藏族译师卓希绕扎将印度《时轮根本经释》译为藏文,之后,《时轮摄略论》《时轮经义疏显真论》《时轮经注释》等印度天文学典籍亦相继被译成藏文。据《布顿佛教史》⑤记载,藏文《大藏经>中收入有关《时轮经》的梵文著作译本竟多达43部,诸如:龙树的《缘起所生学术真实论》、舍利子的《八种星算占卜》、寂天的《星占术》等等。11世纪以后,藏族采用以时轮历为基础的新历法,即以“饶迥”⑥纪年。

三、医药方面

藏族医药学亦渗透着印度医药学的成分,据藏文文献记载,早在吐蕃王朝之前,属于喜马拉雅文化圈的藏族先民和印度就有了文化上的交往。拉托托日年赞执政时期,两名来白印度的医生曾任赞普的御医,并传播医学知识。吐蕃王朝之后,印度医学对藏医的形成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了,松赞干布曾请印度等地的医生为其治疗,印度的巴惹达杂与汉地、大食等地的医生共同编写了7卷本医学名作《无畏武器》,这些著作成为了当时吐蕃从医者的必修典籍。赤松德赞执政时期,印度的兴底噶巴成为了赞普的“九大御医之一”,与其他人共同撰写医学著述,招收弟子,传授医术。随着佛教的传播,兴起了大规模的佛经经典翻译运动,这一运动使得许多印度医学典籍被译成藏文。诸如:龙树的《合力》《医命经》、父役的《八分心要略》《八分心要医方解》、朋喜的《八分形解词义月明论》等等。另外,藏族学者纷纷赴往印度等地求学,作为一代名医的老宇妥曾经二次赴印度等地,投师班钦·辛陀罗比、姜旺、米哲扎德哇等,广习《医学补篇珍珠》《医续目录明灯》《续部一千零一》《医术十万》《医续晶签》《先人耳传》等医学典籍,为流芳百世的医学名著《四部医典》的撰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宇妥则一生六次赴印度,在孔行度母巴登丞瓦,仙人杂惹伽等处广习《八支》《宝积》《石药密方》《六十五续》等典籍,返回吐蕃后,积极实践,反复探索,撰写著述,广收弟子,对藏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凡此种种表明,藏医药学中渗透着印度医学的成分,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古印度文明对藏传佛教以及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古印度文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已经渗透到了藏传佛教及藏族文化的方方而而,比如:文学、天文历算、医学等方而,这些方而的影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并且也是最能体现出古印度文明的强大动力及影响的。没有这印度文明对藏族文化的影响,就不可能会有今天灿烂多彩的藏族传统文化和历史,也不可能会有名扬中外的藏传佛教,更不可能会有如此多娇的藏民族!

注释:

①傅道彬.文化參照选择的而律背反[J]中国文化书院学报,1988(3)

②甘珠尔是藏文( bkah-h! gyur),意译为教敕译典,为西藏所编有关佛陀所说教法之总集,包括经藏与律两大部门。

③萨迦班智达.萨迦格言[M]王尧,译青海民族出版社,1981.

④(印)蚁垤.罗摩衍那[M]季羡林,译.译林出版社,2002

⑤布顿大师.布顿佛教史[M]郭和卿,译.民族出版社,1986.

⑥“饶”是藏文( rba byung),汉译胜生周,因胜生周相当于火土年(丁卯年),又称为“丁卯周”是藏族使用时间较长,现在仍然运用的普及性藏历。

参考文献:

[1]更登群培更登群培全集(藏文版)[M]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1990

[2]丹珠昂奔藏族文化发展史(上、下)[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3]A.K.Wardar印度佛教史[M]王石安,译.商务印书馆,1987.

[4]才让太古老的想象雄文明[J]西藏研究(汉文版)、19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