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企业财务危机成因和对策分析研究

2015-10-21 05:14沈志云
2015年36期
关键词:财务危机成因对策

沈志云

摘要:在市场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企业如何防范外部因素或者内部因素引发的财务危机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行业因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成长的高新技术行业特征,与传统行业相比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较大。本文将结合信息技术行业的特点,分析引发信息技术行业财务危机的原因,给出相应具有实践性的解决对策以降低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行业;财务危机;成因;对策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外资企业的不断进入、竞争对手的日益强大,使企业面临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信息技术行业本身就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成长的特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极有可能面对较大的风险。如何防范和及時预测风险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家“互联网+”的提出将信息技术产业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性的产品将层出不穷。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信息技术企业的发展程度,具有高创新能力的企业会产生高收益。收益和风险常常相伴相生,不同的企业陷入危机的原因不同。但是企业在陷入危机之前财务指标会发生异常,若能够在发生危机之前得到预警,采取对策将风险控制到可控范围之内,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损失,使企业平稳发展。本文将结合信息技术行业特点,分析引发信息技术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最后给予一些防范信息技术企业财务危机的对策。

二、财务危机定义

对于财务危机概念的界定,在学术界并没有达成一个普遍的共识,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国外对于财务危机的界定,早期Fitzpatrick(1932)认为财务危机即财务破产。Beaver(1966)将财务危机企业界定为财务破产、拖欠优先股股利、拖欠债务的公司。Altman(1968)认为财务危机公司应包含经营失败、无偿付能力、违约、破产四种情形。Deakin(1972)将破产、无力偿还债务或债权人利益而已清算的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公司。Carmichael(1972)把表现为具有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资金不足四种情形之一且企业在履行偿债义务受阻的公司定义为财务危机公司。Ross(2000)从四个方面定义财务危机,分别为企业失败、法定破产、技术破产、会计破产。

国内对于财务危机研究起步较晚。周首华(1996)在早期的研究中,使用破产定义财务危机。谷祺和刘淑莲(1999)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无力支付到期费用和债务的现象。张后奇(2002)将财务危机界定为从危机出现到公司破产倒闭的整个过程。吴星泽(2011)认为财务危机为在嵌入利益相关者行为的前提下企业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形。大多数学者将公司亏损作为财务危机发生的标志。在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时,学者在选取财务危机发生的样本时,多采用沪深市上市公司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T)作为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志。

三、信息技术行业特点

信息技术业较其他传统的行业特征具有显著的不同。信息技术业以创新作为企业的驱动力,前期研发时间长、成本大且存在研发是否成功的不确定因素。因信息技术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外部环境变化快,对于产品预期的销售成果具有不确定性。信息技术企业多数为中小型企业,企业之间竞争剧烈,企业内可能存在资金不充足的问题。因此信息技术企业面临的风险较其他行业面临风险的概率较大。信息技术行业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信息技术企业以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能力

信息技术行业的产品具有先进的技术含量。然而,信息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的不断提高,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使信息技术行业里的竞争强度逐渐加大。传统行业的盈利模式大多是低成本、迎合消费者差异化和多样化需求。信息技术企业的产品的核心在于是否具有创新力,给予消费者更好地体验与便利。信息技术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快,若研发创新跟不上整个行业的步伐,那么产品必将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所以,信息技术企业以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能力,其核心在于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二)信息技术行业较其他行业具有高风险性

每个企业都可能遇到诸如融资风险、宏观环境风险、公司内部原因造成的风险等,而信息技术行业中企业不但面临上述风险,还可能面临着因自身行业特征而产生的风险。其一,信息技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存在未知因素。产品在研发过程中可能存在失败的风险。产品在研发出来之后,因技术的发展更新换代的速度十分快,产品可能面临还未上市就被淘汰的危险。若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也不具有优势。其二,企业在研发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信息技术行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企业对于资金方面的需求要处理好融资渠道及方式,避免负债过高给企业带来财务困难。其三,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的管理者需要谨慎决策,用长远的眼光看企业的发展,避免因管理者的决策失误而给企业造成危机。高风险带来的是高收益,信息技术业是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相融合将加速行业快速发展。

