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摘 要】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题,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师生都应该共同努力配合,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努力发言才能达到目的。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互动 合作 兴趣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理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教学突出的问题与对策。例如,在讲授《山中访友》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合作,可以提出这样的预设问题:1.文中有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你对哪个部分印象最为深刻?2.你还读过或者学过哪些文章是关于描写景物的,试着交流一下吧!通过两个问题的预设,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可知作者把山中大部分的自然景物都当做了自己的朋友,并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融入到了大自然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联想和想象,这种写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句子。学生在交流课外的部分时,可以和本课对比一下,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等能力。
学习目标是师生互动与合作的基础。学习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段,及所处年龄段的理解能力,不能出现让学生较难理解的学习目标,让大多数学生与教师进行最简单的合作,保持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增强了探索新知识的求知欲,但是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目标,同样以《山中访友》为例,基础的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但是对于学生中的佼佼者可以让他们重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中的细腻描写,学会写景的表达方法,学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渲染大自然的美景。
教学中,每一堂课有的适合让学生独立解决,有的需要合作来完成,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探究的出发点,知识水平的掌握程度都不尽相同。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问题,合作才能体现出他所具有的价值,这样才能让互动性最大限度地發挥,学生在合作中思维才能发展,能力增强。例如在《山中访友》中,“作者在山里遇见了哪些朋友?”只要学生认真阅读,从头到尾进行标注,一定能够独立完成,找出作者在山中的朋友。而类似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文中的大量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比较好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就可以小组合作来完成,吸取不同人的意见,进行总结性交流。
在课堂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有效的课堂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在《山中访友》这篇课文中,教师与学生主要体现在课内问题的交流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寻找的课外资料的交流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评价,与学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明确的分组与分工。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学生的成绩、能力甚至性别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要求组内成员好、中、差学生的适当搭配,使小组间基本达到平衡状态。在小组合作发言中可以给每个成员进行定位,可以按照学习好坏把小组成员分成1.2.3.4号,4号为学习最弱者,每一个组中,按照发言,一号得一分,二号二分,以此类推,这样4号发言能给本组加最高分,有效的促进了学困生的转化,提高了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有了恰当的分组,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小组间的合作性才能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思考空间,这是很重要的,这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当学生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他会主动提出来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教学就会更有价值,更有成效。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应该只追求课堂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不会畅所欲言的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小组的合作有效性也因此降低,这样课堂就会互动不起来。
总之,要想提高小学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就要求师生共同努力,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从总体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