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015-10-21 11:35欧先群
新课程·小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错误率黑板规律

欧先群

最近,我们学校兄弟搞了一次双向互动联考,在数学试卷上有一道按规律填空的题目,具体如下:

按规律画出四个图形。

△□○△□○△□○△            。

□△□□△□□□△             。

量虽不大,只有2题,但错误率很高,尤其是第2题。为何会这样?

一、题目中蕴含的规律梯度较大

为何这样说?比如第1题,是把三个不同的图形作为一组呈现,这就和把两个图形作为一组呈现在梯度上要大一些,因此解题的难度就高。我们过去学生所看到的或者做过的类似题目都是两个为一组比较多,所以导致部分孩子没能看出题目中蕴含的规律。

再如,第2题中蕴含的规律是变化的,先由一个变成两个,再由两个变成三个,最后由三个又变成了四个,这样一处理,难度系数自然就大了很多。很多学生都没有看到题目中蕴含的这种变化着的规律。

二、有数量的要求导致思维空间变大

这题要求只画出四个,有部分学生就画了比四个还多的图形,一直到把那条横线都画满了为止。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想原因还是在于学生既要思考题目中蕴含的规律,又要考虑数量的要求,思维一下子变得模糊起来。因为有些学生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对题目中蕴含的规律的思考,同时画得多些,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把规律完全呈现出来了。

其实不然,既然有数量的要求,那多画就肯定要算错了。

因为有这样两方面的思考,所以导致学生在解决这到题目时错误率大幅度提高。笔者以为可以尝试这样去做:

1.让学生上黑板画一画

规律知识的教学对学生思维的要求比较高,不是简单地看一看、算一算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为此,教师可以把这两题分两次画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上台来动手画一画,实际感受题目中蕴含的规律,这样做其实就是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可以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真实地发现规律、理解规律、掌握规律。

2.让学生自主编制类似题目

看似提這样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而言难度系数很大。但我觉得,不进行这样的教学,学生是不可能真正掌握按规律画图的道理的。可以这样来设计,先让学生模仿这两道题,出一个相似的题目,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接着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想象力,编制其他蕴含规律的题目。

因此,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千万不能做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誗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错误率黑板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