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华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日益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热点问题,多媒体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为新型课堂教学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8-01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物理教学过程当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地概括、推理、总结得出来的,人们无论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还是将物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实际,都离不开这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然而,很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如关于分子运动及原子结构的知识,大气压强的知识,电、磁场等的知识,光、声波等的知识,这些物理知识所涉及的物质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就无法直接观察到了。如果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究与物理教学研究整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这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重大问题。
一、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信息技术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学科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用于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创设生活场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物理实践活动的能力,体味到物理的价值所在。如在《机械运动》引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再现飞行员在空中抓子弹的动画,并闪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的字样,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很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弄清楚不罢休的状态,有意注意就会长期指向和集中于学习内容上,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实验本身对晶体的纯度要求较高,同时由于实验条件较难控制,操作不当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如果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观看相关的课件,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观察到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同时动态描绘出其“熔化和凝固曲线”。这些过程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时,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处于最佳状态,如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追根求源,有关现象的特点就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提高了课堂授课效率。
二、使抽象的、静态的物理知识形象化、动态化,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化静为动,将事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代替教师冗长的讲授,很多难于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懂、易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观察演示后也易于接受新的教学内容。
比如,“分子运动论”,学生是看不到物质内部分子的运动的,因此难以理解,可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分子运动和碰撞的过程;气体的扩散现象比较快,学生也能理解,但对于课本中提到的“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所发生的扩散现象,需要几天后才能看到现象,至于固体的扩散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这时,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加上“特技”,就能把这两个实验的现象很快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该模拟实验能使学生很直观地知道其中的原理,而无需教师反复讲解。
三、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相整合,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个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要想方设法去认识、去探索、去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有效地激发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积极地推动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营造的氛围中,油然生趣,主动参与,轻松愉快地接收新信息,掌握新知识。
如在《惯性 惯性现象》一节学习中,可设计一题:先切入飞机正确投掷救灾物质的动画,再闪现:“飞机投掷救灾物质为什么要提前投掷?”的问题,让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知识分小组自主探究,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只作小结。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如在教学九年级的串、并联电路实验时,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范围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学生虽然很快地掌握知识,但这样的教学目标单一。由于学习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相关的素材也比较多,在实施“整合”教学时,事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站或书目,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主要是上网),搜集有关数据,笔者也准备一些有关“串、并联”资料。上课时,大量的信息来自不同的渠道,学生争相发布自己从网上下载的资料,介绍书中查阅的资料,教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处理这些信息。整个课堂充满了研究探讨的气氛,学生尽情展示自己或本组的研究成果。
四、整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上的运用日益增多,运用日趋成熟,使课堂质量收到明显的提高。但是,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過分夸大信息技术的效果,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整合应按实际的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设备,而不可不切实际,盲目追求整合。多媒体技术是很神奇,只要你想到的它都能做到。我们有的老师觉得上实验太麻烦,组织教学困难,不如从网上下载一些演示实验在大屏幕上放放。用计算机播放或模拟一些复杂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是它无法全面代替物理实验的作用。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体验知识。
2.为应用而应用,哗众取宠,流于形式
教学实践中,也有一些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课上的更“精彩”而选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是上诸如:公开课、优质课时,课件制作过于华丽,各种效果的使用不当,如幻灯片切换时使用长时间的或一些刺耳的声音。诚然,信息技术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心疲倦;也容易使学生的兴奋点下降。媒体的运用应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选择。运用多媒体要得当。恰当的多媒体,能使教学质量提高,但是过多的演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抑制他们的积极性;无目的性、节外生枝的演示会冲淡教学的主题,降低教学效率。盲目的运用多媒体非但不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反使教学混乱,收到相反效果。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融入物理课堂,激活了物理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菲.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广东教育,2006(5).
[2]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彭丽萍.多媒体计算机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9).
[4]李连珍.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