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肌炎临床效果分析

2015-10-21 16:40张荣信1杨文明1,2童建兵1磊1波1娟1,2珊1谢道俊1,2鲍远程1,2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

张荣信1 杨文明1,2 童建兵1 周 磊1 杨 波1 张 娟1,2 金 珊1 谢道俊1,2 鲍远程1,2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我院选择25名多发性肌炎确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名及对照组13名。对照组行常规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减量激素治疗基础上,加以中医辨证施治。两组均进行4周治疗。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清肌酶水平并进行肌力评估。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同时,其肌力恢复程度及CK值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肌炎疗效较单用西药好,且能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发性肌炎主要侵犯骨骼肌及皮肤,是一种以肌无力、肌痛为主要症状的免疫风湿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亚急性或慢性的对称性近端肌无力,包括四肢、颈部、咽喉等处肌肉[1]。同时,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又涉及到免疫反应,常常会累及内脏致其受损。由于起病原因尚未阐明,因此也没有针对性治疗药物。并且多发性肌炎患者往往并发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也为该病的治疗带来困难。本病多发于青壮年,通常在数周到数月即达到高峰期,严重者会由于呼吸肌无力而危及生命[2]。因此,及早诊断并对症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西医常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进行治疗,但激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大,许多患者难以承受而出现治疗不彻底的情况,治疗效果不理想。本文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12例多发性肌炎患者进行治疗,同时以13例单纯西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多发性肌炎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13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2人,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5.3±8.2)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病程(1.89±0.23)年;对照组13人,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7.2±8.9)岁,病程4个月~6年,平均病程(1.92±0.3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 ①诊断标准参考国外学者Bohan、Peter和Hudgson等文献列举的方法,综合考量临床症状、肌活检、血清肌酶谱检测、肌电图等项目确诊[3];②患者至少三个月内未使用过免疫抑制剂;②患者年龄在18到50岁之间;③患者自愿参与并服从分配,其本人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较严重实质器官疾病患者;②哺乳中及妊娠期妇女或精神病患者;③有药物或酒精依赖症者;④极度兴奋、躁狂者。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激素疗法即服用强的松,初始计量1mg/kg·d-1,后根据激素用药的递减原则减量。观察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的松0.5mg/kg·d-1,在此基础上,将12例患者分为以下三种用药情况:①脾虚湿困型:四肢无力,困乏头重,纳差便溏,舌淡苔腻,脉滑,选用参芩白术散加减治疗;②瘀血阻滞型:四肢无力,憋困,举臂、下蹲困难,症状在夜间加重,舌质紫暗,苔腻脉涩,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③肝肾阴虚型:四肢无力,潮热盗汗,夜寐不安,舌红少苔,脉细微,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4周的用药。

1.5疗效评定 利用临床症状评估及实验室指标(血清肌酶值/CK)作为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患病程度评估指标。有效率计算:①治愈:肌痛、肌无力症状基本消失,血清肌酶指标正常;②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血清肌酶含量趋于正常;③有效:症状减轻,血清肌酶水平有所下降;④未愈:症状及血清肌酶检查变化较小。肌力评估:检测所有患者的26组肌群肌力,计算其总分(正常值为26×5共130分),分级标准采用MMT分集標准,共0~5六个等级分数。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 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13 2 3 5 3 10(76.9)

观察组 12 4 5 5 1 11(91.6)*

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肌力评分及CK值比较 两组肌力评分及CK在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肌力均有较大提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但以观察组提升幅度较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值方面的变化情况也之相似,观察组CK值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评分及CK值比较

组别 例数 时间 肌力评分 CK值(U/L)

对照组 13 治疗前 102.42±12.83 616.73±183.28

治疗4周后 122.23±10.23* 286.72±126.75*

观察组 12 治疗前 101.28±13.28 618.38±172.93

治疗4周后 139.24±10.48*△ 197.27±99.7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虽然激素治疗存在许多弊端如外源激素依赖性、副作用强等,长期应用易导致内分泌及代谢紊乱,但糖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仍是治疗多发性肌炎的首选方法。几年来也有研究者提出免疫抑制剂对于治疗多发性肌炎也有较好效果,但其存在降低患者免疫力易致感染及损害肝、肾功能等风险,其在多发性肌炎的应用也受到限制。国内学者因此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症辅助使用中药能够增强疗效、减少复发率,又能减轻大量使用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中西药结合能够兼治标本、优势互补,有效缓解临床症状[4]。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血液指标的降低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肌炎的效果明显比单纯服用西药好。

中医将该病归于“痹症”、“肌萎”范畴,主要通过观测肌肉病变情况,辅以舌质、舌苔、脉象及其他临床症状如体温、肝脾肿大情况等加以疾病判断及辨证施治。通过与西药联合治疗,既提高了临床疗效,又避免了激素的过量使用或减量时病情复发,且以上中药都有健脾和胃之功效,可减少激素对胃肠道的损害[5]。

血清中肌酶水平的检测是观察多发性肌炎病情变化的重要生化指标,其中CK的敏感性最强,故常作为临床检测指标加以应用。多发性肌炎以细胞免疫损伤为主,当多发性肌炎处于活动期时,肌细胞会因为坏死溶解而使胞内物质外流,进入血液导致血清CK值升高。本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均高出正常值许多,治疗后均大幅下降趋于正常[6],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其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多发性肌炎的病情发展,肌细胞受到破坏会导致肌肉的收缩功能发生障碍,使肌力下降。随着药物的应用,细胞破坏的现状得到抑制及改善,使肌力明显提高[7]。从实验结果可见,观察组的肌力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合以上各点分析可知,中西药结合治疗多发性肌炎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优,且有利于减少西药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杜翔,张九梅,杨华.急慢性多发性肌炎临床及病理分析[J].右江医学,2011,01:58-59.

[2]钱莹,任红,陈晓农,张文,李晓,史浩,陳楠.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肾脏损害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04:451-454.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0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2:828-829.

[4]刘书珍,张菊香,张伯兴.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3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02:186-187.

[5]何丹薇.多发性肌炎的中医辨治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20:151-152.

[6]曹莉萍,谭立明,刘志刚,李华,刘宁,王园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自身抗体检测及血清肌酶变化的观察[J].山东医药,2008,32:109-110.

[7]李卫华.甲氨蝶呤联合泼尼松对多发性肌炎患者肌电图、肌力及血清疾病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06:760-762.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
谈激素色变?没必要!
激素怎么用才安全
激素草莓能吃吗
激素7问:消除“恐激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激素软膏不可长期使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