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三幺台”民俗文化基本特征研究

2015-10-21 17:33曹文武华俊潘杰张贤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7期
关键词:仡佬族基本特征民俗文化

曹文武 华俊 潘杰 张贤

【摘要】仡佬族主要分布于贵州省境内,其民族于长期历史发展演变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尤其涵盖茶席、酒席及饭席,且分别名为接风洗尘、八仙醉酒及四方团圆的“三幺台”民俗文化,具有悠久性、文化性、习俗性、程式性、诗歌性、娱乐性、宗教性、禁忌性、孝道性及稳定性等民俗基本特征。

【關键词】仡佬族;三幺台;民俗文化;基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仡佬族分布于贵州省遵义市、贵阳市、兴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黔西以及广西、云南和越南等地,其族源可追溯至商周时代。仡佬人在其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极具特色之民族风俗,即现今所见广泛存于祭祀、婚丧嫁娶及节日庆典中之“三幺台”文化。对该文化之研究,目前为之甚少,主要集中于食俗文化的讨论。而笔者在《仡佬族“三幺台”民俗文化研究》一文中已探知“三幺台”所含食俗文化、诗歌文化、宗教文化及禁忌文化等民俗文化元素,然对其文化基本特征就连现今学术界也尚未涉及。故此本文拟就仡佬族“三幺台”民俗文化基本特征展开,以拓宽其研究范围。

一、仡佬族“三幺台”简介

仡佬人凡逢婚丧嫁娶、节日庆典必兴“三幺台”。“幺”者,末也;“幺台”,结束也;“三幺台”,即经过三道程序而结束之意。“三幺台”这一特殊民俗概念,乃是仡佬人的民族方言。它含有茶席、酒席及饭席三道程序。开席前,仡佬人先烧香祭祖,以此作为开场白。祭祀仪式完毕后,开启“三幺台”。第一台为茶席,名为接风洗尘。该席仡佬人唱着迎宾歌,欢快地敬请宾客饮茶;第二台为酒席,名为八仙醉酒。此席仡佬人唱着劝酒歌,端举美酒让宾客们欢畅共饮,其乐融融;第三台为饭席,名为四方团圆。此席为“三幺台”之正席。席上佳肴丰盛,色香味全,用餐讲究长幼有序,主客之别,极具特色。

仡佬人“三幺台”为其民族民俗文化瑰宝。它潜在着别具一格的民族民俗基本特征,极富文化研究价值。

二、仡佬族“三幺台”民俗文化基本特征

仡佬族在其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所成之“三幺台”特色民俗文化,既有其独具风格的文化特性,又有其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悠久性

独具特色的“三幺台”民俗文化,其源头约可追溯至古代隋王朝开皇十九年,即公元559年,距今已历1400余年之久。抑或言其雏形非是如此。但不管怎样,绝不能把仡佬族“三幺台”民俗文化淹没于非历史之中,其所呈现的历史化悠久性,已是显而易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中,仡佬人世代承袭其民俗文化“三幺台”。纵使历经千年的演变,其原生态型有所变化,但其茶席、酒席及饭席三道流程仍被传承下来而为后人知晓,故而言其为具有历史悠久性的特征。

(二)文化性

仡佬人“三幺台”并非纯粹吃喝玩乐的简单流程,而是由食俗文化、诗歌文化、宗教文化及禁忌文化等文化所构成的一种特色的且含有文化性质的民俗文化。它是其民族历史发展及承袭中渐成文化系统的总称,因而具有文化性质特征。

