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静 鄢来均 冯慧卿
摘 要: 新媒体在校园里的迅速普及给学生党员的思想与行为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高校党员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双重影响,使新媒体更好地为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服务。
关键词: 新媒体 学生党员 教育实践研究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性的、发展中的概念,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与具体代表。广义上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新兴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1]。麦克卢汉曾指出媒介即讯息,掌握了媒介也就掌握了信息。在他看来,任何一种媒介的产生都会在人类事务中引入一种新标尺。新媒体已然改变了高校学生党员学习、生活、思维方式。学生党员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较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何发挥新媒体优势、消解新媒体负面影响,培养坚定理想信念的党员成了摆在高校党员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1.新媒体环境下党员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1.1新媒体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新媒体宣告了“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的到来,人们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信息的发布者。一方面学生党员可通过新媒体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表达个人观点诉求。另一方面信息传播的泛滥化、去中心化、即时化给信息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传统媒体中“把关人”角色弱化使一些不良信息借助新媒体扩散,这对思想处于变动期、“数字化”生存的某些学生党员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利影响。高校是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嘈杂声音,怎样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使学生党员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1.2受思维模式的限制,部分高校党员教育工作者没有在观念上重视对新媒体的应用。
Marc Prensky形象地將那些全部生活被电脑、视频游戏、数字音乐播放器、摄影机、手机和其他数字时代的玩具与工具包围,并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它们的、伴随新技术成长的第一代称为“数字土著”。将那些没有出生在数字世界,但在随后某个时刻,已经沉迷和采用大多数新技术,且经常拿来和数字土著做比较的人们称为“数字移民”[2]。根据这个概念可知大部分的党务工作者属于“数字移民”,由于“不同经历产生不同的大脑认知结构”[2],难免会存在部分党务工作者不重视运用新媒体的现象。部分党务工作者认为传统的理论培训、讲座、文件理论学习、主题教育即可胜任教育工作,对新媒体这一新事物认识的不深,不重视探索新媒体传播规律,不了解网络文化,不见其工具向度和价值向度。
1.3高校新媒体党务平台建设流于形式、缺乏吸引力。
将新媒体应用于高校党员教育是对媒介形态变革引起种种效应的积极应对。当前党员教育平台多为应景之作,缺乏吸引力,未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当前处于新旧媒体交替时期,新媒体党务平台尚属于新兴事物,对其尚处于摸索阶段,不够系统化、完善化;二是认识不足。简单地将网络新媒体视为纸质媒体的延伸,不注重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学习网络文化;三是缺乏专职队伍维护。一方面党员教育网络平台需要精心维护,通过新媒体掌握学生思想状态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党员教育工作者多为兼职,对党务平台常无暇顾及。党务相关的网站、微博、微信开通后常常不及时更新成为“僵尸”网站、微博、微信。
1.4新媒体打破了教育者处于权威地位的局面。
从传播学看,党员教育活动是一种信息传播过程,传播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知识,受众是学生党员,传播者是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者。新媒体则打破这种单向的、垂直的信息传播模式,实现扁平化、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模式,开辟一个资源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课堂,学生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这远远超过书本课堂带来的知识。教育者不再是唯一的传播者,教育者必须不断发展网络技能,不断学习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
2.新媒体给高校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支持
2.1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方式、方法。
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那种“你讲我听”、“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教育者通过微博、微信从讲台走到去中心化、平等化的虚拟时空,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有利于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新媒体整合图文影音、实现实时评论转发的功能,创造一个数字化课堂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
2.2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开阔了学生党员的眼界。
麦克卢汉曾预言媒介是人体器官的延伸。新媒体的及时性、去中心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延伸了视觉、听觉和中枢神经,这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首先是学习资源获得便捷化,只要有网络和终端设备就能收索到想要的内容;其次是学习方式便捷化,一部手机就可以作为个人移动图书馆,海量的资料、便捷的工具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了可能;再次是学习心得交流简便化,通过qq群、论坛、BBS、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学生党员们可以分享学习心得、转载个人认为值得学习的内容,这极大地促进了朋辈间的信息交流;最后新媒体包罗万象的知识弥补课堂授课的不足。传统的理论教学,因为受时间地点和教育者水平的限制,不能做到周全,新媒体海量的学习资料使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学生党员也看到社会万象,这能拓宽学生党员的思维,开阔学生党员的眼界。
2.3为建立党员教育长效机制提供了工具。
一直以来,高校党员教育工作呈现出“重发展、轻教育”情况,重视对大学生入党前的教育与考察,忽略入党后教育,尤其是在当前大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入党后的学生党员教育考察工作更具难度。新媒体则为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提供了工具。新媒体信息传播成本低、又具有即时化、可移动、易复制、可溯化等特点,教育者可开通微信、微博、qq群,时时更新内容,发挥网络意见领袖、议程设置的吸引和引导作用,学生党员在零碎时间刷微博、朋友圈时就能收到教育内容。
3.新媒體环境下党员工作对策
3.1发挥新媒体优势,提高学生党员学校事务参与度。
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学校事务不仅能提高责任感、使命感,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党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用、深化。学校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搭建平台,使学生党员对于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办法、发布的政策提意见,对学校的未来提要求。一方面群策群力,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党员的思维,能有意识地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2建立一支专业基础过硬、政治信仰坚定的高校网络党建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重点就在哪。我国网民有近六亿人,手机网民有四亿六千多万人,其中微博用户达到三亿多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3]网络党建队伍成员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媒介素养,如此才可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冷静的判断。这支队伍的作用:一是做好宣传工作。宣传的方式可以做到显性与隐性结合、网络话语体系与政治话语体系结合、图文影像结合等,使教育内容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入脑入心。二是要深入学生群体中去,打造服务型网络党建队伍。小组成员要经常浏览学校贴吧、微博、公众号等公开的社交平台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价值观偏离的要引导,对于不良信息要屏蔽,对于学生们的“吐槽”要尽力解决。
3.3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理论培训。
行为的偏差多来源于思想上的贫困,思想上的贫困多源于理论的匮乏,理论的匮乏多由于不认真学习。当前,新媒体带来了社会环境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纷芜的社会思潮、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这对党员的理论素养和思想行为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党员保持理想信念、先进带头作用的基石。高校党员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党章的教育培训,以坚定理想信念;其次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使学生党员能正确地认识和使用媒介,对媒介信息能有自己的判断不人云亦云。不重视理论学习的实践活动只能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政治觉悟形成理论自觉要做到三个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学校相结合、组织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以使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4面对开放的网络环境,党员教育工作理念应把握一元与多元的统一。
高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学生接触相对固定的人、接受筛选过的信息,受不良文化影响较小。然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消解了国家之间的界限,带来了全球化,也消解了高校与社会间的隔离带。面对新媒体带来多元的文化思潮与党员教育所应坚持的一元文化的冲突,应以中国历来倡导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对待一元意识形态与多元文化的冲突。过于压制批判多元文化思潮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坚持一元理论指导的前提下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让学生党员在多元思潮的碰撞中理解、坚持、发展、丰富一元指导理论。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
[2]Marc Prensky,胡智标,王凯,编译.数字土著数字移民[J].远程教育杂.2009(2):48.
[3]习近平十八大以来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精彩论述摘编[N/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8/19/c_127214470.html,2014-8-19/20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