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启思、导向

2015-10-21 17:20黄承茹
开心素质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月光曲爬山虎导语

黄承茹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像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开始的情景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一、依文而导,激情引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客体信息与主体经验产生共鸣时,才能引起认识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教学《月光曲》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先播放录音《月光曲》第一乐章,然后提问:有何感觉?学生自由发言后,笔者导出:这首乐曲就是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在这部波澜壮阔的乐曲背后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当学生的情绪体验火花被点燃,情与趣有机地结合起来时,笔者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通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找出描写《月光曲》的畫面;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月光曲》的播放,让学生明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月光曲》有关,拨定了学生的思考和联想方向。把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得意恰是入境时”的境界。这种依文而导的导语,因内容指向明确,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为后面走进贝多芬的心灵世界奠定了基础,强化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动机。这种情境的创设,“看似寻常最奇崛”,平淡之处,却是精妙所在。

二、依势而导,启迪思维

上课铃响了,笔者走向教室。因天气寒冷,学生们还在不停地跺脚,咚咚的声音盖住了铃声。见此情境,笔者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夸张地朗诵起“诗歌”来:“青春的脚步停不住,孩子们,跺吧,跺吧!我仿佛听到春雷滚动的声音,春天似乎就要到了。笔者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诗人雪莱说得好:‘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说到此时,笔者稍作停顿,用平缓的语气说,“诗朗诵到此结束,下面我给大家唱一首歌。‘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淹没,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此时同学们早已停止了跺脚,陶醉在歌声里。笔者见收到效果,便言归正传:“今天,就让我们满怀对梅花的赞颂,一同走进毛泽东的《咏梅》吧。”

面对上了课学生还在跺脚的情景,笔者巧妙抓住这个稍即逝的良机,就势而导,把学生制造的噪音比作滚动的春雷,并借用雪莱的诗句和《一剪梅》中的歌词来唤醒学习意识。顺势导出梅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品格,不露痕迹地启发思维导向,进入新课学习。如此优美的导语,配上抑扬顿挫的语调,充满激情的歌声和略带夸张的表情,学生自然而然地跨入语文学习的殿堂。真可谓是“水到渠成”。

三、依旨而导,明了章法

成功的导语必须是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种外在的摆设,它要求执教者依旨而导,不枝不蔓,引导学生巩固旧知,积累经验,生发联想,进而学习新知。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主旨有两个:一是就“脚”学文,突破重点;二是弄清“脚”的作用,理清脉络。那么,导语就必须紧扣这两条主线,话“脚”导入:

(1)同学们,你所知道的哪些东西是有脚的呢?(板书:脚)

(2)人和动物的脚主要用来干什么?

(3)(课前分给每人一段爬山虎实物)同学们知道桌子上的植物叫什么?为什么叫爬山虎?(板书:爬山虎)。

(4)人和动物靠脚走路,爬山虎爬墙靠什么?

(5)植物竟然也有脚,它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请大家观察实物,并把观察的结果说出来。

五个问题看似简单,语言也无过多华丽辞藻的修饰,却紧扣主题,层层递进,逐步深入主题,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思维流畅,紧跟课堂节奏,由整体到部分,由表象到内核,由浅显到深层。这种直入文旨的导语,因切入自然,学生不但易接受,也易理解。成熟的导语追求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用平易的语言铸造深挚的情、深刻的意和睿智的理,以追求“鬼斧神工,不露痕迹”的效果。

不论是以“情”、以“境”、以“疑”、以“趣”来开讲,都是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学习知识的欲望。它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全过程的匠心思考,熔铸了教师运铸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表现出教师创造性教学艺术的设计。?笸(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月光曲爬山虎导语
爬山虎
“读”好《月光曲》,教出语文味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月光曲》中情与景
月光曲
爬山虎
爬山虎
阔腿裤的小秘密
爬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