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杰
[摘 要]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耗低、污染低以及排放低为核心基础的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解决和摆脱工业文明日益凸显的生态和能源危机,推动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在探索各地发展低碳经济路径时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详尽分析区域低碳发展所产生的差异原因,以期探索出一条以区域合作和产业转移为路径的低碳发展道路。
[关键词] 区域发展;低碳经济;区域合作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7-24-3
Differences Cause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Suggestions of Regional Low-carbon Development
Zhou Yingjie
(School of Management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Henan, 461000 )
Abstract:Low-carbon economy is a development mode with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 and low emission as the cores and essentials.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s significant for solving and getting rid of the ecological and energy crisis appeared increasing prominent in industrial culture, and can promot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eople, nature and society. Due to the large difference i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explo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low-carbon economy is not the same all over. The differences causes ofregional low-carbon development should be analyzedin detail,hoping to find a low-carbondevelopment path based on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industry transfer.
Keywords:Regional development;Low-carbon economy;Regional cooperation
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同时还是化工业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无论是在基础能源的耗费上还是在工业废料的排放上都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据国际能源总署的相关统计,我国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越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个第一带来的并不是骄傲与欣喜,而是深深的担忧与隐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开始大幅度增加,特别如煤炭等能源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达到入不敷出的程度[1],如不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那么基础能源的缺失势必会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带来近乎毁灭性的影响。立足于我国国情,探索低碳经济的发展路线是各地乃至整个国家都应该去重点面待的一项大事。为了确保我国低碳经济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对现有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评价,准确地把握区域低碳发展差异的原因,并以此制定出相应发展对策也是科学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1 核心概念界定及内涵阐释
1.1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2003年,英国)的这部白皮书当中。该书中的核心观点是:低碳经济的存在是为了能够将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到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策略当中,从而达到降低能源利用、减少废气废物排放量、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以及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等。低碳经济实际上代表的就是能耗少、污染少以及废物排放量少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目前,国内的众多专家学者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与判断也都各不相同。庄贵阳表示,低碳经济的核心之处就在于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净化能源结构,通过在传统能源利用与管理的制度中加入创新型技术的方式,从而达到延缓气候恶化速度,提高社会和谐程度的最终目的;金永认为,低碳经济其实就是对传统企业中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其中包括为能源化学品所提供服务的全部工作流程,例如生产、运输、分配以及排放等,二次开发并应用有利于废弃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化学产品,可以从根本上实现降低能源消耗、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付允认为,低碳经济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技术创新手段来实现降低有害气体排放的数量,进一步达到和谐社会对可持续经济发展手段所提出的新型标准。概括上面的主要论断可知,虽然目前国内的众多学者还并没有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进行意见上的统一,但是却都透露出了一个较为类似的思想: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意义就是通过对传统技术进行创新,从而将低能耗、低排放以及高效率的发展目标尽快成为现实。
1.2 区域差异理论阐释
区域差异其实属于是区域发展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纵观当前学术界对于区域差异的理解来看,大体可以分成三种观点:首先,有部分学者认为区域之间所出现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上,例如居民生产总值、居民总收入以及工业生产总值等等;其次,部分学者认为,区域差异除去经济总量以外还包括经济增长速度,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不仅仅考虑到因指定节点而产生的经济总值之间的差異,同时还意识到区域经济变化所带来的差异;还有,一些学者表示,区域差异体现在区域发展所有领域当中,其中包括经济的增长速度、产业的结构变化、居民经济总值的变化趋势以及基础设施的优化与更新等。
事实上,区域差异能够将各个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充分地体现出来,众所周知,两者之间的平衡维持是带有相对性特点的,这种动态均衡的状态一旦消失,便会让原有的事物状态在外力的影响下产生相应的变化。更加直接的解释,区域差异是国内各个地区经济社会不断的发展中所无法避免的,如果能够正确认识科学利用,区域差异不仅能够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帮助各个区域认清自身所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从而尽快地为自身的发展方案做出及时的调整和优化。
2 形成区域低碳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解析
2.1 低碳经济同区域本位利益之间存在矛盾
区域本位利益矛盾的出现主要可以归结为市场失灵现象。单从温室气体所能够带来的结果属性来看,由于其本身具有在空间随意流动的特点,所以任意一个地区所排放出来的温室气体都可能对全国带来危害。另外,温室气体所能够产生的危害性还具备非竞争性的特点,暨任意一个个体所受到温室气体的损害程度并不会因为人口数量的变化而出现改变。这些特征导致某一区域企业要全部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成本,而所能带来的好处是实现了全国各个区域的共享,这表明严重缺少了应有的内在动力与激励制度。如果上升到区域的宏观角度来看,假设某一地区中用于建设低碳经济的成本费用全部由自己承担,但是所能够产生的好处却被无偿的贡献至全国乃至全世界,长此以往就势必会引发低碳经济同区域本位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区域低碳发展的差异现象出现[2]。
2.2 低碳经济同区域平衡之间存在矛盾
