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木 石文文
【摘 要】 与以往大量探讨董事会独立性对代理成本影响的文献不同,文章将董事会成员的独立性和其专业知识背景相结合,进一步深入研究公司技术独立董事的设置对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设置技术独立董事对于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具有显著作用,技术独立董事在独立董事中所占比例越高,代理成本越低;技术独立董事薪酬与代理成本负相关,但是检验结果并不显著。研究的目的是为我国政府和上市公司进行代理成本的管理以及董事会人员的选聘和相关制度安排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技术独立董事; 代理成本; 董事薪酬
中图分类号:F2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20-0070-06
自从Jensen & Meckling 1976年对公司代理成本问题进行研究以来,代理成本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学者们围绕如何降低代理成本以及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决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过高、股东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现象频频发生,导致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代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代理成本问题亟待解决。
代理成本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契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分配不一致。因此使得公司经营者不会完全为了所有者努力工作,造成所有者利益受损,导致股东承担“代理成本”。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围绕如何降低代理成本已经展开了许多研究。在目前所有影响代理成本的因素中,大部分学者认为董事会是连接股东和管理层的重要纽带,应当将其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对其发挥治理作用具有重要影响,对董事会治理模式的探究是控制代理成本的主要途径。然而至今学者们几乎都是站在董事会独立性的角度以及董事会成员的财务专业知识背景角度探讨其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很少有学者从董事的技术专业背景角度来探讨其对代理成本的影响。通过翻阅各董事简历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高校理工科教授、工程师、技术员、医学专家、药物学专家等在公司中担任独立董事。那么对于这一类具有特殊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他们对于企业的代理成本又有怎样的影响,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在这一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拟通过引入独立董事技术背景这一新的视角来探讨技术独立董事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并借鉴Singh & Davidson (2003)的研究方法,用总资产周转率来衡量代理成本,基于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首次实证检验技术独立董事与公司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
一、文献综述
“技术董事”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Adler and Ferdows提出的,他们认为可以将在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中提供技术指导并承担管理责任的CTO称为“技术董事”。技术董事包括技术独立董事、技术执行董事和技术股东非执行董事。技术独立董事是企业中有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结合技术董事和学者对独立董事的定义,将技术独立董事定义为:同时兼具技术董事和独立董事的特性,且拥有一定技术背景和专业才能,能够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和战略决策产生影响力的独立董事。
代理成本概念最早由Jensen and Meckling提出,他们将代理成本定义为管理者经营时企业的价值与完全所有者经营时企业的价值之间的差异。基于Jensen and Meckling的定义,可以将代理成本分为三部分:(1)委托人的监督成本;(2)代理人的担保成本;(3)剩余损失。从融资角度分析,又可以将代理成本分为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股权代理成本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企业管理层与股东利益不一致而导致管理层侵占股东利益所形成的代理成本;另一种是大股东利用自身的地位优势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所形成的代理成本。考虑到技术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局限性,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技术独立董事对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的影响。
国内外目前还没有关于技术独立董事与股权代理成本的研究,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对现有股权结构和独立董事对代理成本影响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一)股权结构与代理成本
关于股权结构与代理成本關系的研究主要是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两个角度进行的。
国外学者(Grossman,1983;Connelly,2010)发现,当公司股权过于分散时,单个股东不愿意参与公司治理,出现“搭便车”现象,管理层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股东利益受损;但是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变高,其利用控制权监督管理层的动机也逐渐增强。我国学者吕景胜和邓汉(2010)、石大林(2014)实证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吕景胜和邓汉根据我国已经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实际情况,以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后发现股权集中度高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石大林认为在股权分散的条件下,由于公司对管理者监督不足,不能有效约束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再加上存在一定的监督成本,增加了公司的代理负担。
股权制衡度方面,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公司中多个大股东的存在,可以有效减少股权代理成本,通过股权制衡可以提高公司内部监管水平,公司的代理成本也会相应减少。但是我国学者淳伟德、王璞(2009),尤华、李恩娟(2014)得出的结论却恰恰相反。淳伟德等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度越高,代理成本越高。尤华等对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股权制衡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股权代理成本,但会降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
(二)独立董事与代理成本
独立董事比例。国内外关于独立董事比例对代理成本的影响主要有独立董事比例与代理成本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三种观点。Bhagat and Black(2002)认为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绩效负相关。Susan(2005)却发现,公司由于拥有较多独立董事会派发较多红利,将这部分红利归还所有者能够直接降低代理成本。我国学者陈运森(2012)通过衡量独立董事在整个董事网络中的位置并研究其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独立董事越处于中心位置,其对代理成本的降低作用越明显。辛金国等(2013)学者却发现董事会独立性与股权代理成本之间无明显关系。