(三)信息技术企业由大量的技术性人员组成

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行业里的企业的不同在于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企业因以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动力,需要大量高新技术性研发人员研发创新性产品。这类人员的特征为学历高、专业能力强、具有高素质的研发人才。而相比于传统行业以制造业为例,制造业企业对于人员雇佣为注重“量”而非“质”。制造业注重的是制造而非创新研发,因此他们对于像人力资源这样的无形资产依附力较弱。信息技术企业的专业化技术化人员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大保障,是企业产品创新性研发的核心。高端技术性人才对于企业的产品研发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四、引发财务危机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经济环境

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政策导向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于一个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环境下,我国现行的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但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下行压力大。国家政策性导向也将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若国家对于某个行业要促使其快速发展,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给予政治经济方面的优惠,帮助行业快速发展。而信息技术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将进一步推进信息化进程,加速创新的步伐,引导信息技术企业快速发展。

2、信息技术行业因素

信息技术行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成长的特点。信息技术业面临的风险较其他行业面临的风险较大。其一,信息技术业行业内部竞争较为激烈。信息技术企业以创新作为企业的竞争力,同行业内部竞争度强。其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同国内接轨,国内的信息技术企业较国外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差距。技术研发创新能力追赶不上国外的高新技术行业。

3、法律因素

健全的法律环境保障市场平稳发展。建立合理有效完整的风险防范机制可以降低企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信息技术业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无形资产的保护对于高科技信息行业十分重要。保护企业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避免别的企业抄袭新研发的内容,保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健全的法律法规有助于企业公平竞争,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降低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二)内部原因

1、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包含股东层、董事会、高管层三个层面。公司治理结构是由股东、董事和高管三者组成的具有权利制衡机制的组织结构。三者相互制约,相互抗衡。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激励利益相关者协调一致并达成公司的目标,能够合理有效决策,有效的内控和监管机制提升企业绩效,增加公司价值。在股东层面,股权的高度集中,会使大股东的利益增加,加大动机行使决策权和监督权,使大股东变得有利可图,利益协同。在董事会层面上,包含独立董事没有发挥作用,经理人与董事长为同一人导致自己监督自己行使经营管理权利没有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管理层方面,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之下,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管理人员极有可能采取“自利”的行为追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非公司利益最大化。另外,管理层在企业的管理因素也是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其中包括,权责不明、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者自身能力不够导致制定决策失误、管理者不能保证提供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会计舞弊事件发生等。

2、企业创新能力较低

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竞争能力强的对手,作为以高新技术为导向的信息技术业创新能力决定着日后产品的销售情况。创新能力较低的企业,可能在日后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劣势。技术创新依赖于企业的技术人员的技术研发,是企业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创新能力较低会导致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弱,最终会使企业的产品销售不出去造成损失。

3、现金流管理不当

因信息技术行业自身特点,企业在产品技术研发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资金流出量过大。在研发后期面临产品是否研发成功的风险和产品能否在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盈利的风险。所以,合理的现金流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帮助,若现金流管理不当,会造成企业资金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从而导致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企业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财务危机。

五、财务危机防范对策

(一)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于创新能力。对于创新能力较低的企业,其一,管理者在思想上应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将创新结合企业的实际放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其二,对于员工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进行创新性思考并研发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其三,在雇佣员工方面,雇佣具有创新性的技术研发人员,并在定期对技术研发人员采取考核机制以催促员工在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其四,充分利用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过程中通过人员相互交流学习提升员工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防范企业发生财务危机,降低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通过选取合理的预警指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财务危机可能发生的概率。由于信息搜集不及时、预测可能发生财务危机向上层汇报不及时等原因都可能影响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效果。因此,可以建立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的财务危机预警机构。负责专门搜集相关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对于发现与正常指标值发生偏离的状况及时向上层管理者汇报并查找原因。结合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事后补救的机制,积极制定策略应对问题,将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风险降低到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三)提升管理者自身素质和风险意识

管理者能力欠佳没有足够的经验和缺乏风险意识都可能使企業发生风险。管理者需提升自身素质,可以采取学习和有经验的管理者沟通的方式提升管理能力。在管理者在做决策时,应多到市场上调查研究并树立风险意识。将管理者的薪金与绩效挂钩,明确管理者的职责,使管理者引领企业良好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秦.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2]王慧颖.我国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实证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

[3]石雪.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3.

[4]崔洁.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1(14):138-140.

[5]蔡勇.信息技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1(16):43-45.

[6]张喜柱 秦学诗.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06):75-78.

[7]陆开强.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S2):287-292.

猜你喜欢
财务危机成因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基于LASSO-LARS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拿什么拯救中年财务危机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基于遗传算法和LS-SVM的财务危机预测
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耦合——基于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