(三)习俗性

仡佬人所摆之“三幺台”,无论其茶席,还是酒席,抑或是饭席,皆已具习俗性。他们茶席以油茶配以糖食果饼为食。所配之果品糕点为其乳白清香酥食,红、黄、绿糯米,天星米麻饼,百花脆皮,帽子粑、美人痣泡粑、核桃、落花生、葵花籽及柿花等食品。虽然所搭配的小吃时有不同,但以茶相伴混合而食却早已成习俗。于酒席上,据仡佬习俗,凡在席举杯者,三杯为敬。第一杯为敬客酒,由东道主伴以欢迎之辞向举杯之客敬酒;第二杯为祝福酒,由宾客对主家之盛情招待述以答谢祝福之话语;第三杯为孝敬酒,此则为其晚辈敬予长辈之祝酒,待其饮毕后敬者才全饮。[1]酒席之饮俗甚多,有如交杯酒(交杯即是两人各自用右手把自己酒杯交付对方,左手接过对方酒杯后,长者先饮而幼者其后。此种饮俗多见于席间敬酒之用),又如砸酒(即借助竹管、泡木杆等管状物插入酒缸中直接将酒吸入口中,因吸时口内发出“砸砸”声而得名。此种饮俗多见于婚丧嫁娶席间之用),再如和解酒(酒席间,若两人存有纠纷,则于德高望重长者之调解下,输理者须以酒敬对方,二人举杯相碰后,表明对方已接受其歉意,以达和好如初、众人欢快之意。[2])等均体现其“三幺台”文化的习俗性。而于饭席上之用餐顺序表明,仡佬人既有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优良传统,又于言传身教之承袭下成为习俗,因而也就致使“三幺台”民俗文化之习俗性得以显现。

(四)程式性

仡佬人“三幺台”之茶席,在伴唱着迎宾歌敬请宾客饮茶时,盛茶须以碗作为器皿,而非其他。宾客可饮一碗,也可两碗;酒席上,主家与宾客须敬足酒三杯。敬客酒为主家欢迎宾客到临为之;祝福酒乃宾客回敬主家为之;孝敬酒则是晚辈给予长辈而为之。综上,不论其茶席盛茶以用碗器,或是酒席须足饮三杯,均体现了“三幺台”民俗文化程式化的特征。而后饭席中,有如丰盛的佳肴,每样菜一盘,每盘固定为十片,一桌八人或十人;或一席饭菜须具备九碗,四盘或十二碗,而十六碗需加四盘,直至酒足饭饱后众人才下席;又如黔北道真县饭席中遵循菜碗摆放定式,只可桌摆六碗或九碗或十二碗,忌摆十碗等现象更使得“三幺台”民俗文化程式化特征愈加明显。诸此现象表明,经数代传承几乎无一例外的“三幺台”民俗文化,不免凝聚以成程式化的固定模式。

(五)诗歌性

仡佬人之“三幺台”以祭祖为其开端,因而三流程之前奏词又称其为祭祖开席之言辞。有如前奏曲:“宾朋好友八方来,仡佬山乡添光彩,欢天喜地迎贵客呀,宴席摆起三幺台。宾朋好友八方来,仡佬山乡乐开怀,山也欢来水也笑哇,贵客来到仡家寨。宾朋好友八方来,仡山花儿正在开,采花请进仡山庄呀,山庄只等贵客来。宾朋好友八方来,仡山花儿开不败,山好水好人更好哇,欢迎你到仡山来。”又如迎宾歌:“龙洞水啊清晃晃,油茶烧来黄亮亮。千百年来如一日,烧成一碗干净汤。油茶香啊油茶鲜,喝了油茶赛神仙。上山打柴不怕虎,千斤重担腰不弯。油茶好啊油茶俏,待人接客茶先到。阿妹拉着阿哥手,阿哥要搂阿妹腰。油茶酽来油茶爽,一碗油茶情意长。喝了油茶精神爽,胸怀大志走四方。”再如劝酒歌:“一呀杯酒来满满斟啦,请问那客人从哪里来呀?客呀请坐下我呀敬酒啊,杯中的酒啊请一呀口闷啦。客呀客啦呀哈喂,杯中的酒啊请一呀口闷啦。二呀杯酒来也满满斟啦,让我来表达仡家人的心啦,若呀是看得上兄弟这个人啦,头杯喝下二杯又来呀。客呀客啦呀哈喂,头杯喝下二杯又来呀。客呀客啦呀哈喂,头杯喝下二杯又来呀。三呀杯酒来也满满斟啦,客呀听我来把话呀说明啦。有呀缘遇着客这样的人啦,千杯万杯都喝呀不醉啦。客呀客啦呀哈喂,兄弟的友谊万年啦长啊。客呀客啦呀哈喂,兄弟的友谊万年啦长啊。”从祭祀至茶席再到酒席均有歌曲相伴,不仅体现其仡佬民族鲜明之文化特色,亦表露出“三幺台”民族民俗文化的诗歌性特征。

