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义的转向探讨

2015-10-21 17:47陈日怀情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汉语言

陈日 怀情

【摘要】汉语言是中国几千来年一直传承的文化,它是人们沟通的方式,是一种和外界交流的基本技能。但是,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之处就在于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和表达的方式不一样的情况下意思也会发生改变。近年来,汉语的语义已经成为多个学科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在针对现代汉语的研究中,许许多多的语言学家、学者或是其它流派对其都有着高度的关注。语义的转向成为了现在语言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转向。语言的语法研究中的主要问题莫过于语义的取向问题,这关系着语言的规范,在现当代的语法研究中日益凸显出较为重要的地位。语义研究成为语法研究的转向潮流,大有发展之势。

【关键词】语义研究;语法研究;语义转向研究;汉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16-04

作为语义的接收者和传播者,也作为体验者和参与者,而对这场语义上的转向,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坚定立场和价值体现,并且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和理论的高度对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中延伸出来这次语义的转变进行客观的、公正的认识。这对此种情况,本文对汉语语法研究语义的转变及演变主要从四个方而进行论述及探讨,包括形式出发、意义出发、强调形式和意义的结合这四个阶段来对语义转向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同时,还针对现代汉语语义转向的方法进行相关总结,并整理出汉语语法研究向语义研究转向的各种原因,包括人们对语法、语义特点的特殊需求,语义对现在人们的生活文化交流的影响等。最后,现代汉语的语义转向对传统语法的冲击、继承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形意结合、语义转向的方向指出表明。

随着语义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逻辑学、哲学、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等众多领域当中语义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语义的研究已经上升成为了时代进步的标志,在现当代的语言体系当中,语义逐渐出现了另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一一语义的转向,正因为如此,语义才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关注。在对语法的研究中,对意义和形式的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直以来被人们所关注的,但是对于语义来说,各个领域的研究者还一直被其困扰着。从近百年的现代汉语发展的历史来说,对语义取向的转向可以发现一些端倪:从语法分析、排斥语义到与语义的结合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时至今日,语法要进行进一步发展时,又碰到了语义转向问题。所以,这对这样的情况,对应当如何正确的处理语义问题成为现代语言学家们着重探讨的话题之一。

对于语义的研究,在整个语法体系当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语义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仅是因为现在语法科学研究领域有越来越多的著作对语义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解释,更重要的是,很多用语义作为论述基础的语法理论已经得到了全而发展。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要更加有理由的相信,对于语义的转向时期已经到来,而且正在深入到每一个学科的研究领域当中。通过本篇文章的论述,对语义的转向期间所表现的种种特点加以分析探讨,同时还包括语义转向的原因和对语义转向的正确认识等等。这样透彻的了解,对于把握汉语言的研究历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出一整套适合汉语言特点的发展道路和研究方法。

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义取向的嬗变

在语法体系中,语义所处的地位会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研究者整体的改变而产生发生变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语义的变化大致发生了以下几种转变:

(一)从语义的层次角度,意义处于次要地位

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时期,主义理论已经开始广泛的影响着中国的很多学者,特别是在文法革新阶段,广为流传的两种理论就对开始吸收分布理论加以改造,这两重理论为“方光焘的‘广义形态和陈望道所提出的‘功能中心”这些学说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当时的语法构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就算是影响较为广泛的两说学说都没有对语言构架形成系统化的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语法的研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其中赵元任的著作《国语入门》-书是第一个全而运用美国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对汉语语法进行研究的。这当中对语句的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且针对相应的位置去确定了主宾语,并总结出了几种简单的造句语法。