独立董事薪酬。Perry(2000)发现,只要给独立董事足够的激励,他们便会努力工作,提高监督效果,降低公司代理成本。但是我国学者唐雪松(2010)却发现独立董事从公司得到的报酬越高,独立董事说“不”的可能性越低,也就是说过度激励反而会降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减弱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同样的,谢德仁(2013)以我国上市公司2002—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独立董事津贴与代理成本正相关,并且机构投资者的监督作用强化了这一正相关关系。
独立董事特征。Ballot(2001)发现独立董事的学历水平与其所在公司业绩水平正相关。Yangmin King(2007)认为独立董事除了监督管理层和提供专业建议以外,还可以提供许多外部资源,其拥有的社会关系网能促进公司的发展,从而减少公司代理成本。我国学者邱兆祥(2012)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性别、年龄、教育经历、职业背景等个人特征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财务或会计专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公司绩效。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由于我国股东与公司管理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对等,给公司带来严重的代理成本。技术独立董事由于其具备独立性和技术专业性的双重特点,一方面拥有相对独立的身份,不受管理者和其他董事的控制,能够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和监督;另一方面,技术独立董事大多都是某一技术领域担任一定职务的专家,加上他们大都担任过高级管理人员,具有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他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战略以及相关技术方案进行专业的监督指导,并且监督效率比一般董事要高,可以防止管理层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决策失误;(2)可以直接与公司管理人员沟通探讨企业运营过程中是否可以借助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问题;(3)技术独立董事还可以利用他们掌握的技术以及市场方面的知识,帮助企业管理层解决技术上的難题;(4)根据资源支持理论,技术独立董事可以利用自己拥有的良好外部关系为公司提供更多专业性技能、创新技术等稀缺资源,增强公司在制定战略时对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技术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的公司,代理成本越低。
董事会发挥预期功能一方面取决于其独立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也与董事会成员的动机紧密联系。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在经济活动中,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技术独立董事同样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采取激励措施对于技术独立董事履行其职能具有促进作用。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激励手段主要有声誉激励、股权激励和现金薪酬激励三种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市场发展还不成熟,不适合采用声誉激励和股权激励,所以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采取现金薪酬激励。Perry(2000)发现,董事薪酬结构与CEO的更换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董事会成员在获得激励性薪酬后更可能更换业绩差的CEO。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公司通过提高技术独立董事薪酬,以聘请到具有更高人力资本的技术独立董事,也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业绩。技术独立董事薪酬越高,越能激励技术独立董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技术独立董事薪酬越高的公司,代理成本越低。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择与模型设计
1.被解释变量
对于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国内外目前都还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本文借鉴Singh and Davidson的方法,以总资产周转率来度量代理成本。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管理者运用股东资产为企业创造收入的能力和动力,因此能更好地反映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代理成本的高低。为了便于衡量比较,本文用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净额与总资产期末余额之间的比值来表示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越高,代表经营者使用资产的效率越高,代理成本越低,反之越高。
2.解释变量
本文首先通过国泰安数据库获得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个人简历。其次,分析独立董事简历并根据以下原则对该董事是否具有技术背景作出了判断。只要董事简历中至少有一条符合下列标准,就将该董事判断为技术独立董事:(1)董事简历中明确列示了该董事为教授级工程师、工程师及技术类相关职称董事;(2)有理工科学习背景或者从事理工科教学科研工作的;(3)技术方面的高级管理者;(4)具有医学和农学相关学习经历或从事相关工作的。然后计算了公司技术独立董事在独立董事中所占的比例,以此作为解释变量1。最后从总样本中筛选出设置技术独立董事的公司,并计算了该公司技术独立董事的平均薪酬,以该平均薪酬的自然对数作为解释变量2。
3.控制变量
为了提高实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结合本文研究的目的,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对其他影响代理成本的因素进行了控制。本文选取企业规模、成长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长期负债比例、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作为控制变量。结合已有研究所得结论,本文认为: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与代理成本负相关;企业成长状况、长期负债比例与代理成本正相关;关于董事会规模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学术界对此看法不一,因此本文对于董事会规模对代理成本的作用不确定。
研究变量说明见表1。
4.模型设计
根据上述各变量与代理成本的关系建立了两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通过模型1研究技术独立董事比例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通过模型2来探究技术独立董事薪酬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
(二)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09—2013年的所有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原始样本,并进行了以下剔除:(1)剔除了ST、*ST的上市公司;(2)剔除了金融业和保险业的上市公司;(3)剔除了指标数据缺失或无效的上市公司;最后得到10 862个样本。在对模型2进行实证研究时,考虑到研究的是技术独立董事薪酬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因此本文又从上述样本中剔除了未设置技术独立董事的公司,最后得到4 618个样本。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后,运用Stata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般企业设置的总资产周转率标准值为0.8,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A股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均值仅为0.6745,标准差为0.5632,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不同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差距较大,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所有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虽然有很多公司都已经设置了技术独立董事,但也尚未达到理想水平,并且技术独立董事在独立董事中所占比例的平均值仅为0.1598,说明技术独立董事其职位的重要性还未受到公司的重视。技术独立董事平均薪酬的自然对数的平均值为10.8481,最大值为15.4250,最小值为7.6009(即各上市公司技术独立董事平均薪酬均值大约为51 436元,最大值为5 000 000元,最小值为2 000元),标准差为0.5341,可见目前我国技术独立董事薪酬水平还比较低并且不同公司技术独立董事之间薪酬差异较大。
