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飞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手机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终端设备,使用频率正在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手机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出现了“手机控”、“低头族”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现象都在对大学生的心里素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大学生过于沉溺与手机世界中,也导致了一系列生理问题。本文以大学生“手机控”现象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控;成因;对策
1.前言
手机控的含义是指对手机有依赖的人,必须时刻或者经常的看到自己的手机,否则就会情绪烦躁。这类人在大学生中的比例最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频繁使用手机,不论何时何地,只要闲下来就会拿出手机,翻看手机;(2)手机深度的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3)只要看不到手机超过一定的时间就会出现不适反应。
2.大学生“手机控”现象成因
2.1手机因素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化,音乐、视频、聊天、游戏等多种娱乐生活方式都得以在手机客户端集成化。这些强大的功能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以前的手机迫于流量问题,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随着wifi技术的出现以及各大网络供应商在流量市场的优惠政策,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大学生不用在过分的担心流量问题,从而在使用手机上更加肆无忌惮。另外,手机技术的快速革新,使得手机价格变得越来越低,这无疑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从而为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快速蔓延,造成大学生的依赖性提供了硬件保障。
2.2学校因素
高考的巨大压力几乎是每年高考前各个媒体都会提及的话题,事实如此,十年寒窗,只争朝夕。经历了高考的洗礼,在进入大学的高校生活,巨大的转变都会给每一个大学生带来不小的冲击。由于习惯了高中的填鸭式教育,习惯了在高考指挥棒下的埋头苦读,在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方式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大学虽然课余时间充足,但是追求的是自我学习与自我提高的能力。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放松了对学习、知识的追求,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的信息交流。面对深奥苦涩的大学知识,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甚至出现在大学课堂上靠手机来消耗时間,这严重的毒害了大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因此高中与大学的学习生活差距与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为大学生“手机控”的出现与蔓延提供了空间。
2.3大学生自身因素
首先,大学生渴望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在信息传播媒介中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的平台。大学是一个学生建立自身价值观并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大量的外界信息来填补自身的空白,手机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用手机可以更直接、便利、快速的了解各类新闻,满足自身的需要,由于手机提供新鲜事物的快捷性、直观性、多彩性的特点,很快受到了大学生的亲睐,并逐渐上瘾,形成“手机控”。
其次,大学生自控能力不足。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大学生都知道加强自身文化知识的提高,但是由于自控能力差,造成了在课堂上不自觉中拿出手机,在图书馆或者教学楼上自习时,缺乏老师的监督,自身无心学习,而是玩手机,这种情况在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大学生普遍抱着考试合格就行的心态,对于学习放松了心态,缺乏自制力,长期就造成了学习成绩与积极性的下降。因此学生自控能力差也造成了“手机控”现象的严重。
最后,大学生逃避与他人交流的困境。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他们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胆怯展示自我。但是在手机上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交流,就避免了面对面的表达。在这种虚拟的平台上他们能够更直接、更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因此就会造成大学生更加依赖手机进行交流,但同时这也降低了大学生交流的能力。
3.大学生“手机控”现象解决对策
随着大学生“手机控”现象的日益严重,大学生学习能力、交流能力、价值观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1)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的教育,要利用学校现有媒介对正确的观点进行宣传与倡导,提倡大学生合理利用手机,从手机中获取有益信息,指导大学生从手机中取得对学习、对生活有帮助的信息,杜绝手机主导大学生生活。
(2)学校要多组织丰富的课余生活,倡导学生加入学生团体,这样大学生就能与手机分开,远离手机虚拟的网络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这样以来,一方面脱离了手机的控制,另一方面扩大了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对交流能力与知识获取的专注度。
(3)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要放松自己,释放压力。虽然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但是对于在校生而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只要自身具备过硬的本事,就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不能迫于太大的压力,依靠手机网络去发泄。同时大学生要提高自控能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与同学、老师交流之中。
(4)对于家长而言,对大学生“手机控”现象要采取积极措施指导监督大学生,在大学生埋头看手机时,主动与他们沟通,及时发现问题,与学校沟通协商解决问题。
(5)对于社会方面而言,要提高对大学生“手机控”现象的关注度,积极营造手机使用的良好氛围,宣传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将手机使用的利与弊通过各种媒体就行宣传,提倡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方面不要过度依赖。
4.结束语
“手机控”给大学生的大学生活造成了很大危害,降低了大学生学习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打消了对大学生活的积极性,对社会的认知度也严重下降。同时,这种恶习对大学生的身体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例如视力下降、情绪浮躁、精神萎靡等。要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学校、家长与社会联合起来,对大学生积极引导教育,让“低头族”早日抬起头。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欢,黄海,吴和鸣.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03):20-21
[2]洪艳萍,肖小琴.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人格特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4):12-13
[3]刘红,王洪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01):32
[4]庄伟.高校手机文化的形成因素与特点[J].新闻爱好者.2010(12):10-11
[5]张殊岐,张俊清.大学生心理健康“三段四步五群”信息反馈机制研究[J].考试周刊.2012(55):30-31
[6]张殊岐.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文教资料.201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