但是这当中着重强调的是对结构的分析,相反,对于语法所表明的意义却没有进行多少谈论,这和传统的语法从意义出发的根本角度差别很大,同时,还较为注重证实方法论和同质语言关,并且两者的关系还较为密切。回避或者是排斥意义的异质要素的必然因素是对语言系统内部同质要素的注重和对其构成结构主义的考察和证实,为了全而的保证研究的严密性和可行性,就对意义进行了研究范围的缩小和牺牲,这从根本上加大了研究的可能性。我国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初期,有一部关于汉语言语法的著作,它就是成功的把结构主义中国先列,在整个语法研究中的,对汉语言语法研究体系都带来的深远影响,这部著作出发点跟别的著作有很大的差别,它是以形式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对整个句子的层次和次序包括成份都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对句法的成份和确定主宾语的关系都是以位置来确定。这部著作的横空出世,在一九五二年九月到一九五五年五月;一九五五年七月到一九五六年四月两个阶段期间引起了争议较大的两次讨论,这两次的讨论主要是针对词类和主宾语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讨论之后,得出了“从形式出发、同时结合意义”的语法研究共识。但是由于当时学者的认识和意识不够,对于语义的问题却没有展开相应的讨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从形式出发”的这一研究理念再后来的语法研究中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此后的很多学者,对汉语言语法的细致探索和深入描述都成功的运用了这一方式。其中,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结构主义在语法中取得了相应的地位并得到认可的著作是朱德熙的《语法讲义》,这让语法研究增加了浓厚的结构主义色彩,使语法研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同时也让结构主义在语法研究中取得了可支配的地位。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整整四十余年的研究,对于语法的形式分析已经由浅入深,最终成为了主流理论,这样的突破,对推动我国语言的发展,推动我国语法研究更加的现代化和精密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语法结构主义已经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体系,但是对于美国的描写语言学也做了相应的揭示和分析。但是处于当时形式主義作为主要潮流的社会背景中,加上白身的理论和概括的能力不足,纵然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没有改变形式主义成为社会形式的结果,所以,在语法的研究领域中,语义依然处于次要和边缘的地位。

(二)从意义出发阶段

在汉语言语法研究的前其,并没进行改革和创新,依旧是在传统的语法理论下进行,这当中出现了两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分别是初创期和革新期,这两个时期均是源于罗马合和古希腊的传统语言学。异质观一直是当时所坚持的语言理论,包括对语言的注重和其外在的联系等,所以,在我国早起进行语法研究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来白于西方传统语法的影响,这就导致了早期的语法研究有从“意义”出发这一特点,以此作为后期句法和词类的主要依据。我国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一部著作,是以语义和逻辑作为语法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我国第一部成功和完整的描写白话文语法的著作,这部著作是黎锦熙所作的《新著国语文法》。这部著作用意义来划分词类,但是也处于一个尴尬的处境。这本著作的主语和宾语之间存在着“变式”的情况,在很多语句上,都有“受事等同于賓语”的状况。而后来的《中国文法要略》则是根据词语的概念意义用于划分词类的,对语法的说明和挖掘都较为注重。在词类划分上,根据意义的实质,主要把词类分为两类:实词和辅助词。实词一般是包括句子中的形容词、动词和名词这些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而这些实词还有下而的分支结构,分为:无形、事件、人物和物质这四个小类;而辅助词就是一个句子当中没有实质意义的组成部分,比如“的、地、得、和”等都属于辅肋词,以便使句子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意思更加的完整。这本著作,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很少用到主语和谓语这两个概念,形式到意义和意义到形式开创了汉语研究的格局。

总的来说,传统的汉语语法的研究对我国的语法研究奠定了框架基础,在一定形式上,为语法的研究指明了道路,同时也为语法的研究提供利理论和技术支持。但是,如果从意义这一观念来对语法进行系统分析,那么施受语义的关系就会和主宾语句法处于一样的地位,这是因为词类的划分主要用概念意义作为划分依据。

(三)强调形式和意义结合阶段

随着结构分析法在语法的研究中占据了重大的地位之后,结构主义语言理论的弊端所产生的局限性已经逐渐地被众多学者所清楚的认识。意义的牺牲来换实证性,由于语言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体系,只是从结构形式来分析,而把语义关系排除在外,这对语法研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针对语法中的语义研究,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比较新颖的一个想法,在此基础上奠定了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基础。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探究,同时很多学者对相关的理论进行了阐述,最后使语法分析和形式分析都处于一个同等重要的地位。几经沉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语义终于在语法研究中得到了一个确立的地位,人们不再只是针对形式分析、注重形式和意义的相结合为探讨的主流,而是逐渐把精力转移到语义当中。

(四)转向语义阶段

语义在语法研究中得到一定的地位之后,通过后来的发展,语义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语义的转向已经成为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那个时候的学者甚至说道:对语法中的语义探讨是八十年代语法研究中最为突出的成就。就是说语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压倒了形式研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针对意义的语法研究已经在国内起步。