(二)pearson相关性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最大为0.4071,大部分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都比较小,在0.1以下。因为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小于0.8,所以认为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不会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本文又计算了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其中vif最大值仅为1.62,远远低于上限值10,进一步证明了模型中各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说明随后的回归结果分析基础是可信的。
(三)回归结果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技术独立董事比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与总资产周转率正相关,即与代理成本负相关,说明设置技术独立董事,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技术独立董事比例有利于降低公司代理成本,与假设1相一致。技术独立董事薪酬虽然与总资产周转率正相关,即与公司代理成本负相关,但是其相关系数比较小,也就是说提高技术独立董事薪酬并不能显著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这与假设2不一致。Wind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各独立董事薪酬差异较大,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6 567位独立董事薪酬总和为4.49亿元,平均每人在上市公司领取6.84万元,薪酬最高者年薪100.5万元,最低的仅有5 000元。整体来看,有政府背景的独立董事报酬相对较高,其次是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而技术背景的独立董事报酬相对较低,这也进一步反映了公司有关负责人还没有意识到技术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重要性。我国技术董事平均薪酬仅约60 055元,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技术独立董事薪酬水平比较低,对技术独立董事的监督水平产生影响不大,再加上我国独立董事薪酬一般由董事会制定并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导致技术独立董事发挥不了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因此对于代理成本的降低作用不明显。
至于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企业盈利能力(ROE)、企业偿债能力(LEV)、股权集中度(HFD_5)与股权代理成本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企业成长状况(GOA)、长期负债比例(LTDR)与股权代理成本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可见这六个控制变量对代理成本的影响与本文前面所作出的预测是一致的。至于独立董事比例(IND)和董事会规模(SCALE)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本文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代理成本正相关,与预测不一致,但是与国内外部分学者所得结论相同;董事会规模(SCALE)对代理成本的影响不显著,与先前部分学者研究成果存在差异,原因可能是分析所使用的衡量标准以及样本数据不一致。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用是否设置技术独立董事变量(虚拟变量,如果公司设置了技术独立董事则为1,否则为0)替换公司中技术独立董事比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新模型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所得结论未发生显著变化。本文还通过替换控制变量对模型进行了重新回归,结果也未发生显著变化,说明本文的实证结果比较稳健。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从技术独立董事视角,选取全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研究了其对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设置技术独立董事能够降低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技术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代理成本越低;技术独立董事薪酬虽然与代理成本负相关,但是技术独立董事薪酬对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并不显著。至于各控制变量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适当减少公司长期负债比例,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综合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和有关文献的意见,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我国上市公司在选聘独立董事时,应该注重聘请有技术才能的独立董事,增加其在独立董事中所占的比重,正视技术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发挥的作用;(2)公司应赋予技术独立董事一定的权利,使技术独立董事能够发挥自身的信息、知识和经验优势,为企业运营管理提供独立建议,并对公司管理层决策作出公正的判断;(3)公司应当设立相关规定,为技术独立董事否定公司错误决策和检举相关董事或高管的不当行为提供便利;(4)注重发挥技术独立董事和财务独立董事各自的专业优势,发挥技术独立董事和技术执行董事各自的职位优势,使他们在工作中有效配合,最优地发挥出董事会应有的职责;(5)企业还应当注意区分三类不同的代理成本,分析各代理成本之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机制;(6)根据上市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以系统化的视角来探索性地作出最优选择,降低公司代理成本从而实现公司治理的目的,使企业利润或股东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Singh and W.N.Davidson. Agency Costs,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3,27(5):793-810.
[2] Connelly B L,Hoskisson R E,Tihany.Ownership as a For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0,47(8):1561-1589.
[3] 胡元木.技術独立董事可以提高R&D产出效率吗?[J].南开管理评论,2012 (2): 136-142.
[4] 李小荣,张瑞君.股权激励影响风险承担:代理成本还是风险规避?[J].会计研究,2014(1):57-63.
[5] 尤华,李恩娟.股权结构与股权代理成本关系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64-69.
[6] 石大林.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1):28-33.
[7] 辛金国,王琳燕.董事会监督与总经理激励对绩效的影响——基于我国中小板家族企业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2):74-79.
[8] 谢德仁,黄亮华.代理成本、机构投资者监督与独立董事津贴[J].财经研究,2013(2):92-102.
[9] 陈运森,谢德仁.董事网络,独立董事治理与高管激励[J].金融研究,2012(2):168-182.
[10] 吕景胜,邓汉.全流通条件下上市公司股权治理结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基于2009年中小板制造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11):18-32.
[11] 唐雪松,杜军.独立董事监督中的动机——基于独立意见的经验证[J].管理世界,2010(9):138-149.
[12] 淳伟德,王璞.股权结构,股改效应和代理成本关系研究[J].经济纵横,2009(10):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