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云
【摘 要】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教师有探索精神,勇于创新,寻求更有效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角色扮演 插图
课标指出:“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口头语言说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习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鉴于对课标的认识,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跟学生交往中,注意纠正学生口头语言中的病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做大事得从小事做起,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得从每句话上下功夫,要质量。我向学生提这样一个建议: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无论谁说的话有毛病,都要当即提出。大家互相提醒,互相指正,在这种语言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不但要注意自己所表述的内容,还能注意倾听别人的交谈,起到互补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课始三分钟演讲,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
有人说“课始演讲时间短,学生得不到什么训练。”这就错了。即使一节语文课有两名学生各演讲一次,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就会有多次口语训练的机会,在演讲中,学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把要说的话,通俗易懂的表述出来即可,没有内容限制,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把观察到的人、景、物,以及喜闻乐见的事都可以拿到交际中来,话题广了,说的内容也丰富了,课始3分钟也就成了学生畅说天地的乐园,久而久之,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也就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有话可说了,兴趣也就渐渐产生了,有了兴趣就会越说越好,然后再加大力度,专题演讲,即兴演讲。这样,随着年级的升高,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会与日俱增。
三、抓住课堂中的契机,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想象说的能力
学生的口语训练一部分是在课内,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的故事情节创设情境,为学生寻找说话的机会,如:在学《小摄影师》一文后就创设这样的情境:小男孩忘了带胶卷,他哭着上了电车,他的心情怎样?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就会根据课文内容拓展思维,想象出不同的情节,有的说:“小男孩上了电车,心情非常难过,他悔恨自己做事太粗心了,回到家后,他躺在床上生自己的气,不知不觉睡着了,在梦里,他发现同学们拥挤在墙报下,看他的杰作,高尔基的相已被贴在墙报上了,他高兴极了,自言自语地说:‘真是太棒了。”还有的同学说:“小男孩哭着上了电车,但他马上又下来了,他冲进一家商店,买了一盒胶卷,又朝高尔基工作室跑去,可是,来到高尔基窗前,他又犹豫了,正在迟疑时,忽然有人在喊他:‘孩子,快进来!她抬头一看,,那人正是高尔基,他飞快地朝屋里跑去。”再如学《小珊迪》一文时,珊迪三次求“我”买火柴的三句话就创设这样的情境:在那样的困境中,假如你是小珊迪,老师是那位先生,你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请你用文中的话试着劝“我”买火柴。学生很快就变成了饥饿难忍的小珊迪,他不得不由请求到乞求再到苦苦哀求“我”买火柴。这样的训练,语感的力量层层递进,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加深了學生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创设学生表达情感的契机,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口语表发的能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扮演文中人物角色,模拟人物心态,动作,进行对话训练
教材中,对话比较多,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模拟人物的声音,就像演员演戏一样,如:在学《你们想错了》一课时,就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请三名学生扮演角色,一个扮演方志敏,另外两个扮演国民党士兵,很快通过对话,模拟的声音,大义凛然的革命者形象及国民党反动派士兵在搜身时的贪婪,无耻的形象表现出来了。如:在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就把这一课设计成课本剧的形式,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导自演,学生就会兴趣高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得熟读课文,把握文中的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内心活动,组织语言,互相配合,把五位壮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比一般的讲解要强得多,能同步提高学生感受和表达语言的能力。由于学生对这样的表现很感兴趣,所以特别投入。
五、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在观察图的基础上有层次地说
课文中插图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供了条件,可先整体看图,弄清图意,要求轻声说话,即用语言描述图意,看图后,再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把图上的内容说清楚说明白。学文后,再看图说话,这时说话就要详略得当,层次清晰,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说进去,还可以加上联想,这样,有层次,有侧重点的训练就会使学生的说话能力逐渐提高。
总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很多,且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这样就要求教师有探索精神,勇于创新,寻求更有效的途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