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环节,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使小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每个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要求;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要求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表现,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得信息、发散思维、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徑。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阅读水平的积累越来越重视。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对于好词、好句的积累、品鉴
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了解全文的大意之后,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中的有深刻含义的好词、好句进行欣赏。尤其是高年级阶段中的文言文课文的教学,应该逐字逐句地去进行分析,从而去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能够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课文,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应该在进行粗读之后,能够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文章最根本的导向和目的。小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只有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才可以进一步对文章的词句进行仔细的品读。
3.能够欣赏文章中的美感和价值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都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体会这些课文的审美价值、文学价值。虽然这一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有难度的要求,但是从小学阶段就开始熏陶,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
1.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成段、成篇文字的阅读能力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阶段是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耐心的引导。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使用较简单的文章作为细读教学的素材,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自己学习的信心。其次,要注意主体阅读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让学生为了阅读而读,为了背诵课文而读,而完全无法理解课文的主题。在细读文本中,教师必须重视主题阅读。例如,在二年级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中,讲的是蒲公英、苍耳、豌豆植物妈妈通过不同的方法把它们的种子带到任何地方。文章中没有明确的指出植物妈妈播种法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寻找文章的主题: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这就是细读文本中主题阅读的意义。
2.要注意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思考和认识能力
语文中阅读教学的文本细读,不仅在于对词句和中心思想的掌握,更要注重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思考和认识能力,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相互交流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且大胆地和同学交流。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在文本的细读过程中,没有一个规定的正确答案,每个人阅读之后的感悟都会不同,重要的是在阅读交流中去体会其他同学的思考,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为了教学目标而教学,而是要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况去采取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
参考文献:
缪剑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方法的实践与研究[D].延边大学,2011.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