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琴华
曾经的我,以关心学生为由,时常把满腔恨铁不成钢的愤怒抛向学生;曾经的我,以热爱学生为名,做过一件件自以为是,却伤害了学生心灵的事。后来,我意识到频繁冲学生发火,不但伤害自己的身体,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于是,我积极参加各种心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平复了自己烦躁的心,再把所学的知识,慢慢运用到学生的教育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关注学生情绪,引导健康成长
我参加了“NLP简快身心积极疗法”培训,收获颇多。其中,我对有关“情绪”这一方面的内容印象最深。培训中,我对“情绪”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一味控制自己的情绪,对身心健康不利,知道了通常我们所说的负面情绪都有其正面的意义,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现在,在教育工作中,我特别关注学生的情绪,做好相关的教育引导,不再随便对学生严厉批评。
开学后第二周,班上举行了班干部竞选。我搬了个凳子坐到旁边,让学生将选举方法由一贯的举手改为竖大拇指。小松走上讲台,未开口讲,手先举到了胸前,一开口手也随之动了起来,像在胸前画圈圈。台下的同学看着小松紧张的模样,笑出了声,我也忍不住笑了。小松从头开始讲,又被笑声打断,小松哭了。我扶他回到座位,等他平静些了,在大家的掌声中,他再次走上讲台。终于他的演讲结束了,但竞选没成功,我发现课后他的情绪仍有波动。于是,我打电话与家长联系,告知情况,请家长做好安慰引导工作。第二天,在小组长竞选中,我有意引导学生选举小松。终于,成功当上小组长的小松展现了笑容。
学校重新分班时,班上来了个皮大王,叫小伟(化名),开学后不久,因为他的“出手”,害得同桌抗议不肯与他一起坐,父母、老师陪着他一起送被他打伤的同学到医院检查,让我很是头痛。小伟的力气大,他一出手碰到同学,同学会感到疼痛,就会觉得小伟是在欺负自己。同学不愿跟他玩,让他觉得孤单,怎样排解这种孤寂呢?小伟想到的方法就是继续惹同学。我在想,他如果不这么做,或许会患上孤僻症,积压这种对周围人的不满情绪太久,可能会做出对自己、对他人伤害更大的行为。一日,几次被小伟打到的小王的爷爷找到教室,想警告他别再打自己的孙子,没想到小伟朝着老人大叫:“我不是故意的,小王已经原谅我了,你干嘛还来骂我?”我跑进教室时,两人的情绪都很激动,激烈的口舌战继续着。铃声响了,气呼呼的老人向我说了声对不起后走了。课后,我看小伟平静点了,就找了几位班干部一起坐下来分析,小王的爷爷为什么会那么做?几个孩子都想到了“愤怒”,我引导着,让他们看到老人的“担心”“害怕”。我和几个班干部都表示能理解小伟心中的委屈,但也告诉他,当时如果注意礼貌,替老人想一想,真心地道歉,老人的言行肯定也不会这么激烈。一番疏导之后,小伟平静下来了。中午,恰巧小王的爷爷来给小王送药,未进教室,在走廊上。我问小伟是不是该向爷爷道个歉,小伟说要的。我没跟着,但隐约听到老人的态度变了,连说“这样就好,以后和小王好好相处就行了。”
处理以上两件事情,我都用到了培训班上学到的平静的方法,不单是引导学生平静了心情,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我的关怀之心。关注了学生的情绪之后,我觉得自己还要能真正做到换位思考,我的教育工作中多了平静思索,少了冲动行为。
二、了解学生心理,化解学生矛盾
学生与学生相处,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如果我们能了解学生的一些心理想法,那么化解这些矛盾会比较顺畅。
记得一天中午,上完科学课,学生陆陆续续回到教室准备去吃午饭。早回到教室的曉×故意伸出脚绊了小于一跤。小于的膝盖撞青了,牙齿撞到地上出血了,她哭个不停,饭也吃不下。而晓×坐在座位上,一脸不知所措的样子。
晓×是个幼稚的孩子,我曾经在他的作文中读到他趁大人不在家,几次烧纸玩火的故事,他觉得好玩,没引发什么大的事故,他一时是意识不到这样做的危险。我问情况时,晓×直接告诉我他是故意的,就是想跟同学闹着玩。而小于本来就是个胆小的女孩子,摔痛了,出血了,心里害怕加委屈。校医告诉她没有大问题,过会儿就好,她还是止不住哭。我知道她这个时候需要老师的安慰,需要老师主持公道,惩罚那个闯祸者。
了解了这两位学生的心理,我平静地处理了这件事。
首先,安抚“受伤者”。我让同学陪着小于去了医务室,确定没有大碍后带他们到食堂吃饭。小于哭不止,还说吃不下饭。我站到她身后,一边轻轻地由上而下地揉她的脊背(这个减压安抚的办法我也曾经教给了我的学生),一边说:“吃点饭菜会让痛减轻些,牙齿痛就慢慢吃,多喝点汤。”在我的安抚下,小于慢慢吃起来。我让班长和小于的一位好朋友陪着她,让她慢慢吃,吃好了到操场上散散步,晒晒太阳。小于今天带的水果是橘子,校医说现在不要吃酸的,我就削了一个苹果切成小块,让班长拿下楼去,允许小于在操场上坐着吃。就这样,午间休息结束时,走上楼的小于已擦干了泪,平静了下来。
其次,教育“闯祸者”。当天下午的课上,我让全班同学就此事谈谈自己的看法,自然学生都说晓×不该这么做。晓×当场向小于道了歉。但,我想就一句道歉还不能让晓×记着这次教训。于是,我提议让晓×今天帮小于收发本子(小于是课代表),并帮她做值日。学生都赞成这样做,小于笑了,晓×也做得挺认真。他们,一个认为老师公平处理这件事,心理得到了安慰;一个真心想负起责任,所以让他多做事他也开心。
最后,我给双方家长都打了电话。给小于妈妈的电话是让她晚上注意孩子的伤,万一有什么突发状况,老师先说在前,家长也有心理准备,不会特别着急。给晓×妈妈的电话是让她配合教育,我也告诉了她对晓×的处罚,但并未严肃地要求她一定要好好教育,而是分析孩子也是贪玩、幼稚,让她多与孩子谈谈心,做好引导。
三、创造恰当机会,放飞学生心情
我在班级中开展敞开心扉写心理日记的活动,与同学、老师甚至家长交流放飞心情的活动。刚开始,学生有的不知怎么写,有的不敢吐出心声,没人来以此与我交流。在我的一再保证保密和努力引导下,部分学生现在经常写日记与我交流,我也一一认真回复。这对我了解班级情况,处理一些不良现象很有帮助。自然,这最后的得利者还是学生,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那一学期家长会之前,学生正好写了篇作文说自己的心里话,我发现有不少学生是在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诉说心里话。所以,就借这次家长会,让孩子们与我们各位家长之间也来一次真心的交流。心里话是以信的方式呈现给家长的。信的内容我都没有看,孩子们在写的时候有些犹豫,说是怕爸爸妈妈看了自己的心里话要骂自己。于是我在家长会上请求各位家长,不管孩子在信里写了什么,请不要因为这封信去批评他们,珍惜这一次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事后,有几位家长在征得孩子同意后与我交流了孩子的一些问题,这也为学生的成长架起了宽阔之桥。
由“心”出发,把心理学的一些知识运用到学生的教育中,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的教育也变得更轻松了。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