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tran教学在气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5-10-21 05:41郑玉万能方巍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气象高校

郑玉 万能 方巍

【摘要】作為气象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已经成为培养大气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结合实验班的培养模式,以Fortran教学为例,反思在气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 Fortran 拔尖创新人才 气象 长望实验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42-02

由于目前高层次气象人才的极度匮乏,中国气象局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加速培养高级气象人才的战略定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我国气象教育学科门类最为齐全、培养体系最为完善的高校,显然应当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为国家培养更加优质的人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气象拔尖学生培养试验方案。该培养方案采用我国著名气象学家、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气象事业的主要创建人涂长望的名字,组成了知名的“长望实验班”。

那么,如何提高气象类学生的能力和在气象上的应用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反思 “长望实验班”的教学模式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仅以《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阐述当下实验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一、当前Fortran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与气象专业脱节

目前的Fortran教学所采用的教材,都是由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专家编撰。其中的例题、练习题以及内容安排上没有考虑与气象内容相联系。因此学生在学习Fortran知识时,如同重新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一样,甚至有的例题都与C语言相同,只不过用不同的程序语言来表现而已。学生们学完之后仍然对于Fortran在自己今后专业上的应用感到茫然。

2.教学与国际发展脱轨

既然针对拔尖人才的培养,避免不了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在目前的Fortran教学中,仍然采用中文授课。学生习惯了中文的概念和术语,一旦需要查阅外文文献,就会对很多术语感到陌生,阻碍了快速理解和应用。

3.专业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

在我校,“长望实验班”Fortran课程的安排通常都是在大一的下学期。而真正需要用到Fortran的专业课(如:气象统计方法、Grads等)是在大二下学期和大三才能上到的。因此,学习了Fortran后,很长一段时间属于空白期。到真正要使用Fortran的时候,以前所学的内容基本忘了,又要重新学习,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4.普通教学模式与拔尖人才培养不相宜

现在我校“长望实验班”的Fortran教学,与普通班的教学模式有所区别。这个区别仅仅体现在教学进度上(因为学时少于普通班,所以要加快进度),而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没有展现出来,使得对拔尖人才的培养流于形式,没有具体内涵。

二、对策与建议

1.针对教材问题,我们通过多次调研,组织编写了适合气象类学科的Fortran教材《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已由气象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在结构安排上既遵循了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又增加了面向对象、并行计算和IMSL函数库等方面的内容;专门针对气象专业增加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内容,使得学生初步掌握气象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学习兴趣大为提高。

2.如何与国际接轨,是我们在“长望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避不开,躲不掉的问题。我们尝试在Fortran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既能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又能使他们了解与中文对应的概念和术语,便于他们自己快速查阅、理解外文期刊,及时掌握专业的国际动态。

3.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要改革。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既不合理,也不适应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因此我们尝试进行了如下改革:

(1)在时间安排上,将Fortran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避免出现从学到用的真空期;

(2)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尝试跳过简单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以及数组的内容,而将重点放在Fortran的模块设计、文件的读写、并行过程、MPI程序设计和如何调用IMSL函数库上;

(3)在与专业结合上,我们增加了课程设计环节。设计的内容是与气象类专业相关的初步数值预报等,既增加了兴趣,又巩固了基础知识。

三、结论

由于在Fortran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进行了有效扩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得Fortran课程成为深受“长望实验班”同学们喜爱的课程之一。如何与时俱进地调整、优化本科生教育结构,及时修正拔尖气象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整合我校各部门资源,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这不仅是我国气象事业的客观需求,也是我校教育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周光明,段书凯,杜彬恒,邹显春,朱亚萍,陈时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和实践反思[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2]秦大河,孙鸿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M] .气象出版社,2004.

[3]中国气象局.气象“十二五”发展规划I-R3.2011.

[4]王海君.我国高层次气象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理科教育.2012,(4).

猜你喜欢
拔尖创新人才气象高校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