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娟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图示很多,极为生动和形象,充分体现了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极大的信息容量,同时也增加了知识的集中程度,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 数学图示的含义和特点
1.1 数学图示的含义
数学图示主要分为阐述概念的图示和表述原理的图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图示体系”,具备三个基本元素,即全局性、规律转换性以及自身的调配性。图示的产生及发展是认知进步的体现。因此,图示被认为是大脑中用来表示知识的基本元素。
1.2 图示的特征
图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较强的知识性。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图示所表征的知识可以是概念,通过图示的表征,有利于对知识的应用。其次,图示具有抽象性。图示将知识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实现在人脑中的反映。再次,具有结构性的特点。展现在图示中的知识存在一定的联系,具有网络结构,相互包含。最后,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将不同的知识图形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的图示。
2. 数学图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集中表现
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图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示使得教材中抽象的数学语言、概念实现了形象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字描述实现了互补的作用,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其次,彰显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的特点。通常,图示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而且主题明确。学生根据具体的感官事物,逐步在大脑中形成理性、抽象的知识结构,既有利于智力水平的开发,也进一步增强了看图和识图的能力。最后,使教学呈现动态性的特点。在数学图示的支持下,学生的审美情感加强,更容易获取美的感受。
3. 数学图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3.1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而对于十分抽象的知识,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对薄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复强调,重复记忆,甚至强行记忆。但是,这部分知识在小学生的记忆中仍需要时间进行消化。如果此时将抽象的、概念性的知识以一种直观的图示的方式表现出来,既能增强它们的兴趣,又能很容易被小学生接受,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图示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很容易理清图中数量的关系,拓展思维。
3.2 顺应现行教学方式的发展潮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方式比较死板,也就是强行记忆的模式。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被动式的思维定式,以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这种方式存在的时间比较长,影响深远,在较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消除。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教材的改进,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相应数量的小花、小树或者小动物,有时候也可以将实物表现在课堂上,那么课堂就会显得有趣,生动,形象,教学气氛被带动起来,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研究和探讨,学生的开拓性思维被激发,突破课本的束缚。另外,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被提升。
3.3 有助于提升教学生产力。小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差,在问题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困难。在图示教学的运用下,课堂气氛被带动起来之后,学生就会更加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要打破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开阔学生视野,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升其高度,这对于教学生产力的发展意义重大。
4.数学图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状况
4.1 使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彰显内涵性。在小学阶段,数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数字的计算,如果将1+1=2以直观的方式进行传授,教学显得很枯燥。但是,如果将其与形象的事物相联系,也就是运用图示教学,学生的热情就会被激发。例如,如果将10个桃子平均分给5个学生,那么小学生就会在想一个人可以分到几个才会公平。这样,教学会变得更加生动,教学内容也变得内涵十足。
4.2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抽象性比较严重,很多内容都是以文字或者数字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小学生接受起来也相对比较难。但是,如果通过图形、事物等教学器材表现出来,枯燥的文字和数字就会以形象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以更为直观、直接的样子展现出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变抽象为生动。
4.3 实现课堂知识的丰富化。通常情况下,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主要是教材和练习题。如果借助其他辅助器材,就会丰富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深化理解,解决教学中的难题。同时,能够实现思维的发散,使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不拘泥于形式,多角度获取知识,在活跃教学气氛的同时,达到教学品质的提高。
4.4 使数学教学内容以更加清晰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概念不清或者模糊。如果采用数学图示,变抽象为形象,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同时也易于知识的吸收。
结束语:
综上,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的各种图示具备生动、有趣的特征,能够协助学生获取直观的感觉,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如果在教学中对这些图示达到了充分利用,就能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要深度理解教材内容,仔细分析和利用数学图示。在教学设计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教学有效性与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