(六)娱乐性

仡佬人“三幺台”上,有如(重庆武隆浩口仡佬人“三幺台”《敬酒歌》:“欢迎贵客到浩口,进了仡寨要喝酒,唱起歌儿把酒喝,起码三杯才算过。首先敬上第一杯,为给贵客洗风尘,旅途一路多劳累,舒筋活血提精神。迎客敬上第二杯,酒桌之上尽真心,杯中美酒不能留,一點一滴喝干净。自古仡寨最好客,主客就是一家人,今天喝下三碗酒,欢迎来日再登门。”之词;或“宾客进入寨内,主家以歌相请饮首碗“进山酒”:“今天是个吉辰日,贵客来到寨子里,送上一碗进山酒,诚表主人浅薄意。”而后献上二碗“洗尘酒”:“我来敬上这碗酒,要给贵客洗风尘,进山的路不好走,一路风尘一路累,喝了这碗洗尘酒,舒筋活血提精神。”正席上,主人敬酒时,又唱道:“以酒待客古来俗,欢迎你们进寨来,痛痛快快喝干酒,高高兴兴乐开怀。我敬酒来要唱歌,唱起歌儿把酒喝,碗中有酒莫要留,那是情意在里头。山里人家讲情意,说话做事都耿直,客人只要看起我,一口一口喝干净。酒是水来水是酒,喝起酒水交朋友,你我把盏来碰杯,两个就是兄弟伙。”宾客离去时,主家歌唱“送行酒”:“田家山寨喜人客,来客就是喜进门,本想再留耍几天,你说下次再进山,今后一定多多来,美酒香茶等倒你。我家酒是杨梅酿,香味浓来甘又醇,客人喝了一碗酒,平平安安返回程”)为之送行之词,又如务川方言歌曲(“啊天我呆你家你家屋头来,你们哒懒摆懒摆三幺台,你迪忙剎鉄来迪忙喊坐,部录一歇抬上来。吥录一歇抬上来来来来来来来;你家就在对杆对杆哒门懒,和捆你不昂不昂我要来,你迪忙剎鉄来迪忙喊坐,部录一歇抬上来。吥录一歇抬上来来来来来来来。一幺台一幺台一幺一台,赶紧一哈围过来围过来,来起疏食、麻饼、厥烫烫,滚啰啰勒油茶和红帽子猪儿粑。二幺台二幺台二幺二台,拆空打盆重新来重新来,拿起豪杠来咔火,满桌咖咖下莽莽莽莽莽莽莽;三幺台三幺台三幺三台,小锅土酒抬上来抬上来,弟兄叶合、巴适、嘿生整,屁股一抬喝了要重新来。起过了三幺台三幺台,光二门子扎几来扎几来,仡佬汉子嘿耿啦直哟,不会玩喃茶衣。”)等特色方言娱乐之词,再如主家迎宾歌、劝酒歌与宾客回敬歌,及男女对唱饮茶喝酒歌、席上舞蹈相伴,以使宾客欢声笑语、开怀畅饮等现象表明,“三幺台”既有诗歌性民俗特征,亦具有娱乐性民俗文化特征。

(七)宗教性

“三幺台”民俗文化具有宗教性。开席前,勤奋好客的仡佬人摆放好盘、碗、盏等用具后,立即焚香化纸祭祖。仡佬人婚卜宴席上,宾主双方须食尽鸡肉而所剩之鸡腿骨以作卜卦之用[3]。仡佬人“三幺台”祭祖所用坛案桌上或拜台前,摆有酒三杯或六杯。巫师口念法语,一杯泼向天,一杯洒向地,一杯喷向纸钱。余下巫师一杯,在场者皆饮,忌躲避以寓驱邪。于祭祖期间,妇女因生孩摸屎擦尿不可参与祭祖,或在场者忌言汉话,违者受处,以免法事失灵这些现象体现了“三幺台”民俗文化宗教性特征。

