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中年级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小学生到了中年级,口语交际的要求逐步提高。具体体现在:(1)语言表达逐步规范。低年段口语交际要求“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到了中年级做到:与人交流能使用标准、流畅的普通话,做到表述完整、有层次、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不重复,不啰嗦,不带语病。(2)能快速应答,学习转述他人的话,“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口语表达经过由外部言语输入——头脑快速反应,组合搜集内部言语——外部言语输出这一系列环节。这一系列环节的反应快慢可以反映学生思维的快慢。学生说话时,嘴上说的是刚刚想過的,而心里想的将是马上要说出的内容,就是这样边听边想,边想边说,不断地把自己的意思、情感等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中途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答非所问,结结巴巴,影响口语交际的效果。这就需要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考虑好说话的内容,选择和组织好语句。(3)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小学中年段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好几篇童话、神话故事,这些都是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学习如何将故事讲述得具体生动的好材料,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仍然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薄弱环节。其实,许多好的表达方式、交际技巧都是在长期的口语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当前小学语文中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的侧重点有以下几种。
一、根据教学目标,制订训练计划
虽然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已经做了原则上的说明,提出了一些要求,教材中也设有“口语交际”专栏,但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仍缺少周密的教学计划,在小学各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指导上,教师由于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还是觉得无所适从。教师方面,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缺乏生本意识,对学情了解不深,课堂中缺乏良好的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准备不够,情感投入不深,致使不少教师对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感到无从下手。只有目标明确了,教师才能根据目标制订计划,通过科学的指导和系统的训练,逐步达到目标。如,第二学段口语交际话题有:“感谢与安慰”,要学会用真诚的语言来打动人,忌矫揉造作;说喜欢的物品,也需要运用相应的说明方法,真切地描述;“小小新闻发布会”,结合现实生活,重视新闻的实效性,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看过的革命影视作品”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有感染力。“我是小小推销员”“向你推荐一本书”“劝说”,目的是培养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用准确、有情意地表达来打动人……这些都体现了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
二、更新教育理念,重视互动交流
教师的引导既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进程,又影响着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们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占据发言的中心,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教学形式单一,剥夺了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教师要有平等对话的态度,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表达。让每个学生都有公开发言的机会,让儿童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表达就更有自信心,发表意见就更有勇气。口头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还要作点铺垫,使其有所准备,争取公开表达获得成功,增强自信。其次,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指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时要“围绕中心、轻言细语、认真倾听、民主协商”;全班交流做到“简要明确、声音响亮、避免重复、文明礼貌”。口语交际是在双向互动中进行的,当交际双方面对面说话时,需要的不仅是听说的技巧,还应具备文明的言谈举止和正确的待人处事的能力。比如,在言语交流方面,做到能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以及不同的谈话内容,说恰当得体的话。用语得体,礼貌待人。听别人说话要耐心、入耳,留意倾听对方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回答别人的问题,语言要简洁明了,开门见山,忌答非所问;与人聊天闲谈,语速可缓慢些,语言可风趣些。还要根据不同的需要,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辅以恰当自然的体态语。站立时,站姿自然,双手放两边,必要时辅以恰当的手势,做到不颤腿,不绞衣角;坐下后自然挺胸,全身放松,两脚平放地面,不跷二郎腿;与对方说话时双眼要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眼神不游离,不躲闪,不目中无人。在正式的交际场合,不伸舌头,不做鬼脸。
三、创设交际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情境,学生没有表达的激情和欲望,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导致学生不知怎样表达,不敢说话,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情景的创设为口语交际做好了前期准备,教师应在教学中有目的、有创造性地创设情境,整体呈现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结合当地资源和现实条件,充分利用互联网、视频拍摄、录音录像等现代媒体,根据学生的交际能力,充实学生的话题。从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和信心入手。根据学生喜欢听、喜欢说的特点、训练时,要重视和创设各种说话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讲自己喜欢的人和事。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教学《小小新闻发布会》学生通过收听广播,看电视知晓国内外大事,读报纸了解新闻,用手机电脑上网看微信、留心每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件等,通过与同伴、与家人交谈,让学生先无拘无束地讲自己的所见所闻,再经口语交际教学指导,引导学生规范、有条理地表达,耐心认真地倾听,礼貌有序地应答。这样,听话者聚精会神,说话者语言表述流畅,课堂气氛活泼,有利于学生由课外自发地说转化为课内自觉地说。此外,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把学生从课堂带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学习第八册教材《田园生活》一课,教师就可让学生走进乡村,观察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跟在乡村生活的大叔大婶或自己在乡村居住的亲友学习种植、养殖的技巧,感受乡村生活的真实状况,搜集与整理有关乡村的见闻,再回到课堂,敞开心扉,谈谈自己真实的乡村印象。
四、引导积极评价,教给表达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重读写,而忽视听说。学生的口语训练往往仅局限于回答老师的提问,很少有双向互动的口语实践。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师与生、生与生的口语交际实践。比如,针对某一问题在小组内展开的讨论,根据某一个故事情节有条理地复述,对某一现象或某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展开争辩,对某人某事进行合理的评价等。教师围绕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的主题组织学生在课堂展开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给予学生交流互动的时间,指导口语交际要点,注意巡视和发现口语表达时出现的问题,不管学生说得如何,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能力和水平给予激励性评价,对说得不好的地方提出中肯的改正建议。引导学生学习生生之间或组与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评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规范,用语是否恰当;二是评语言表达思路是否清晰,即能否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说话的主要内容,表达是否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三是评发言者的言谈举止是否自然大方。声音是否响亮,仪表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等。教师教给了学生评价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在不断地修正中,逐渐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人交流时才能落落大方,语言得体流畅。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与回答,或者学生间的争论,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校园接待、班级交流、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学习与他人交流,通过这些活动运用“讲述、应对、复述、转述、辩论、演讲、讨论、劝说、安慰”等听说形式,养成“认真倾听,积极应答,文明礼貌、尊重理解、得体适度”的听说态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