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树林
基础年级历史课堂上,我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凡是总成绩不错的学生,历史往往是其弱科。经过与学生的了解发现,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他们都以为历史背背就行,那些历史结论離现实很远,枯燥乏味;“用功”之后成绩提升不明显,还不如做几道数学题,答题时根本就没有感觉。为此,笔者认为应在平时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照学生实际,加大基本历史素养的培养与训练。
一、教材问题化
教材问题化是指在课前将每一节历史课按教学或复习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成若干个紧密联系、难度适中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必须抓住学科“双基”教学这个根本。主要包括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基本知识体系的构架,重点、难点的理解与领悟,易误点、易漏点的把握,学科内小专题与规律性知识的归纳、总结等。要精心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使设计的问题难易适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既能使优秀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又能兼顾中下层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问题流程化
问题流程化是指学生自主展示、自主提问时,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比如说,可以进行“我提问你来答”“我提问谁来答”“我提问谁来帮”等多种形式进行,在问题设计时由学生主动完成,可以定向,也可以不定性。这样一来,学生至少要准备两个以上的问题,真正操作起来,由教师的检查转化为学生的互查,能有效地促进课堂的高效运转。
三、试听多元化
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大脑的潜能。比如,在上课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开展风暴式视频刺激,加大学生对历史情境的再现,从而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进而促进历史教学有序、高效地进行。
四、答题模式化
答题模式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思维的模式化,比如说在课堂上,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展示空间与时间,即使是错误的思维,它也能有效地暴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学生答题技巧、语言组织的模式化。即平时给学生一些重要人物、派别、事件评价的固定模块语言,把这些固定模块语言当作二卷答题素材。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使用模块语言。
历史教学技巧有很多,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一条适合学生成长的路线,不断提升学科素养,学生在历史的浩瀚海洋中才能获取富足的营养。
参考文献:
余元九,明道华.历史课四化复习法[J].教学与管理,1992(4).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