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费心理学》是旅游类专业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课程体系下的一门工具课程。鉴于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分析,提出了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名称和内容的选择凸显项目教学特色、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改革创新项目工具课程的考核方式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项目工具课程 消费心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27-02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的使命是理论上够用、实践动手能力强,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基于培养学生整合能力的理念,在借鉴荷兰应用科技大学项目教学模式基础上,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类专业成功创建了本土化的项目课程体系,该体系的模式是“项目统领,课程匹配,知识、技能、态度相融合”。
一、项目课程体系的特点
荷兰能力本位认为知识、技能、态度三者的综合体即为能力。项目课程体系根据专业核心岗位所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确定专业教学能力体系,根据能力体系确定需设置的项目,围绕项目来设计、整合课程。每一个项目都是为了培养完成某些能力培养,某些能力可能在多个项目下进行反复强化、共同完成。项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二是完成培养目标教学的需要。这里的“项目”是课程体系的载体,是专业下的大项目而非某门课程采用的“项目化教学法”中的“项目”。
二、项目工具课程的特点
任何一个项目的完成,都需要相关课程的支撑,完成学生对知识、技能、态度培养的需要。根据课程对项目课程体系的支撑作用分为三类即工具课程或讲座、核心课程、非核心课程。第一类课程是完成对应项目必备的知识、工具、手段、方法等内容;第二、三类课程主要是专业和专业基础性课程,既为对应项目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兼顾专业能力、知识的整体需要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及项目工具课程统一进行考核,核心课程和非核心课程则单独进行考核。两种课程体系相互关联、支撑,共同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消费心理学》课程是旅游类专业营销项目(旅游管理专业项目3 :设计、销售特色旅游产品(旅行社经营管理、国际领队方向)/景区主题产品策划与销售(景区方向);酒店管理专业项目3:酒店产品营销策划;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3:休闲产品营销)中的项目工具课程。
三、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与相关课程协调、配合还不够
《消费心理学》作为项目工具课程,与前后心理学类课程配合的程度还不够,如在旅游管理专业项目2:组织、运行一个旅游团队—导游、计调业务实操中有项目工具课程《旅游心理服务技巧》,这两门课程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如何处理、需要明确前续与后续课程的关系以及对项目的支撑作用作出删减。
(二)教学内容缺乏合理选择和设计
作为项目工具类课程,应紧紧围绕项目需要、讲授项目操作“够用”的相关知识,因此如何根据高职特色和项目教学的需要来设定课程名称、确定教学内容还需要斟酌和研究。
(三)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由于受传统心理学课程的影响其课堂授课方式主要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单方面的灌输,学生大脑始终处于“饱和”状态,没有多余的空间接受和思考,好似沉睡状态,导致学生听课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
(四)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考核是检验教学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消费心理学》课程作为项目工具课程采用的是项目综合卷的方式即和其他的工具课程放在一张试卷上,考核的内容主要侧重于消费心理学相关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的考核,缺乏消费心理学知识对项目实操和实战方面应用的考核。
因此对于项目课程体系下,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如何更好地与项目相适应,完成项目工具课程的知识、工具、手段、方法等内容对项目支撑作用的要求,对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協调与配合、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实践教学的设计、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四、改革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教学的思考
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不仅让学生构建消费心理学的相对完整的知识,掌握消费者心理分析的技巧和方法,学会如何分析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并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站在营销者的角度让学生学会主动分析消费者行为,形成产品设计和营销过程行为意识的养成,使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达到行为的改变。
(一)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名称和内容的选择凸显项目教学特色
原有的学科式教材的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项目课程体系教学的需要,项目课程体系下教材应打破学科式教材的完整性、以够用、实用为原则,课程名称不应冠以“学”字,而应冠以“分析”“技巧”等,因此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应结合专业项目需要进行命名,可以命名为《游客消费心理分析》、《酒店消费者行为分析》、《休闲消费者行为分析》等。
为了更好地为项目做好支撑作用,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一定要实用,围绕项目所需要的知识、工具、手段、方法等要求,针对项目一针见血。如在旅游管理专业项目3 :设计、销售特色旅游产品中课程共需要10个课时,设计了五个专题内容: 专题一:游客消费心理分析概述;专题二:游客消费行为相关因素的分析;专题三:旅游消费心理分析;专题四:不同游客消费行为分析;专题五:商品价格与游客消费心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在第2个项目中工具课程《旅游心理服务技巧》已经讲授,在《游客消费心理分析》课程中就不再涉及。
(二)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法,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只是听课的机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抹杀,失去了学习消费心理分析课程的兴趣。要让课堂活起来,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学、教、做”合一。消费心理分析课程应以行动导向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角色的重置,教师需做好课堂前的准备工作,课堂则放手交给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1.阅读思考法与旋转讲解法
针对目标单一的传授性知识,采用阅读思考法与旋转讲解法。目标单一的知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记忆一些概念和方法,课前老师需要找出学生需要的理解和记忆内容,在课堂上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阅读,对于重要的内容要求学生做出标记,然后先是同桌之间讲解、接着是前后位同学之间讲解,期间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最后再采取抽签的方式随机让学生回答,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这种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2.思维导图法
思维导图是人类思维特征呈现、思维表达的工具。对于信息比较繁琐,用其他方式难以理顺的内容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学生创造出了一个图就掌握了所有的内容,比如游客消费行为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以用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采用小组的形式集体展现,在每个人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思维导图,然后每个小组指定一人进行导图讲解,小组互评打分。思维导图是集体智慧的叠加、互补和增值,促进了学生智商、情商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成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对于一个个与消費心理分析相关的相对独立的任务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如不同游客消费行为分析就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针对某一具体群体交由学生小组来完成,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老师需要确定具体项目任务,项目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定、最终的评价则由学生来完成。学生通过完成项目,理论与实践相机结合,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教师设置一些与项目操作相关的消费、销售情景, 让学生分别扮演客户、销售者, 处理一些在真实人物消费情景中的问题。没有参与的同学可以进行观察评价,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角色扮演法将消费心理知识的应用、销售技能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案例分析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通过选取与消费者心理有关的一个个具体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实施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精心选择一些有针对性、 可操作性或项目操作过程中实际消费情境作为案例,根据案例列出讨论主题,以小组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讨论完成,讨论结束后小组选派代表发表观点。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 找到“真理”,很好地完成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三)改革、创新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是学习方式的指挥棒。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项目工具课程,《消费心理学》仅仅依靠最后综合卷的考试是远远不够的,应采用多元评价机制和等级制考核方式综合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多元评价机制是指根据课程授课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式。对课堂考勤、平时作业由老师评价,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情况采用老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综合得出。
等级制考核方式即实施过程考核、消费心理学知识应用考核及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50%:包括课堂考勤10%、平时作业20%、课堂表现20%(包括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参与活动情况等);消费心理学知识应用考核占30%:即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运用的消费心理学知识的情况;终结性考核即综合卷的考试占20%。
参考文献:
[1]齐洪利.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教学操作实务[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2]齐洪利;董玉菊.《荷兰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借鉴与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9):98.
[3]赵根良.高职《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J].新余学院学报,2012(10):127-129.
[4]潘俊.关于高职高专《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2(8):108-109.
作者简介:
郝俊(1977-),女,山东莱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