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语言响起来

2015-10-21 18:52熊文娟
速读·中旬 2015年10期

熊文娟

摘 要:“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积累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来说有多重要。本文是从“读”、“说”、“记”三个方面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

关键词: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会语言

语文教学质量普遍不好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学生学习语言。而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组织学生学习语言,而不应该是让学生研究语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小学生如何加强语言积累呢?

一、在充满深情的诵读中积累语言

古人十分重视诵读。重视诵读,其实强调的就是语言积累。积累主要靠学生反复诵读,通过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博闻强记,厚积薄发,以达到诗人郭沫若形容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事实证明,古人这种做法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遗忘规律。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更是尽快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如三年级下册课文《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风吹来,我就迎风舞蹈,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文章写得优美,教学时我通过音乐的渲染,与展示的图画结合,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想想,表示看得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的词有哪些?这时语言的储蓄库被打开了,他们说:“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出神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凝神)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之后,我请学生“久久”“凝神”“深情”地看着荷花,想想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后说:“我觉得荷花变活了。”“我仿佛看到荷花突然长高了。”“我自己好像也摇摆起来。”“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心里美滋滋的。”在此,我及时引导,课文中“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语言文字也写得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课文并背诵。学生此时诵读得有滋有味,将自己融入到优美文字之中,背诵得也快,在诵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二、在表达运用的实践中积累语言

(1)创设表达的情景来说话。李吉林老师曾经说过:“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色彩鲜艳的图片,夸张的画面能激发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更是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作为老师不能忽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

如学习二年级上册《识字1》这篇课文时,我就从网上下载了北京的香山红叶、金秋季节北方农村喜获丰收的场景、果园里瓜果飘香的画面、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的画面等图片,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通过图片,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画面,孩子们看到这些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的精美画面,不由得惊叹不已,并且对秋天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这些成语,积累了这些词语,此时让他们说说秋天的美丽景色,效果可想而知了。

(2)找准文中的空白来想象。在我们的很多教材中,会留有令人思考的空白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创作补白。如二年级上册《假如》一文,中间最后一小节出现了一处省略号。学习时,可以分别让学生说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还想做什么事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双目失明的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再也不会在黑暗中生活,而是和我们一样,能够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筆,我要给失学儿童画一所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再是文盲,而是和我们一样,能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有的说,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穷人画很多钱,让他们再也不会流落街头,而是和我们一样,幸福地生活……然后在说话的基础上,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抓住这个省略号仿写诗歌。这样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体验,充分地想象,在说话、写话中积累了语言。

三、在遨游知识的海洋中积累语言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正如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说的:“大抵观书,必须熟读,使其学皆共出于吾之口,遂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不论学什么语言,都得背,背诵使人收益不浅。”丹麦语言家耶培森说过:“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使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

(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每学期补充八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读书,许多名篇熟读成诵。江泽民总书记访日进,主人问他访问的结果怎样。他顺口吟诵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这两例,不正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背诵古诗文和名篇受益不浅”吗?现用教材虽有精选部分古诗文和中外名篇,但数量太少了,所以我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习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从朗读中积累语言、从表达中运用语言、从背诵中体会语言。这样,让言语积累奏响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再加上课外适量的阅读补充,必要的社会言语实践,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湖北教育出版社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建议汇总报告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试教通讯

[3]《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李家栋.开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