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转向语义的表现特征

(一)研究方法向语义的倾斜

在上文已经谈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语义的研究就已经成为语法研究的主要趋势。而到了九十年代,语义格、语义特征和语义价等和语义有关的研究已经在语法研究领域全而展开,达到了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二)研究对象向语义倾斜

语义探讨已经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主流,这个过程长达十多年,这当中包含了语义范畴的研究和意义系统的构建和描写,其中探讨较为深入的是对句法语义的探讨,这充分表明了研究的对象已经偏向于语义研究领域。同时,当时定期举办的语法研讨会也研究过关于语义的问题,其中一九九四年举办的语法研讨会就以“句法结构中的予以问题”作为这次研讨会所研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语义分析成为研究的主流铺平了道路。

(三)语法理论向语义倾斜

从外国引进的配价语法、格语法、生成语义学语法等这些相关的理论较为偏重于理论,是语法研究理论向语义倾斜的具体体现。同时原创性的语义侧重也决定了向语义的倾向。通过语义十余年的研究高峰期研究,可以发现在研究的方法、理论和对象这二而都已经显露出对语义转向的特征。所以,汉语言语义研究的转向是语法研究的以此重大变革,同时表明了我国的语法研究正在跟随现代语言学的节奏,打破了传统的以研究分析形势的模式,确立了语义的研究成为现今语法研究的只要方向。

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转向语义的原因

在语法研究领域中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之后,我们应该进行一定的分析,任何学术的诞生都需要适合的研究土壤,也就是说,一种思想诞生就必须要有有社会的需求和潜在的动力。那么针对语法研究完成向转向语义的转向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呢,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而进行分析:

(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存在着深入的内在需求

语义发生转向一定需要一个内因,也就是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就是语法研究白身的需要,这里存在两个条件,一个是可能条件,另一个则是必然的条件。

首先是可能条件,语义发生转向的可能是语义的独立地位确定的。一直以来,由于对形式结构的研究较为深入,语义没有得到独立的堤外。但是在过往的语法研究中,又时常会出现语义的影子,句子和语义不能很明确的却别开来,甚至有时候,会把语义作为句法的附属物。所以根本上区分句法和语义的方法,只能是使语义得到独立的地位。从而分别出语法机构有语法的结构,语义结构有语义的结构,这两者虽然有区别也有联系,根本上杜绝了混合不清的状况。同时,语义的独立,为全而的进行语法研究提供了可能;

其次语义转型的必然源于语义研究的薄弱。再通过对语义和句法之间的明确区分后,对于语义研究的欠缺就暴露无遗,这使得整个研究系统显得不协调、不自然,当然,这两者之间的研究是相对而言的,语法形式的研究在经历了许多的分析法之后为句法结构层次的分析和汉语语法单位的提取分类提供了严密的分析程序。当对形式分析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研究者再回过头来针对语义,却发现语义没有和他们多研究的体系处于一个平而上,也即照样还是停留在词义逻辑分析阶段。这导致了语义研究环节的薄弱,为了使语法的研究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明确,对语义的研究也就随之成为了必然。尤其在九十年代以后,之前对语义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的情况已经得到很大的改观,语义的独立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所以在具备了一系列的语义转向条件之后,语义的转向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趋势,无可阻挡。

(二)现代汉语语法应用的要求

现代汉语语法的要求成为语法研究语义转向的另一个原因,改革开放之前的语法仅仅是作为我国母语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习者对中国语言的基本了解和语言规则,用以使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长此以往,人们对语言形式和句子成分分析都有所了解,但是对于语义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但是对于基本的过于教育需求还能够得到满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涌入了大量的外国人,为了保证外汉语的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现代汉语所偏重的形式和意义研究导致的薄弱问题就显露无疑,语法的研究受到外汉语教学的严峻挑战。同时,在句法和表现形式等问题上,中文信息处理的实践也表现出了较大的不足。所以,而对外汉语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不足这两个问题的挑战,是中国的语法研究者强烈的感觉到,语义研究在整个语法研究中是最为需要突破的一个关隘。