(八)禁忌性

仡佬人摆起“三幺台”,同桌共食者须同时下席,或前二台食饱者仍勿离席,必同食第三台,否则,视为不敬。于酒席中,上下不提壶,左右不开杯。父子同桌不对坐,逝父母者一年内不可坐上下席;兴义市仡佬人“三幺台”中,宾客进门勿踏门槛,席间忌食猫肉、蛇肉及猪心 ;忌道他人长短、隐私及生理缺陷问题;席间,年长者忌小孩吃猪蹄叉,因之食后难以找“媳妇崽”,提亲时遭“打谗嘴”;黔北务川县“三幺台”饭席上,忌用筷敲盆、敲碗、敲桌子。盛毕饭后勿将筷直插碗里,因是予以逝者供祭之用,生人为之视为不吉利;用餐中,忌衣衫不整,狼吞虎咽,须讲究吃相文雅。筷勿伸至他人面前竞相夹菜,亦忌左挑右选。夹菜完后以碗相接,忌剩饭撒菜;儿媳弟妇亦忌与公公伯伯同桌共食;餐毕,筷子平放碗口,视为不敬。若宾客为之则视之对主家不满。诸如此类现象体现了“三幺台”民俗文化禁忌性特征。

(九)孝道性

仡佬人“三幺台”文化中,有如《祭山神》载:“敖伟天神,列位祖先,地盘业主。现在我们地好,全靠你们的业绩。坡是你们赶来的,山是你们留下的。你们开辟的地盘,宽广抵天边。我们享你们开的田地,享你们开的大河,享你们砌的墙,享你们建的包房,享你们修的瓦房,子孙后代用不完,千秋万代不用买。”又如饭席上,晚辈不能任性用餐,而必待长辈先尝试后方能动筷,否则视为大不敬。长辈夹菜时,也会洋溢着笑容邀请大家一起用菜,只是食饱后,将双筷合举或把碗平端,以示请诸位慢慢享用之意 ;后辈们需严守规矩,即使先吃完饭也不能扬长而去,须得待长辈们食毕离去后,才可相聚退席。这些现象不仅体现其仡佬人等级有序、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亦使得“三幺台”民俗文化中之感恩及孝道性得以显现。

(十)稳定性

“三幺台”民俗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其食俗文化、诗歌文化、宗教文化及禁忌文化或是其文化中交融的民族情感与民族认同感均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其上即为仡佬人“三幺台”民俗文化基本特征之所述。对之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其民族历史发展及其民族生活认同感所致之结果。

三、结语

仡佬族主要分布于贵州省境内,其民族于长期历史发展演变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且具有悠久性、文化性、习俗性、程式性、诗歌性、娱乐性、宗教性、禁忌性、孝道性及稳定性等民俗基本特征的“三幺台”民俗文化。然而对于已现汉化危机的“三幺台”民俗文化而言,其保护之策应内外结合。既强化其民族民俗文化自我传承保护意识,又集外界力量而加大宣传力度给予辅助,以利于其文化之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胡洁娜主编.仡佬族文化研究论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钟金贵.仡佬族民俗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曹文武(1991-),男,汉族,贵州兴义人,六盘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科学系,研究方向:历史学、民族学;华俊(1992-),男,汉族,贵州兴义人,六盘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科学系,研究方向:历史学;潘杰(1991-),男,汉族,贵州大方人,六盘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科学系,研究方向:历史学;张贤(1993-),男,汉族,贵州遵义人,六盘水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文化科学系,研究方向:历史学。

猜你喜欢
仡佬族基本特征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传统回归之仡佬族“哭姊妹”婚俗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
浅析“柔、屈、颤”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贵州省仡佬族音乐及音乐结构旋律浅议
仡佬族医药与水族医药对外来药物运用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