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水澎
研究范式是在一定研究方法论基础上形成的研究原则和方法体系。一般而言,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存在四种典型的研究范式:科学主义研究范式(即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社会批判研究范式、复杂系统研究范式。目前,整个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呈现出综合化和实证化的趋势。
实证主义的兴起对审计研究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正是基于這一认识,由原厦门大学陈汉文教授(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担任主编、浙江大学韩洪灵博士担任副主编、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的Nan Zhou教授担任主审出版的《实证审计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一书,对实证审计研究三十余年的发展史及其主要思想脉络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与整合,并以审计产品(微观问题)——审计市场(中观问题)——审计监管(宏观问题)为总体逻辑发展次序对21世纪的实证审计理论进行了实质性的重构。本书的出版为我国审计理论研究和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崭新的视野。细读本书,可以发现其主要创新与特色表现在:
第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审计理论研究的范式与框架。本书特别强调具体实证审计研究主题之研究范式与框架的提炼与融合、理论专题与实证范式研究相结合,为所有章节的研究问题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框架图,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导游图”式的实证审计理论体系。
第二,总结并提炼了“通用”的实证审计研究模型。由于实证研究之假设具有尝试性、暂时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需经由经验确证方能接受,而经验检验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证研究设计,尤其是研究模型的科学构造。为此,本书在各章相关的研究领域中总结并给出了大量的“通用”实证审计研究模型,以期为读者进行相关的后续研究提供研究设计参考与研究模型改进之基础。
第三,注重经验证据及其证据累积的监管政策含义。本书以政府管制、法律责任与审计市场作为总体制度环境,以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与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对所有各章议题的相关经验研究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历史考察、梳理与综评,通过经验研究文献的透视为读者提供了该领域较坚实的历史背景和未来研究拓展得以支撑的思想框架。
第四,前沿问题与中国问题探讨相结合。本书在各个专题中嵌入相应的研究变迁过程,使各个专题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从而明晰国际审计研究的前沿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书坚定这一认识,在广阔的国际实证审计研究背景下立足中国的实情探讨中国实证审计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重视各章议题与中国问题的相关性,在各章的末尾提供了基于中国本土的未来研究机会,为研究者在这些领域开展后续实证研究提供了线索。
审计理论大厦的建立是个浩大的工程,需要一砖一瓦的堆砌,更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甚至需要打破时空的限制和不同时代许多不同人的共同努力。薪火相传,齐心协力,实证审计理论的发展才会更加繁荣昌盛,愿此书装载的智慧和知识为我国实证审计研究的承上启下打开一片新的天地。