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华
摘 要:低年级随文识写教学一直被视为畏途。如何把识字写字自然融入课文学习中,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文学习规律。
关键词:低年级;随文识写;评价
低年级随文识写教学一直被视为畏途。听了周忠敏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二年级《笋芽儿》。我看到,诸多活动在这节课上得到有效整合,被视为枯燥、机械的识字教学充满感情和趣味。
一、从课题开始学识、写
师:今天我们要学什么?请齐读题。
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写课题“笋芽”。注意,这两个字部首不一样,请大家仔细看看她写得对不对?
生:她写对了!
师:她写得好不好?怎样写还可以更好?
生:上面的部首写小一点会好看一些。
师: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要想把上下结构的字写得匀称美观,我们要注意:比宽窄、上下靠近、重心对齐。(师示范板书)
周老师开门见山,点题读题,请学生板书课题中的两个生字“笋芽”,由此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如何书写正确——规范——美观。她的语言简单干净,语速缓慢,语音柔和,用的是二年级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提的要求也是逐层深入,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课题开始识字写字,因上课伊始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之时,“笋芽”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部首却不一样,学生容易混淆,此处独具匠心的设计,在极短的时间里,似爆竹骤响易彻,将课的第一声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了学生的识字热情。
二、让识字有情有趣
师:雷公公和春雨都呼唤了笋芽儿,当它们呼唤的时候,笋芽儿是怎样做的?
生:笋芽儿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
生: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师:我们来写“揉、伸、说、扭、钻”。这些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观察左右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注意左右相邻笔画的穿插,把字写得紧凑匀称。(师示范板书)
师:我来当春雨和雷公公,呼唤你们,你们把笋芽儿的动作演出来。(师生合作读、演。)
周老师亲切的神情、和蔼的目光、热情的期待,巧妙的设计,这些有声和无声的激励语言,使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形成了一个随文识字浑然一体的温馨情境。
孩子们一边感受着竹子成长的力量,一边学习“揉、伸、说、扭、钻”几个左右结构的动词。他们在感受春光的美好,同时书写着“世界”的美好,不知不觉中,从笋芽苏醒到成长,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字义、字形已牢牢印在孩子的心中。
周老师还巧妙设计鸟儿与竹子的对话,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最终引出热爱生命、感恩天地万物的主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和自然的可贵。
三、板书示范润物无声
(师生合作读全文)
师:读得多好啊!我们来看看刚才那些字你还会写吗?如果会写,当老师写时,请大声说出笔画名称。
(老师挡住生字,学生看着拼音的提示书空、说笔画)
师:老师还要给你们带来三个字,请读拼音。(师示范板书“呼、唤、喊”)
师:观察,找找它们的共同点。
生:都是口字旁。
师:对,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口字旁。在写“呼”字时,横中线上写“横”。在写“唤”字时,横中线上也是写“横”,“撇”画不要写出头。写“喊”字时,哪一笔要写得大气?
生:撇。
师:不对,是“斜钩”,当斜钩伸展出去,整个字会大气、美观。(边说边再次现场板书、强调)
让学生观察老师在田字格里的示范书写,实际上是更直观地强化了学生对字体的间架结构的感知,使其自发进入探究的情境,去思考如何才能把字写“美观”。同时,将左右结构的三个字在同一情境中呈现,在对比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字在文中的含义及书写特征。
识字教学中,老师立足学生的发展,不是蜻蜓点水,而是春雨润物,她蹲下来板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见她的亲自示范、讲解,再实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刚升入二年级的孩子们在模仿和体验中学习,这对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个性品质都是十分有益的。
四、温情睿智的评价
(PPT显示“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師:这是什么符号?
生:省略号。
师:谁能把省略的东西说出来。
生:菊花。
师:菊花在秋天开放,笋芽儿长大了就能看见了。刚钻出地面的笋芽儿看见了什么呢?
生:蔚蓝的天空。
师:哪个词用得好?蔚蓝!
生:春天百花盛开。
师:对呀,笋芽儿感受到了百花的争奇斗艳。
生:河水。
师:河水潺潺流着,讲得多好啊!那真是一个明亮、美丽的世界!
虽寥寥数语,但其中的艺术性、生动性都耐人寻味。当学生回答笋芽儿看到了“菊花”时,周老师并没有说“孩子你错了”,而是充满了智慧与爱,告诉孩子“菊花在秋天开放,笋芽儿长大就能看见了。”同时因势顺导:“刚钻出地面的笋芽儿看见了什么呢?”这种捕捉课堂的点滴契机、不露痕迹的点拨,引着孩子渐入佳境,使课堂高潮迭起,学生迸发智慧之花,洞开了思维的空间。
对每一位朗读的学生,老师都给予了一定的赞美,她并不是说“你读得很好”之类俗套的话,而是对读错的学生说:“读错了马上就改正,你真了不起!”对胆怯的学生说:“你的发音清晰,一个字也没读错!”对小声的学生说:“这真是一个羞涩的小笋芽儿。”对大方的学生说:“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的高兴我感受到了!”……这样的赞美十分巧妙,既肯定了学生的阅读,但也不是百分百的赞扬,还含有鼓励之意。每一位得到老师点评的学生心里应该是美滋滋的。
诚如老师在课后研讨中所言“多给孩子戴高帽子”,诸多美丽独特的帽子一戴上去,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站起来读书,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一个小女孩从最初的紧张到最后浮现笑容,课堂上书声琅琅,老师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进了温馨生动的课堂氛围中。
这是一节令人难忘的课,更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场。当天籁的童声一遍一遍齐读“我长大了!”的刹那间,我恍然悟:字在课文之中,也在课文之外。读与写、学与乐,就那样融合在一起,就如同初春的笋芽儿,笑在阳光里。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