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柳青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特色办学已经成为学校建设与管理的优势之一。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的教育水平较低,在农村建设特色学校,有利于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加强农村特色学校建设问题的研究,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实践。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我国各区域内的教学水平已经实现均衡发展。对于那些教育能力较为薄弱的农村地位,利用特色学校的建立来推动当地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农村特点学校的建立还是一个较为新颖的农村教育问题,对于许多农村教育工作人员来讲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如何进行农村特色学校的建立,当前的农村特色学校建设情况如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育新课题。
一、农村特色学校建设问题分析
(一)农村特色学校建设认知不足
农村特色学校建设认知不足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一些学校管理者对于特色学校的理解过于简单,他们认为特色项目在学校内的开展,就是开展一些兴趣小组与研究性活动,而没有关注师生在这些特色项目上的参与度,特色办学的实践活动不足。学校管理者也没有认识到特色学校之特色与学生结合的深度与影响力,认为只要学校在某一方面做得突出,得到的奖多,就可以成为特色学校。其次,教职人员对于特色学校创建的目标不尽了解。一些学校出于迎合领导考核,为了让学校不落伍,才进行特色化发展,不利于学校与学生的进步。另外,一些学校的特色办学没有长期性,相关人员没有认识到特色办学的长期性,只为了一时的成绩与个人利益而进行无责任地特色办学。
(二)农村特色学校建设定位不准
不切实际的特色学校创建实践时有出现,一些学校为了实现特色学校创办的目标,没有考虑学校的发展实际,像学校的硬件条件、各方面资源的优势以及环境条件等,盲目进行特色学校的创建。还有部分学校在进行特色学校创建时,想要做全面性的特色学校,什么都想抓,但到最后什么也没做好,让学校的特色慢慢消失,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特色学校的建立需要一个真正的教育特色,老旧的特色项目显示不出学校间的不同,农村的特色学校建设还较为困难。
二、农村特色学校建设策略分析
(一)加强政府引导,支持农村特色学校建立
政府是教育事业的支持者,在农村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政府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将一些权利交给农村学校,让特色学校建设的步伐跟上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建设农村特色学校的过程中,要将标准化建设作为基础。政府利用引导与监督,做好每一所学校的建设,引导同质化的学校走向特色化,让学校的硬件水平达到农村小学建设标准。进行农村特色学校的建立,政府部门要协调各部门的教育资源,加强城乡、乡村之间的资源共享,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条件。
政府部门要加强管理模式的改革,下放权力。要促进农村特色学校的建立,政府部门要给农村小学一些自主权。没有自主权的农村小学,没有办法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特色内容进行制定,很难进行特色化改革。政府要为农村小学创设一个相对宽松与民主的文化氛围,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从内而外、从上而下地促进农村特色学校的建立。
(二)加强各方合作,促进农村特色学校联建
在农村建立一个特色小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建设工程。在农村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都应当参与到特色学校建设中。
首先,学校的管理者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农村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校长要最先建立起特色意识,并将这种特色意识实施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在实践中分析与提炼,开发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要成功建设农村特色小学,小学的校长应当具有一定的学术身份以及地位,是一名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校长要摆脱传统的行政权威形象,摆脱统一的学校管理模式的束缚,将自己的学术身份与行政权力进行结合,提出有益于学校发展的特色化方向。
其次,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人员,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学校建设主体作用。农村特色学校的建立,离不开一批特色化教师的支持。只有教师队伍特色化明显,才能促进农村小学的特色化发展。教育部门以及校长,要注意打造特色化的教学队伍,引导教师走专业化的道路。当代教师要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更新自己教学思想与方法的同时,对自己的专业进行深入学习。像美术老师就要针对自己的美术领域内的特长进行深入学习与发展,美术教师队伍内具有素描特长教师、水彩画特长教师、油画特长教师等,才能让学校具有美术特色化发展的可能性。
(三)加强特色挖掘,突出农村特色项目
农村的教育事业发展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农村的现代化条件不足。但是,在进行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农村地区的小学可以利用农村的特色资源,去开辟一条完全不同的农村特色学校建设之路。农村特色学校的建设形式很多,差异性也很大,但每一个特色学校的建立都是有一定文化内涵与精神意义的。
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学校管理者要意识到学校特色项目的重要性,利用优秀的学校项目文化来规范每一位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的品质成为学校的一道特色。比如我校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在传承中发展创新”。在历任校长和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学校形成了“以昆曲、科技创新、体育教育见长、学生素质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小昆班、科技创新教育、体育教学特色蜚声省内外,学校现有全国戏曲小梅花15朵,在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4金6银10铜,在江苏省创新大赛以及小发明家比赛中屡获一等奖和金奖。我们通过新教育文化建设,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合格”,就是要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特长”,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品质、才技、才艺。我们提出培育德才兼备的千灯小好人就是着眼于每一人的基本素质与个性特长。特色不因丰富而宏大,反因单一而精通,农村特色资源的开发,会让农村特色学校更有特色。
(四)加强文化建设,彰显农村特色学校个性
法国思想家涂尔干在《教育思想的演进》一书中指出,“教育本身不过是对成熟的思想文化的一种选编”。也就是说,教育对文化的传承是自觉的并且有选择性的。当前,学校发展自主权明显增大,个性化办学已成为学校之间竞争的重要因素,这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机遇,也是挑战。在当今办学形式多样化、办学目标多元化、办学机制自主化的形势下,如果不奋起改革,不注重彰显学校办学的个性,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学校就难以在今后的办学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比如我校以新教育文化作为学校的生命与灵魂,体现学校独特的处世态度和做事方式,是“这一个”的生命特征所在,这也是一所学校卓尔不群的应然与必然。“只有文化,才能让学校拥有灵魂。”。我们必须用文化的自觉,努力打造群星璀璨的学校文化景观,担当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共同使命,进而充分彰显农村学校的个性特色。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特色学校的建立,是为当代学生提供更好学习条件,改革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加强农村特色小学的建设,更新农村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明确特色小学内涵,有利于农村小学教育功能的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发展中,农村特色学校必然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