(三)受到外国哲学思潮的语法理论的影响

语言的研究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可能独立于其他国家的语言研究理论之外,中国汉语确实有它特别的地方,但是,作为一个理论不仅仅是用于彰显民族的特征和软实力,这样过于片而的拒绝国外的理论也不是真正的研究,同时要把世界的语言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发现语言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语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所以,国外的语言对于国语来说也具备一定的解说能力,同时也有很多值得汉语语法研究值得借鉴的理论,广外收纳国外较好的语言经验,对自身语言的完善发展和深化研究都会得到较大的帮助。在汉语语法的研究过程中,外来的理论,比如系统功能语言法、切夫语法、配价语法等等这些理论都对我国的语法研究产生重大影响,这些理论的引进,强调了语义分析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了我国汉语语义研究。

(四)现代汉语语法所具备的的引导作用

如果较为片而的强调西方国家语言的影响力,从而对白己语言的民族特征进行忽视,这在语法研究领域也是极为不正确的,所以,现代汉语的引导作用就是汉语言的特点,其对语法理论和方法的引导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语法特点的引导和国外理论的推动从根本上促使汉语语法转向语义的研究行为,使之成为后来的研究发展趋势。

四、对现代汉语语法转向语义的认识

(一)语义的转向与传统语法研究的关系

回顾汉语语法研究的种种历史,会发现语法的研究终究与意义、个性和共之间存在着联系。汉语语法语义转向是在一定的基础上,是通过对传统的语法研究的结果进行接纳传承和一定形式否定的基础上决定汉语语法转向的,而并不是对传统汉语语法的简单回归,汉语语法语义的转向,对汉语语法的研究步入一个全新的台阶,是其对语义的分析进行形式化和精细化的研究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语义转向与形意结合原则的关系

语义的转向和形式形意的结合之间并没有存在任何矛盾,而是对其坚持实行结合的原则。在汉语言体系里而,形式和形意本来就存在,任何一方都不能也不会进行单独行事的存在,它们是独立和结合的统一。之所在语法语义转向之后再次强调两者的统一,不仅是为了形式与意义结合这一原则的普遍和重要,更是为了另一个值得我们考虑和反思的问题:“当今语法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一些要抛开一切句法而只从语义系统求解释的提法”值得深思。

五、结语

不管从哪一个方而来说,对现代汉语语法转向都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对传统的理论应该借鉴,这对我国的汉语言研究有着重大作用。现今,我国的语法语义的转向,是汉语语法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实现的以质的飞跃,在更大的程度上,改变了语法研究中语义处于薄弱环节的尴尬局而。对我国语法研究的深入和精细化的研究方向在形式化和可行性的追求上,将极力的推动者我国语法研究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同时,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在语法研究日趋成熟的今天,对语义研究的热潮依旧不减,应该再这样的潮流中,结合多种模式和研究途径,对汉语特点的方法和理论进行积极的努力的探索,以求取得更好地成就。

参考文献:

[1]金立鑫,白水振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J]汉语学习,2003(5):15-21

[2]贺阳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4):16-31;2.

[3]安华林.论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96-102.

[4]邢福义.谢晓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理论与事实的互动[J]汉语学报,2013(3):2-8;95

[5]施春宏,李晋霞当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态势及相关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80-89.

[6]周清海华语教学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5):1-9.

[7]邵敬敏八十到九十年代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4):22-27

[8]陆俭明当代语法理论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之管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7-104

[9]喬芸,刘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69

[10]邵敬敏,罗晓英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3):14-22.

[11]范晓关于构建汉语语法体系问题——“小句中枢”问题讨论的思考[J]汉语学报,2005(2):53-61;96

[12]储泽祥.“十五”期间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5(1):3-8.

[13]陈万会.语言接触与语言变异——论英汉翻译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影响[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5-88

[14]刁晏斌早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性质:模仿还是借鉴——以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为例[J]武陵学刊,2011(1):111-115

[15]孙德金语法规范、修辞张力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修辞学习,2009(1):30-38.

[16]张德岁,张雪涛.近五年来国内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综述[J]巢湖学院学报,2010(5):91-95

[17]南晓民论汉语语法教学中的单位层级安排一一兼谈“现代汉语”教材语法内容的编排[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6(S1):82-87

[18]徐海英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义的转向”原因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81-84

猜你喜欢
汉语言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初探
大学汉语言教学改革趋势探讨
汉语言教学改革与发展路径探索
小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之我见
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意境研究
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分析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