区域平衡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碳排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所产生的特殊时间路径。通常情况下,企业所产出的碳排放量会因经济水平的变化以及时间的推移而表现出先提高后下滑的状态,这一变化过程称之为库兹涅茨曲线形态(EKC),这一理论的认定已经在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以及法国等发达国家得到了证实。由此可见,各个区域中的工业产业发展在不同阶段中所展现出来的碳排放量也是有所差距的,从而也就得出了减少碳排放量存在区域差异性的结论。目前,国内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程度有着较大的差别,假设仅从降低碳排放量的角度来着手考虑的话,那么最有效的方案无疑是令一些减排成本较低的区域来担任更多的减排任务。然而,由于碳减排成本较低的地区通常都是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区域,如果让他们去分担更多的减排任务不仅无法达到平衡区域低碳经济的目的,相反还会激化区域发展同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3]。
2.3 低碳经济同区域优化之间存在矛盾
区域优化矛盾的主因是经济发展变化产生的碳排放空间分布状态不均匀。首先需要来分析一下碳排放的源头,碳排放主要是由化石能源被燃烧后所产生的,不同区域化石能源的禀赋具有极大的差异,所以,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状况会受到区域能源中资源禀赋以及其他特征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曾经提出的“比较优势”的理论,就解释任何区域都应该顺应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律出口具有“优势”的产品、进口“劣势”产品,部分区域资源配置优化的“优势”导致结果可能是高排放,就引起低碳发展和优化的直接矛盾。另外恩格斯也曾有过相关论断,为了能够促进国家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各个区域应该对自己所拥有的生产力进行合理分配,事实证明这种“合理”的配置并不一定和低碳发展之间有正相关关联。
以上提到的三种矛盾其实是形成区域低碳发展差异的其中部分原因,虽然近年来我国针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成果,但是由于不同类型的矛盾与问题交叉出现,区域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两者行之有效的结合依然困难重重。
3 改善区域低碳发展差异的主要对策建议
3.1积极实行区域合作战略
首先,在改善区域低碳发展差异的工作中可以借鉴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思想。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针对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给予了百分百的支持。而后,在东部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中央政府又实施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帮助内地经济发展的政策。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的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且工业产业规模较大,所以产生的碳排放量也自然较高,在此种条件下,邓小平同志所积极倡导的“技术转让”以及“转移支付”的思想是完全有条件去实现的。其次,可以构建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实际上,由发达地区来支援落后地区的发展思路属于跨期交换范畴,这需要有一定的利益所得来作为基础保证。具体说明就是,只有让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这两者可以实现利益上的共赢,才有可能达到邓小平同志所讲的“不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继而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让双方的利益都能够达到最高点。另外,由于考虑到国家目前的经济状况,可以建议政府采用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两者按协商分配的方法来实行全面合作,在不影响区域发展的情况下使各地区碳排放达到相应要求,并从根本上实现由先进带动落后的战略方针[4]。最后,实行推动适当的奖励机制,地区区位、生态差异性导致经济落后的地区往往生态环境优良,此地区就是高碳汇区,可以通过碳交易或是各种碳补偿政策在地方上形成有效的奖励机制,并在碳排放交易上促進区域合作战略的进一步开展。
3.2 有效实施产业转移战略
对区域中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可以适当增加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有效减少因煤炭而带来的环境污染。此外,应加大对区域低碳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这也符合国家当前经济形势需要。如今,伴随着低碳经济在国内普及程度的越来越高,绿色生态发展等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已经势不可挡,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新路径。基于此种情况,可以将实施产业转移战略与低碳发展有效结合:首先,“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做出明确规定“严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关口,防止落后和过剩产能向西部地区转移”,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各级政府通常都是利用产能的规模来确定落后的产能对象,这种做法根本不能够实现将大型企业转移到落后地区的实际目标。基于此,较落后的区域政府在今后工作中的关键在于对自有产业集群的碳排放限制以及耗能限制,避免出现超高能耗以及高排放量的产业进入到区域当中。其次,从近年来各地发展情况来看,一些发展较快地区中的高能耗产业同落后地区中的相同产业相,在生产技术上会表现得更加先进,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阻止落后地区所出现的碳排放量增加情况。与此同时,假设一些外来型企业进入后可以有效地带动区域中低能耗产业的发展,那么外来企业所能够产生的能耗强度以及碳排放量都能够的明显地减少,从而实现双赢状态。再次,我国目前所实行节能减排相关统计的主要参考指标基本都是参考能源的消耗程度以及碳排放的数量。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更加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这种做法不仅能够令碳强度的“分母”大幅度变大,更加有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实际运行,同时还可以将碳强度的“分子”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中,从根本上提高承接产业的建设效率。最后,在国内的一些发达区域当中,实行产业转移的方式不单单能够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重组和优化,同时还可以将发达区域中的碳排放量进行有效转移;而在国内的落后地区中引入一些高能耗与高排放量的产业,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分担了很多碳排放的强度,但是仅可以被当成缓兵之计,在未来仍然会面临严重的减排压力[5]。基于此,国内的发达区域应该自觉地去承担一些因产业转移而产生的压力,绝对不能够抱有“施舍”和“应付了事”的心态来对待高能耗企业的转移工作,从而让落后地区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当中。
综上所述,各级政府应该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尽可能地将产业转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碳转移负面效应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并积极推进区域全面合作协同发展,从而达到加快落后区域发展进程、缩小区域低碳发展差异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娜.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价格改革[J].价格月刊,2015(4):1-3.
[2] 刘传江.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中国低碳道路的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146-152.
[3] 吴迪.以静脉产业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河南省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2(8):52-55.
[4] 陈祥兵.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结构性减排与低碳经济实现[J].信息系统工程,2012(9):106-107.
[5] 翟一晓.论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创新科技,2012(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